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美云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醫學模式的改變,孕產婦在要求母嬰安全的同時,對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可以達到無痛分娩。因為分娩過程中的疼痛,使得產婦痛苦不堪,對產婦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影響[1]。本院對2004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孕婦150例中的75例,進行鎮痛分娩,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4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孕婦150例,年齡22~34歲,平均27.3歲。孕周37~41周,平均38.8周。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臨床資料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分娩,觀察組患者采取鎮痛分娩,具體方法如下:檢測胎心、血壓宮頸開大情況和宮縮情況后,對患者進行蛛網膜下腔以及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將腰麻針刺入硬膜下后,將3 mg羅哌卡因注入蛛網膜下腔,將0.5 g/ml舒芬太尼與0.1%羅哌卡因的混合液100 ml注入硬膜外,輸入速度為5 ml/h,時間為20~30 min。
1.3 痛覺級別的判別標準 無痛為0級,輕度疼痛為1級,中度疼痛為2級,重度疼痛為3級,不能忍受的疼痛為4級。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與資料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引產時間和產后出血量的比較 對兩組患者引產時間和產后出血量的分析發現,對照組75例患者中,引產時間為(43.1±12.7)h,產后出血量為(68.1±12.5)ml。觀察組75例患者中,引產時間為(42.4±13.5)h,產后出血量為(67.3±11.7)ml。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引產時間和產后出血量沒有明顯變化,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引產時間和產后出血量的比較分析
2.2 兩組患者催產素用量和痛覺的比較 對兩組患者催產素用量和痛覺的分析發現,對照組75例患者中,催產素用量為(1.23±0.26)u,痛覺級別為3.4±1.6;觀察組75例患者中,催產素用量為(3.97±1.34)u,痛覺級別為1.3±0.4;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催產素用量明顯增加,痛覺的級別明顯減少,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催產素用量和痛覺的比較
2.3 兩組患者中轉剖宮產率的比較 對兩組患者中轉剖宮產率的分析發現,對照組75例患者中,轉剖宮產9例,占12.0%,觀察組75例患者中,轉剖宮產4例,占5.3%;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轉剖宮產比例明顯減少,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中轉剖宮產率的比較分析
2.4 兩組患者尿潴留發生率的比較 對兩組患者尿潴留發生率的分析發現,對照組75例患者中,發生尿潴留11例,占14.7%;觀察組75例患者中,發生尿潴留3例,占4.0%。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發生尿潴留的比例明顯降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尿潴留發生率的比較分析
分娩過程中的疼痛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很多產婦為了避免在分娩過程中疼痛,選擇剖宮產的比例也不斷升高,為了降低剖宮產率以及最大限度的減輕產婦的痛苦,鎮痛分娩受到了醫學各界的研究和關注[2]。
本研究中發現,和對照組相比,采用鎮痛分娩的患者中轉剖宮產的比例明顯減少,痛覺明顯減輕,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減少,催產素用量明顯增加,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有研究表明,催產素用量的增加并不會影響孕產婦的心率和血壓。杜宇中期妊娠引產的患者,在鎮痛分娩過程中只需要注意羊水栓塞、梗阻性難產、子宮破裂等并發癥的發生,而不用考慮胎兒存活的問題,因此在選擇分娩鎮痛用藥時范圍比較廣。同時,分娩鎮痛是通過硬膜外給藥,具有維持時間長、效果穩定、對孕婦和胎兒無不良影響、不影響孕婦運動神經等特點,臨床效果受到患者的肯定。另外,在分娩過程中,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意識形態,耐心聽取患者的疑問和困惑,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狀態,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對患者的影響[3]。
[1]陳雪梅.無痛分娩在中孕引產中的應用.海南醫學,2003,14(6):30-31.
[2]蔣芳.無痛分娩過程中催產素應用的臨床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1):1201-1202.
[3]毛輝.全產程分娩鎮痛對分娩過程及結局的影響.中國醫藥科學,2012,1(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