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濤 程 浩


最近,美日軍方圍繞釣魚島沖突制定聯合作戰計劃一事被曝光,連帶使得那些負責作戰的將領們受到外界的密切關注。這些劍指亞太、企圖對抗中國的美日將領究竟是什么人呢?
太平洋總部是美軍目前實力最強大的聯合作戰司令部,總兵力達到30萬人(占現役美軍總兵力的20%),任務區域包括整個亞太。自從太平洋總部組建以來,所有司令官都出自海軍,現任司令薩繆爾·洛克利爾也不例外。他出生于1954年10月28日,1977年畢業于美國海軍學院,獲得作戰分析理學學士學位。洛克利爾的職業生涯始于水面艦艇,作為一名海軍少尉,他被分配到“威廉·V·普拉特”號導彈驅逐艦任導彈火控官。稍后,他被選中在海軍核推進計劃中培訓和服役,調派至“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擔任電氣主助理。服役數年后,他又進入水面作戰部門領導學校深造,畢業后被分配到“卡拉漢”號驅逐艦上擔任作戰官和工程官。后來,他相繼當過“特拉克斯頓”號驅逐艦主任參謀、“萊夫特威奇”號驅逐艦艦長和驅逐艦第2中隊指揮官。2002年10月,洛克利爾被任命為以“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為首的第11航母戰斗群指揮官,第二年率部參加針對伊拉克的作戰行動。
2011年3月,洛克利爾作為美軍歐非海軍司令,與非洲司令部司令卡特·哈姆一道,實施過利比亞“禁飛區”作戰行動。2012年3月9日,他正式接替羅伯特·威拉德,就任太總部司令,全面負責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務。目前,關于中國軍事現代化“旨在構建能夠在周邊地區打贏短期高強度沖突的軍事能力”的話題在美國政界甚囂塵上,一些保守派國會議員要求太總部關注中國“反介入/區域隔離”(A2/AD)戰力的成長,并暗示洛克利爾要明確自己在太總司令任上的首要職責就是“看住這個新興國家”。但洛克利爾強調,中國軍事現代化不具有擴張性,“但其軍備建設缺乏透明度,不論是給美國還是其他國家都帶來許多問題”。他強調,美國致力于“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通過建設合作性的雙邊和多邊關系降低誤判,有助于鼓勵各方在共同關切的領域進行接觸”。換言之,“亞太國家應該做伙伴”成為洛克利爾的“口頭禪”,但這些主張能否實現,關鍵要看美軍具體的行動方針。
從美軍內部而言,洛克利爾并非真正的對華“鴿派”。3月,他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說,美國是太平洋國家,在該地區擁有諸多利益,今后美國會繼續留在太平洋,與盟友一道捍衛太平洋安全環境及美國國家利益,軍費自動削減危及美軍亞太戰略,長久下去更會惡化成一場“雪崩”,“這將刺激那些新興國家更有自信地抗衡美國”。

太平洋艦隊統轄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所有部隊,目前它以第 3、7艦隊為核心兵力,在美軍太總部眼里,太平洋艦隊占據著首要地位。
統轄該艦隊的哈尼是罕見的黑人四星上將,他1955年12月出生于美國華盛頓特區,1978年畢業于美國海軍學院,只比現在的頂頭上司洛克利爾小一屆。哈尼是水面戰專家,曾在美海軍多艘水面艦艇服役,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他進入潛艇部隊任指揮官。從2002年到2008年,他有4年時間擔任潛艇集群指揮官,為反恐戰爭提供支援。隨后,他出任美軍戰略司令部副司令。2012年1月20日,哈尼繼任太平洋艦隊第60任司令。
在美軍高層,哈尼被認為是主掌太平洋艦隊的“最理想指揮官”,他不但擁有豐富的水面和潛艇作戰經驗,還通曉中國和太平洋情況,素有“中國通”之稱。他曾公然宣稱,美國海軍的新挑戰是中國,太平洋艦隊尤其要把重點放在“擁有航空母艦和尖端反隱身雷達技術的中國海軍”上。去年9月,中日釣魚島糾紛升級之后,哈尼還要求中國海軍活動“透明化”。有意思的是,哈尼被吹捧為“資深軍事漢學家”,他曾在美國百年名校克瑞頓大學做過主題演講,闡述美國海軍新戰略以及如何處理復雜的中美關系。但他表示遵從歷任太平洋艦隊司令的工作指針,不會對已有的工作框架做改動,言下之意,該艦隊會繼續視中國武裝力量(特別是海軍)為“值得關切的對象”,正如哈尼說過的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有些國家如同盤在屋子里的龍,軍費開支每年都在上升。”為確保美國在該地區的國家利益,太平洋艦隊已成為戰略支柱。美聯社就此評論稱,華盛頓不遺余力地加強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主要是該地區的經濟地位日趨重要,以及中國崛起為一個軍事強國。
在哈尼和他的太平洋艦隊看來,中國亦敵亦友,關鍵是要找到兩國合作的出發點。哈尼曾表示,歡迎中國在適當時候參與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聯合演習。

根據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赫伯特·卡里斯利的命令,世界上最先進的F-22戰斗機近期頻繁進出遠東,成為左右亞太安全形勢的“風向標”。據美國《空軍時報》披露,參加過1991年海灣戰爭的卡里斯利是公認的美軍鷹派人物,從早年呼吁五角大樓加緊控制馬六甲海峽,到積極參與將關島變成美軍對華“空海一體戰”前沿樞紐的建設,都明顯反映出他所代表的美軍強硬派急于確保“遠東霸主”的地位。
以夏威夷希卡姆基地為總部的太平洋空軍司令部,是美國空軍任務區最大的單位,它在阿拉斯加、日本、韓國和關島都建有基地,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尤其是美軍視若珍寶的F-22和B-2隱身戰機都向該司令部傾斜。卡里斯利說過,太平洋是連接美國與眾多盟友的紐帶,太平洋空軍“就是為保衛這一紐帶而存在”。
有過多年在亞太服役經歷的卡里斯利不相信“冷戰結束”,認為“某些崛起的新興國家”對美國主導的亞太安全構成威脅。早在2011年擔任空軍副參謀長期間,他就多次警告五角大樓不應忽視中國打造戰略空軍及遠程彈道導彈力量的努力,“看看別人在做些什么,他們的海空突擊力量正威脅著美軍駐日本沖繩乃至關島的基地,這一切都可能在將來對我們造成麻煩”。卡里斯利還在一次赴國會作證時強調,富裕起來的中國正掀起開發隱身戰機的熱潮,這會給美國造成巨大壓力,如果它們得到這樣的尖端武器,必然“會助長一些充滿對抗情緒的國家敵視美國的實力和信心”。他尤其強調,美國太平洋空軍所在的太總部與中央司令部(中總部)休戚與共,一旦中總部卷入針對伊朗核開發的戰爭,太總部及太平洋空軍不可能袖手旁觀,同時還得確保監視本防區內潛在對手的兵力“合理足夠”,因此美國政府應加大對太平洋空軍的資金扶植力度,使之能夠引進先進戰機和高素質人才。
與許多美國職業軍人一樣,卡里斯利信奉“實力永恒”,而且他本身也以“特級飛行員”身份為榮。作為美國空軍公認的精英,他駕駛過5種主力機型,總飛行時間超過3400小時。1978年,卡里斯利從美國空軍學院畢業,隨即進入威廉姆斯空軍基地特設的飛行員訓練班。在那里,年輕的卡里斯利展現出優異的飛行悟性,被教官評價為“令人印象深刻”。一年半后,從訓練班結業的卡里斯利成為第525戰術戰斗機中隊的一員,在西德執行F-15A戰斗機的戰斗值班任務。當時,F-15剛剛在美國空軍一線部隊普及,由于它采用諸多高靈敏度的電子設備,因此駕馭者都是百里挑一的飛行尖子,像卡里斯利這樣剛剛走出訓練班大門的人少之又少。但與動輒有幾百甚至上千飛行小時的老兵相比,卡里斯利干得毫不遜色,很快從少尉升至上尉,并被推選為中隊飛行教官和考核官。
20世紀80年代初的西德,是美蘇冷戰的最前沿,雙方戰斗機飛行員都承擔著極其沉重的出勤任務,卡里斯利也不例外,但熱愛飛行的他卻把駕機執勤當作“享受”。他在國外的出色表現,一下子引起內利斯基地的注意,該基地長期負責著名的“紅旗”模擬對抗演習的策劃與實施,還專門成立了一支模仿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空軍的假想敵中隊,該中隊人數有限,但全都是“王牌中的王牌”。1986年卡里斯利被抽調到內利斯,利用F-5、T-38、F-15等飛機磨礪參訓部隊的作戰意志與戰術技巧。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發起“沙漠盾牌”行動,卡里斯利被緊急派往沙特,擔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駐沙特利雅得前進指揮部的空中作戰首席軍官。他出色地調配管控來自幾十個國家的空中作戰力量,為次年1月爆發的海灣戰爭空中戰役做出突出貢獻,以至于他的工作經歷成為日后美軍在中近東遂行空中作戰行動的范本,就連1992年干預索馬里的“恢復希望”行動、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自由伊拉克”行動的空中行動部分,幾乎都是卡里斯利當年用過的計劃翻版。
日本自衛隊指揮體系仿照美軍模式,地位相當于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統合幕僚長是頭號軍事主官,現任日本統合幕僚長巖崎茂就是自衛隊中最突出的“親美派”。
進入21世紀以來,日美軍事合作明顯加快,雙方的同盟關系不斷增強。這時候,美國對日武裝的重點放在“軍事一體化”上,即協助日本徹底改組自衛隊的指揮及作戰體制,使之完全服從美國的軍事需要。為適應美國的軍事調整,日本也開始重建軍力結構,尤其是把那些有豐富的對美交涉經驗和人脈的將領提拔到自衛隊的領導崗位,其中巖崎茂就是得到駐日美軍認可的“合作人士”。曾有日本媒體戲稱,若不是“美國因素”作祟,長期被陸上自衛隊派系把持的統合幕僚長一職是無論如何不會被航自的人搶走的。日本自衛隊內部素有“航自洋,陸自土”的說法,能說一口流利英語,與美軍溝通毫無障礙的巖崎茂能更好地推進日美軍事一體化,這正是日本政府高層所期望的。

近年來,美日每年舉行安全保障協商委員會會議(即“2+2”會議,兩國防長加外長參加),進一步協調美日軍事部署。美國擬把駐華盛頓州劉易斯堡基地的陸軍第1軍司令部遷至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基地,其后將合并駐日美國陸軍司令部的職能,成為新概念的陸軍司令部。日本也將成立類似的單位與美軍共同作業,可能稱為“中央戰備司令部”。不難看出,在巖崎茂的任期內,如何協調美日軍事機器的運作,將是對巖崎茂本人乃至整個日本防衛系統的重大挑戰。
1953年,巖崎茂出生于本州島巖手縣,他本人的專長是戰斗機飛行員,開過F-104J、F-4EJ乃至F-15J等日本航自主力戰機,他的空中無線電呼號非常有趣,是用美國卡通動物“加菲貓”(Garfield)來命名的。盡管巖崎茂是科班戰斗機飛行員出身,但他在部隊指揮與訓練主官位置上的歷練也相當豐富,算得上“復合型人才”,這在同僚中是極為罕見的。巖崎茂真正在高級指揮崗位上嶄露頭角,得從2003年3月27日接任航空總隊司令部防衛部長算起。2006年8月4日,巖崎茂升任空軍中將,當上西部航空方面隊司令,專責日本面向東海方向的防空任務。這一地區面向危機四伏的朝鮮半島,同時與中國為鄰,各類國際糾紛云集于此,而且不時有軍事熱點事件發生,再加上駐日美軍駐扎的橫須賀軍港也在西部航空方面隊的管區之內,因此巖崎茂非常重視與美軍高層互動交流,并由此建立起美國盟軍對自己的信任和欣賞。
2008年8月1日,巖崎茂被擢升為第40任航空幕僚副長(等同空軍副參謀長),輔助當時的幕僚長田母神俊雄。他的輔佐之路沒走多遠,正趕上“說話不靠譜”的上司田母神俊雄全盤否定日本侵略歷史、把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說成是“羅斯福故意設計的陰謀”,結果遭到國內外的猛烈抨擊,導致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于10月31日晚間緊急罷免其航空幕僚長一職,交由巖崎茂代理。11月7日,巖崎茂把職位轉給正式任命的外健一朗(音)上將,然而巖崎茂照舊是“福星高照”,航空幕僚長似乎命中注定就是他的。2010年12月24日,外健一朗因軍品質量問題被迫下臺,這個位置又落到巖崎茂手里。原本外界以為巖崎茂在這個位置上只是防衛省的過渡安排,可沒想到他在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救援以及與美國友軍的協調上表現出色,深獲日本輿論肯定,終于在去年1月31日走上日本自衛隊一號人物的舞臺,算得上“名至實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