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歡 李 磊 聶 鑫 (齊齊哈爾醫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6006)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數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臨床上表現為肺循環和體循環的淤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整體預后相對較差,對早期慢性心力衰竭及早明確診斷對判定預后有重要價值。心力衰竭發展過程中機體多種細胞因子均可以起重要作用。近年關注最多的是血清中細胞質親環蛋白(cyp)A、血清胱抑素C和基質金屬蛋白酶(MMP)-9的表達,相關研究均認為3種蛋白對病變有一定促進作用〔1~3〕。本實驗研究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清中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的檢測情況及其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心內科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110例作為觀察組。排除標準:①有凝血功能障礙;②伴惡性腫瘤;③感染性疾病。其中男59例,女51例,年齡60~83歲,平均68.6歲。收集體檢證實為健康的老年人9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女各45例,年齡60~82歲,平均68.1歲。兩組無顯著差異。
1.2 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的檢測 均由中杉公司提供,檢測時均采集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后,應用ELISA法檢測。操作嚴格按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AS6.12軟件進行方差分析或t檢驗。
2.1 兩組血清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的表達比較 觀察組血清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的表達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表達的比較(±s,mg/L)

表1 兩組血清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表達的比較(±s,mg/L)
與觀察組比較:1)P<0.05
分組 n cypA 血清胱抑素C MMP-9觀察組110 114.43±39.65 5.43±1.41 140.53±35.43對照組 90 57.53±10.901) 1.24±0.251) 87.54±17.531)
2.2 觀察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血清中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表達的比較 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加,血清中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的表達明顯升高(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血清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表達的比較(±s,mg/L)

表2 觀察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血清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表達的比較(±s,mg/L)
心功能分級n cypA 血清胱抑素C MMP-9Ⅱ32 94.32±23.42 4.35±1.43 123.42±24.87Ⅲ 44 112.35±24.32 5.51±1.70 141.58±24.21Ⅳ 34 132.32±31.24 6.98±2.09 168.64±35.43 P值 <0.05 <0.05 <0.05
慢性心力衰竭時機體血漿多種蛋白將發生變化,對病變有重要促進作用。cypA是親環素家族的成員,其結構中存在肽基脯氨酰順反異構酶的活性,在發揮作用過程中可以與環孢素A形成嵌入性的融合,介導免疫抑制的作用〔4,5〕。當cypA表達升高時,可以促進細胞外信號調節酶的活性,對血管和平滑肌的生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血清胱抑素C是一種小分子蛋白質(13 kD),是胱氨酸蛋白酶的一種抑制劑,是由機體有核細胞共同產生,代謝率恒定,因此血清胱抑素C表達量相對穩定〔6,7〕。而MMP-9是與細胞外基質降解有關的酶,當巨噬細胞激活后,可以分泌大量的MMP-9,有效地降解斑塊表面的纖維性基質,引起冠脈斑塊的不穩定性。當斑塊破裂時機體通過炎癥反應產生大量凝血因子,促進血小板聚集,促進血栓的形成〔8〕。本實驗結果提示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不僅在病變發生時有重要作用,還對病變進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結果也間接提示聯合檢測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的表達對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和輔助病變的分級有一定價值。心衰病變的進展中,肌細胞和肌纖維被激活,同時伴有活性氧化物質的激活,引起cypA分泌量的增高。cypA激活后誘導3個重要的生物學反應及過程:首先,分泌到細胞外的cypA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的 ERK1/2、AKt和 JAK磷酸化,引起下游核因子(NF)-κB通路激活,促進VSMC的大量增生,同時放大活性氧(ROS)的產生〔9〕。其次,cypA也是直接的炎癥細胞趨化物質,可誘導炎癥細胞分泌大量炎性因子,并可以有效地通過活化NF-κB通路,刺激單核巨噬細胞的表達,分泌多種MMP-9和腫瘤壞死因子等物質。由于血清胱抑素 C與炎癥相關〔10〕,而MMP-9與細胞外基質降解有關,因此三者可能通過炎癥因子和纖維的降解聯系在一起,具體機制不清楚。胱抑素C的表達可能是炎癥細胞因子瀑布效應的一部分,當胱抑素C激活后啟動炎性相關的級聯因子,加速病變的進展,而此時MMP-9表達升高,對纖維組織進行降解。胱抑素C在作用過程中還可與其他細胞形成對白介素家族其他成分的激活,產生多種活化的細胞因子,加重病變。血清胱抑素C還可以產生較多的超氧陰離子,釋放溶酶體酶,引起內皮細胞的黏附,進而移入內膜,并攝取脂質,轉化為泡沫細胞,同時內皮細胞和巨噬細胞產生較多的促平滑肌增生的因子,引起VSMC的增生,加重病變。
1 孫福濤,桂淑玉.支氣管哮喘患者血清親環素A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 臨床肺科雜志,2011;16(4):527-8.
2 梁文楚.24h平均脈壓差、胱抑素C與心力衰竭關系研究〔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24(9):892-3.
3 呂文濤,楊曉暉,張興旺,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腦鈉肽濃度檢測的意義〔J〕.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35(2):60-3.
4 任義樂,張繆佳,劉曉華,等.血清親環素A水平與SLE活動相關機制的初步探討〔J〕.江蘇醫藥,2009;35(6):621-3.
5 韓學哲,一 艷,金成洙,等.親環素A蛋白表達水平與人腦膠質瘤分級相關性研究〔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9;30(7):613-5.
6 李學知,朱 莉.血清胱抑素C濃度變化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評價意義〔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9):40-2.
7 王超權,徐 耕,程 剛.血清胱抑素C水平對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預后的影響〔J〕.中國循環雜志,2009;24(1):28-30.
8 胡生明,張興旺,呂文濤,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TNF-a和MMP-9濃度檢測的意義〔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9;30(21):2376-7.
9 張 北,王聰華,王彥宏,等.CypA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中性粒鐵趨化和產生IL-8的作用及其意義〔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9;25(5):423-5.
10 張 良,周勝華,方臻飛,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胱抑素C的變化及意義〔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0;10(7):1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