張榮艷,周如敏 (.寧夏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寧夏 7500;.寧夏銀川市第二人民醫院,寧夏 銀川 7500)
便秘指排便間隔時間延長(1次/3 d);重者宿便干燥如粟,伴小腹脹急,神倦乏力,胃納減退[1],便秘是腦血管病患者的常見的癥狀之一,引起便秘的原因有:①腦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臥床時間長,活動量減少,使胃腸蠕動減慢,缺乏排便動力,另外,有些治療腦血管病的藥物易引起便秘;②患者不習慣床上排便;③神志清楚患者,由于肢體活動功能障礙、受限,易于產生焦慮、抑郁的精神狀態和悲觀恐懼心理,這種心理使交感神經興奮占優勢,胃腸道消化液分泌減少;④大腦皮層旁中央小葉有管理排便的功能,在腦血管疾病發生后,旁中央小葉供血不足而缺血,出現排便異常,因糞便在體內停留過久,腸內細菌的分解發酵和腐敗,產生毒素,被機體吸收,易致頭疼頭暈、食欲不振[2]。便秘患者排便時,腹壓增加,可致顱內壓升高,造成尚未修復的血管再次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將我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以來收治的108例存在便秘癥狀的腦血管病患者,其中干預組54例經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后達到良好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108例老年腦血管病患者均符合國際診斷標準,其中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7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38例,男64例,女44例,年齡均≥65歲,住院期間均出現便秘,隨機分成干預組54例和對照組54例。
1.2 方法
1.2.1 108例老年腦血管病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進行干預護理和常規護理,干預組除常規護理外,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包括飲食指導、腹部按摩、穴位按摩、溫水足浴、心理護理、行為訓練、健康教育等;對照組按常規護理,每晚給予番瀉葉口服外,便秘時給予開塞露輔助排便,將護理的有效情況進行觀察,其結果見表1。
1.2.2 將兩組資料采用SPSS17.0數據分析系統,錄入資料,計算結果,進行分析。
兩組患者便秘護理效果比較:見表1。
由表1顯示對腦血管病患者便秘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提高患者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康行為,極大地改善了患者便秘的癥狀,干預組實施綜合護理后排便的有效率為88.89%,對照組排便的有效率為51.85%。老年腦血管病患者因患者病情危重,有意識改變和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言語障礙及病后需臥床休息,經常會出現便秘[3]。如用力排便,可導致顱內壓增高,加重病情,甚至誘發腦疝,危機患者的生命,因此,護理老年腦血管病患者的便秘成為治療該疾病的主要問題,預防便秘,對疾病的預后起著重要作用。

表1 兩組患者便秘護理效果比較
3.1 心理護理:有資料報道焦慮,恐懼和悲觀失望等精神因素可造成便秘[4]。因此,在積極采取護理措施幫助老年腦血管病患者排便的同時,另一方面要幫助老年腦血管病患者分析引起此次便秘的原因,講解防止便秘的方法,幫助老年腦血管病患者樹立信心,只要堅持配合醫護人員治療一定能減輕痛苦。
3.2 保證充分的水分攝入:每日保證攝入足夠的水分能達到軟化糞便的目的,飲水≥1 500 ml/d,排便效果較好,晨起效果更好,空腹飲一杯淡鹽開水,飲水后幾分鐘即可產生便意,睡前喝一杯蜂蜜水均有助于大便通暢。如有心、肝功能異常時飲水需適量。
3.3 飲食護理:每天三餐應以含食物纖維多的蔬菜、水果為宜,食物纖維有親水性,能吸收水分,使食物殘渣膨脹并形成潤滑凝膠,在腸內易推動,殘渣易刺激腸蠕動,利于激發便意和排便反射。另外攝入香蕉、植物纖維飲料、水果、蔬菜或筍類、麥片、麩皮等多纖維食物均有促進排便的作用。多吃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瘦肉、豆類、玉米等,忌喝烈酒、濃茶、咖啡,禁忌吃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少吃葷腥厚味的食物。
3.4 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摩:在床上可做腹部按摩,方法:可從右下腹開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順時針方向按摩,即順著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次序按摩,2~3次/d,每次10~20回。或者每晚做提肛動作10~20次,方法:即正常排便時的一收一放動作,以鍛煉提肛肌的收縮力。按摩足底左右的腳底上有涌泉穴,是調整自主神經系統,緩解寒癥,加速新陳代謝的刺激點。另外,左右腳掌的后半部分分別有上行結腸、下行結腸、肛門的反射區。分別用手指的指腹按壓并推壓這些反射區,能很好地改善便秘癥狀,促進腸道的蠕動能力。對長期臥床患者,應鼓勵床上運動,根據病情可做仰臥起坐,平臥抬腿及抬高臀部等。
3.5 做好排便的環境準備: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患者對住院環境、排便方式的改變,以及疾病本身造成的不安、緊張等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故需設法消除患者緊張不安的情緒,避免抑制排便。在床上排便的患者,由于排便方式的改變,加上排便依附他人,并且有臭味,從而產生羞恥感和種種顧慮,故應為老年腦血管病患者提供隱蔽的環境,保護其隱私,并處理好排泄物,排便后及時開窗通風換氣。
對干預組54例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即飲食指導、腹部按摩、穴位按摩、溫水足浴、心理護理、行為訓練、健康教育等,提高老年患者健康行為及健康意識,可減少疾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老年腦血管患者的治愈率,提高老年腦血管患者的生活質量。
[1] 盧麗瓊,潘美開.辨證施護對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便秘的影響[J]. 護理學雜志,2005,20(9):43.
[2] 潘紅英,洪 瑤,沈云梅.61例便秘的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01,15(1):3.
[3] 彭慧萍,郭春蓮,朱燕華.腦血管病患者便秘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7):204.
[4] 張柳青,張 穎.腦血管病臥床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護理[J]. 中外醫療,2011,33(2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