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武
(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興義 56240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觀念也有明顯的改變,逐漸從解決溫飽過渡到追求營養膳食[1]。大學生代謝旺盛,且學習任務繁重,合理的膳食營養有助于增強身體素質,保持身體健康,滿足其腦力活動的需要。同時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膳食營養與多種疾病有密切的相關性,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腫瘤等,故合理的飲食習慣以及平衡的膳食營養有助于疾病的控制[2,3]。促進大學生對營養知識的了解,端正其營養態度,對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對我院學生營養狀況進行調查,以期為各高職院校開展飲食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我校3個年級20個班的140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1403份,收回有效問卷1384份,有效回收率為98.65%。有效問卷中,男生874人,女生510人。
根據《現代營養學》、《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及我院實際,自制營養調查問卷并進行調查,對營養狀況采用體質指數(BMI)進行評價[4]。對學生營養相關知識的調查,主要包括營養知識、飲食行為、一般情況、營養態度、其他生活方式等。其中營養知識調查共10 題,答對≥6 題為合格;飲食習慣共5 題,主要以是否吃早餐、三餐是否定時定量以及葷素搭配、兩天內食用水果的次數>1次等為標準衡量學生飲食生活方式是否健康,飲水每日>1000 ml 作為健康飲食生活的標準。問卷當場發放,當場收回。
學生體重為通用標準體重的90%~110%為營養狀況良好;<90%為營養不良,其中<70%為重度營養不良,70%~80%為中度營養不良,81%~89%為輕度營養不良;>110%為營養過剩,其中111%~120%為超重,>120%為肥胖[5]。
所有數據均采用EpiData 3.02 進行錄入,并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對調查對象的營養知識合格率、營養態度、營養知識獲取途徑以及飲食行為等進行分析,采用(±s)表示,經t 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1)對3個年級學生的營養知識合格率進行比較(見表1)。結果顯示,女生營養知識合格率明顯高于男生(P<0.05),三年級學生的合格率明顯高于一、二年級學生(P<0.05),醫學生的合格率明顯高于其他專業學生(P<0.05)。
(2)對學生的營養狀況調查結果進行比較(見表2)。結果顯示,我院男生及女生營養不良的比例無顯著性差異(P>0.05),男生發生營養過剩的比例明顯低于女生(P<0.05)。
(3)對我院學生不健康飲食發生率進行分析(見表3)。結果顯示,文科類、理工科類專業學生不健康飲食方式中,以葷素搭配不合理的發生率最高,其次為三餐不定時定量,而少飲水的發生率最低;醫學生不健康飲食方式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其他專業學生(P<0.05),而不同性別、年級的學生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我院不同性別、年級及專業高職生營養知識合格率比較

表2 我院高職生營養狀況調查(n)

表3 我院高職生不健康飲食發生率比較[n(%)]
高職生處于生長發育后期,智力、體格及心理均趨于成熟,由于他們處于知識積累以及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因此,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選擇有效合理的均衡膳食,對其身體發育及完成學習任務等均有重要意義[6]。
本次調查發現,我校高職生不健康飲食的發生率較高,主要與其營養知識掌握程度有關,盡管他們對補充合理營養持認同態度,但是學生對飲食行為及其他生活方式不重視。筆者在對各專業學生進行比較時發現,醫學生的不健康飲食發生率低于其他專業學生,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7,8]。我院學生營養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容樂觀,尤其是對一日三餐的分配以及葷素搭配合理性等知曉率較低,但對肥胖等疾病的知曉率較高,可能與媒體的宣傳有明顯的相關性。在對男、女生營養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女生的營養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優于男生,高年級學生掌握情況好于低年級學生,醫學生優于其他專業學生,這可能與女生對營養、美容等相關知識的關注度較高,高年級學生閱讀文獻、參加相關講座較多以及醫學生接觸、積累營養知識有一定的相關性。在飲食習慣方面,多數學生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尤其以葷素搭配不合理、三餐不定時定量、不吃早餐等較為多見,而少飲水最少見。S to re y 等[9]研究認為,學生三餐不定時定量與學生的課業負擔以及參加社團活動、進行實驗等有一定的相關性。在葷素搭配不合理問題中,男生多以葷菜為主、蔬菜為輔,而女生主要表現為蔬菜多、葷菜少,我們認為這與學生的飲食愛好以及女生的盲目減肥有一定的相關性。
總之,造成我院高職生營養不良的因素在不同性別、年級、專業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要提高我院高職生的營養狀況,應多舉辦有關營養健康的講座,加大教育宣傳力度,通過開展多途徑的飲食健康教育,增強學生對營養知識的認識程度,使其認識到不良飲食習慣帶來的危害,自覺地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進一步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1]Gower JR ,Moyer-Mileur L J,Wilkinson R D,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a nutrition knowledge survey for assess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JAm Diet Assoc,2010,110(3):452-456.
[2]Banerjee S,Dias A,Shinkre R,et al.Under-nutrition among adoles-cents:a survey in five secondary schools in rural Goa[J].Natl Med J Indi-a,2011,24(1):8-11.
[3]付國穎,楊婷,張瑩.北京大學醫學部集體就餐學生營養調查[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1,17(10):78-81.
[4]Storey K E,Forbes L E,Fraser S N,et al.Diet qua lity,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adolescents:theWeb-SPAN(Web-Survey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project[J].Public Health Nutr,2009,12(11):2009-2017.
[5]肖春玲,賈云中,趙婭婭,等.中國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1,17(5):81-83.
[6]彭亮,李知敏.某高校大學生營養保健知識現狀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6):1011-1013.
[7]Chuang SY,Pan W H.Predictability and implications of anthropomet-ric indices for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children: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Taiwan elementary children,2001—2002[J].Asia Pac JClin Nu-tr,2009,18(2):272-279.
[8]溫瑩,劉鳳潔.廣西部分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調查應用[J].預防醫學,2011,17(2):89-92.
[9]Storey K E,Forbes L E,Fraser SN,et al.Adolescentweight status and related behavioural factors:web survey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J].JObes,2012(4):34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