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軍
湖南省祁東縣雙橋鎮醫院,湖南衡陽祁東 421600
高血壓作為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在我國已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人群當中高血壓發病率已達到18%,平均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約1個高血壓患者[1]。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群眾生活質量不斷地提高,農村人口中高血壓病的確診率和發病率也不斷上升。本研究通過分析本鎮高血壓病防治現狀,對本鎮群眾實施高血壓綜合防治措施干預,取得明顯效果,現報道如下。
所轄鎮內8600名群眾,性別不限,年齡在18~85歲之間,排除意識模糊及對本研究不配合者。
①定期開展有關高血壓防治知識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壓患者隨訪;②嚴格按照《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診斷標準,篩查出高血壓患者,并采取相應綜合防治措施對其進行干預;③研究結束時在鎮內再次作高血壓篩查,比較防治前后鎮內高血壓發病率以及高血壓患者對于該病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
1.3.1 健康教育 ①向所有群眾發放有關高血壓癥狀、并發癥、治療和預防措施以及危險因素的宣傳資料;②每半年在鎮內舉辦一期有關高血壓防治的知識講座,內容包括:減少鈉鹽攝入、戒煙或減少二手煙吸入、減少飲酒量、合理膳食、每天適量運動以及高血壓藥物的正確選擇使用等方面;③定期為35歲以上居民測量血壓,并告知其血壓情況。
1.3.2 綜合治療 根據初次篩查的結果,對鎮內高血壓患者進行三級管理,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具體包括:①對于低危患者實行一級管理。以非藥物治療為主,進行高血壓危害的宣傳教育以及改善其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要求患者每三周至少測量一次血壓并作好記錄,隨訪觀察3個月后若無改善甚至血壓上升,則開始服藥治療;②對中危患者實行二級管理。最初進行非藥物治療,隨訪觀察1個月,血壓仍未達標者,則開始藥物治療。指導其合理服用和選擇降壓藥物,幫助患者選擇長期有效且副作用少、價格合理的藥物,繼續堅持非藥物治療以提高其療效。要求患者每2周至少測量一次血壓并作好記錄。③對高危患者實行三級管理。以藥物治療為主,聯合應用二種或三種以上降壓藥物,積極處理并發癥。合理膳食、戒煙戒酒、根據情況適量運動,要求患者每周至少測量一次血壓并作好記錄,動員患者每年至少做一次心電圖、B超、胸透等檢查。
1.3.3 行為干預 通過干預幫助群眾養成良好衛生行為和生活習慣,防止高血壓的發生。具體包括:①指導患者合理膳食,日常生活應做到低鹽低脂飲食,少吃咸菜及其他腌制食品,不吃油膩和油炸食物;②鼓勵患者戒煙并減少二手煙吸入量,限量飲酒;③建議根據自身愛好進行適量運動,如慢跑、體操、太極拳等。
1.3.4 用藥指導 ①囑咐患者應嚴格按照醫囑服藥,做到按時按量服藥,不得隨意更改用藥劑量及服藥時間;②強調規律服藥對于高血壓治療的重要性,并告知不規律服藥可能帶來的危害;③根據患者具體血壓分級及并發癥,為患者選擇合理有效的用藥,在盡可能在確保良好治療效果的同時選擇對患者副作用少、價格合理的降壓藥。④經濟許可,盡量使用長效降壓藥。
①發病率:經篩查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所占百分率;②高血壓知曉率:轄區居民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中知曉自己患高血壓者的比率;③高血壓治療率:指高血壓患者中近2周在服降壓藥的人數占整個轄區高血壓患者總人數的比例;④高血壓控制率:指血壓控制達標的高血壓患者人數占整個轄區內高血壓患者總人數的比例。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定性資料比較用χ2檢驗,設檢驗標準為0.05,當P < 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合防治后本鎮高血壓發病率明顯降低,與防治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具體見表1。

表1 綜合防治前后高血壓發病率比較
綜合防治后患者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均明顯提高,具體見表2。

表2 綜合防治前后患者對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比較[n(%)]
2001年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狀況調查顯示我國農村成年人高血壓發病率達到18.9%,高血壓發病率在我國35~75歲之間的農民中達到27.5%[3]。在我國,高血壓病有“三高”(發病率、致殘率、病死率高)和“三低”(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低)以及“三不”(不規律服藥、不出現癥狀不用藥、不難受不服藥)的三大特點,高血壓病的這些特征在廣大農村地區表現得更為明顯。由于農村地區的醫療條件以及群眾對于高血壓這一疾病認識的相對滯后,所以高血壓的綜合防治在農村地區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高血壓已成為危害農村人口身體健康的疾病之一[4]。由于在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數的絕大部分,因此采取相應的防治對策和措施來控制農村地區高血壓患病率的增長對于我國高血壓病的防治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廣大農村實行高血壓病的綜合防治,最終就是要改變農民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為和習慣, 普及基本衛生知識, 提高自身保健防范意識, 達到防病、治病的協調統一。首先,應該加強在農村地區的宣傳教育,提高廣大群眾對高血壓病危害性的認識,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發放相關資料等多種方式方法進行;其次,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可從建議合理膳食、減少鈉鹽攝入量、鼓勵戒煙戒酒、堅持體育運動等方面入手;再次,囑咐患者一定要規律、長效服藥,不可隨意停止服藥,杜絕無癥狀不服藥、不難受不服藥以及血壓高時才服藥等現象出現,同時根據患者血壓情況盡可能選擇長效、副作用小、廉價的降壓首選藥物。
我們在所轄鎮內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和進行高血壓的防治工作2年多來,通過采取合理飲食、戒煙限酒、適量運動、平衡心理和合理服用藥物治療等多項措施來加強本鎮常住居民對與高血壓防治相關知識的了解認識,特別是對于高血壓患者或高血壓高危人群,給他們傳達高血壓及其并發癥的防治措施,使這部分人群能夠堅持長期合理的服藥,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進而達到預防以及控制高血壓發生和發展的目的。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本鎮在綜合防治前(即2010年8月)高血壓發病率達到23.5%,已經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8%),經過兩年綜合防治后(即2012年9月)發病率降至17.5%(P < 0.05);高血壓患者對于高血壓這一疾病的知曉率、治療率以及控制率都較防治前有了顯著提高(P < 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可以說在農村地區進行高血壓病的綜合防治對于預防及控制農村地區高血壓病效果顯著。
近年來,通過努力,農村高血壓的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體來說還任重而道遠,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加強:①健全考核機制,實行量化考核;②繼續加大在農村高血壓宣傳、預防、保健網絡等方面的經費投入,保障專款專用,使資金落到實處;③加強農村衛生技術人才隊伍建設,舉辦培訓班,培訓合格后才從事相應的工作,提高基層衛生人才的專業水平;④加大宣傳力度,普及防治知識,提高廣大群眾預防和保健意識;⑤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對農村衛生事業的管理和監督,完善農村地區高血壓患者的規范化管理體系,加大農村地區高血壓患者的登記、統計力度;⑥提高血壓檢測率,盡早發現高危人群和患者;⑦對于特殊情況的高血壓患者或診斷為高危患者應進行詳細、準確、并符合實際的備案,對估計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好充分準備,確保當特殊類型患者出現種種并發癥時有相應的準備方案和措施,包括出現醫療糾紛時如何處置等;⑧以村為單位,加強各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的密切協作,盡早盡快建立高血壓等相關慢性疾病防治網。
總而言之,農村高血壓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農村地區常住居民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采取有力的綜合防治措施用以減少高血壓對我國農村常住居民的危害已經刻不容緩。
[1] 熊昌盛.高血壓防治現狀和策略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2):186.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1,3(5):42-85.
[3] 李易,盧競前.農村高血壓調查及防治[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2,18(1):94-96.
[4] 朱紅梅.東北農村高血壓流行病學特點及應對措施[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0):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