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霞 陳曉祥 吳正才 張 磊
近幾年來,湖北省漢川市不斷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將工程項目與城市發展建設、舊城區改造結合起來,截止2012年,全市累計籌集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20583萬元,通過建設廉租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房和發放租賃補貼等多種住房保障方式,改善了全市中低收入家庭7526戶、23420人的居住條件。
(一)多方籌資,確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到位。
1、認真規劃,精細測算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需求。把保障性安居工程與老城區、工礦棚戶、農場農村危房改造、城市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四方面相結合,統籌考慮規劃全部所需資金。
2、積極籌措組織落實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一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2007年到2012年中央累計補助保障房建設資金15870萬元,省級補助113萬元。二是嚴格落實地方配套資金4600萬元。三是政府引導,搞好社會資金籌資10500萬元。四是積極鼓勵企業單位投資公租房建設,吸引48家企業和單位利用現自有土地投資37.2億元,加快保障房建設,用于解決本單位員工的住房問題。
3、嚴格執行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對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免收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到2012年上半年,對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累計減免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3700萬元。
(二)規范運作,確保財政資金安全。
審核從嚴,撥款手續從簡,減少中間環節。
1、對政府建設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資金撥款實行“三審制”,即,項目單位根據項目進度提出申請,由市房管局初審,市審計局審核,市財政局審核撥款。
2、對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收購資金撥款實行“三查制”,即查合同、查實物、查產權,查實后撥款。
3、對納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直管公房維修資金撥款實行“三步法”:看批示、看合同、看標書;到現場看是否需要維修,初步核實后預撥;完工后由審計審查。
4、對補貼資金發放實行“三公示”,嚴格按程序審核廉租住房租金補貼發放對象,對保障對象的確定嚴格按照“個人申請、社區受理、街道初審、民政復審、市住房保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領導小組督查”的程序,在不同階段進行公示,即,初審公示、復審公示、審批公示,確保公正性。
(三)強化管理,努力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1、資金分類管理。按資金類別實行分類管理,專項核算;財政部門對各類資金按性質分類管理,專項核算。
2、落實報表管理。財政部門定期與住房保障部門進行核對,掌握進度。
3、項目跟蹤管理。實行關口前移,對項目實地跟蹤、全程監督工程建設資金使用情況。
4、事后監督管理。做到查漏補缺。對當年廉租住房租賃補貼資金開展專項檢查,檢查發放程序是否合法合規,受補助對象、標準是否屬實。
(一)籌資渠道狹窄,不能保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資金的需要。除中央、省級投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外,地方財力有限,籌資配套資金不能滿足需要。一是住房公積金規模小,公積金增值收益少,每年僅幾萬元;二是土地出讓金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能保證資金有固定來源;三是預算資金安排較少,沒有收入保證。四是地方債券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給今后財政帶來償還債務壓力和風險。五是金融機構投資和社會投資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促進金融機構和社會投資的可用政策有限。
(二)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由于建設項目從立項、規劃、開工到完工等手續繁雜、周期較長,項目建設與資金時間周期差異,支出執行進度慢,導致建設資金滯留時間長。同時,建設項目多頭管理,各自為政,影響資金使用效率。
(三)財政管理滯后。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性強,不僅涉及資金管理,還涉及到實物資產審核、支出撥付等方面管理,而財政還留在收支管理層面,不能滿足管理需要。
(四)資金管理風險加大。2012年6月,按照統一要求,將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由國庫支付,提前預撥給房管部門的住房保障專戶后,使得管理風險急劇加大。原先在國庫,撥款只是時間問題,關鍵在于審核,現在專戶由住房保障部門管理,財政管理的難度加大,財政資金的風險加大。
(一)強化責任,持續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攻堅戰。
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納入議事日程。作為一項民心工程,涉及到低收入、中低收入無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對于不斷高漲的房價與中低收入無房階層,加大了他們住房支出困難,政府擔負著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的重任,讓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也分享改革成果,分享公共財政的陽光,保證讓人民住有所居。同時,要強化責任。保障性安居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長,涉及政策、土地、資金、多個部門及多個不同家庭等多方面綜合因素,直接涉及到有關各方的切身得利益,必須確保各項政策、制度落實到位。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還要打好持久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是政府調節房價的手段和措施之一,通過有保有壓,促進房價的合理回歸,保證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
(二)建立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體系。
1、明確政府角色定位。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中,必須明確定位政府的角色。政府要通過政策、資金、引導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求多方籌集房源,解決當地居民的住房需求。在此基礎上做到:政府集中一批,把行政事業單位的現有現成的房源或者可改善成住房條件的準房源集中一起,歸集到住房保障部門集中管理,統一經營,分單位核算,增加房源,減少投入成本。政府還要網絡一批。對企業空余房源網絡一批到手,實行資源整合,發揮社會資源的最大利用效率;此外,要通過中介聯系一批,住房保障部門與中介聯絡,將一部分個人中介房源聯系一起,讓一部分無房戶與空置房對接。
2、通過四個途徑搞好建設。一是搞好實物配租。通過建設廉租住房,解決城鎮無購買能力家庭的住房問題。二是搞好租金補貼發放。通過發放租金補貼解決部分家庭的住房租金支出。三是建設經濟適用房和限價商品房,解決部分有購買能力和購買意愿家庭的住房需求。四是建好管好公共租賃住房。擴大對住房保障范圍,對進城務工、外來打工階層提供公共租賃住房。主要通過政策支持企業、事業單位自建、共建等方式解決。給予項目補貼、補助、貼息等方式,支持保障房建設,運用財政貼息手段,使財政資金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3、資金需求要統籌綜合測算。首先摸清城鎮住房需求及人口發展狀況,綜合平衡,綜合測算資金需求,統籌規劃,量入為出,分步實施。同時要搞好城市綜合配套,合理配置城市資源、城鄉資源,緩解城市運行壓力。目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項目包羅萬象。因此,必須明確保障對象與保障方式,測算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資金需求與資金投入比例,分門別類有效運作。
(三)強化監管,全力確保資金使用安全。
做好項目與資金管理相結合,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保證項目與資金配合,不準截留、挪用、擠占;建立健全資金專戶管理、專帳核算,落實定期報表制度,實行報表管理;財政、審計、監察等部分要分工明確各自強化對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建設監督力度,保證資金安全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