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素琴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多發于老年人,發病率近年來呈現明顯上升趨勢[1]。臨床上單用血塞通或舒血寧已比較普遍,本文筆者探討了血塞通連用舒血寧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20例,均符合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且經頭顱CT或MRI確診。排除患有心肺功能異常、肝腎功能異常、血液病、高血壓的患者。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56~71歲,平均(64.87±10.25)歲,病程5~24 h,平均(8.12±3.45)h。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54~76歲,平均(66.82±11.43)歲,病程6~25 h,平均(8.79±3.62)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包括控制血壓、血糖、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及必要的脫水、腦細胞保護劑、調脂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血塞通注射液聯合舒血寧注射液治療:血塞通注射液400 mg、舒血寧注射液20 mL分別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連用2周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全國第四屆腦血管會議修訂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及臨床療效判斷標準[2],顯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60%以上,病殘程度為0~2級;有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30% ~59%,病殘程度為3~4級;無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不足30%,甚至發生死亡。總有效=顯效+有效[3]。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數據用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療程結束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206,P <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3%,其中胃腸道刺激病癥3例,大便隱血2例;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其中胃腸道刺激病癥2例,大便隱血1例;兩組結束治療后不良反應癥狀均自行消失,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腦梗死常伴有血小板活性的異常增高,及早阻斷機體內血栓的擴張,進行有效溶解血栓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在急性腦梗死發生6 h后,機體內會生成大量的自由基,若不能及時處理,將誘發瀑布式連鎖反應,諸如神經細胞內鈣超載和興奮性氨基酸細胞毒性作用等,進一步惡化患者的病情,損傷腦細胞。血塞通注射液能增加腦血管流量,擴張腦血管,改善血流動力學,降低腦缺血腦組織含量,對腦缺血后海馬CA1區的遲發型神經元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同時能抑制血栓形成,提高T-PA活性。
本次研究表明,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血塞通注射液聯合舒血寧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愈效果更好,且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血塞通聯合舒血寧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顯著,且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趙春美.血塞通注射液聯合舒血寧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中外健康文摘,2012,9(11):188-189.
[2] 中華醫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中華神經雜志,1996,2(6):381-383.
[3] 李春萍.舒血寧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80例臨床療效觀察.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8(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