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世裕(浙江省司法廳副廳長)
■ 潘廣俊 余曉輝(浙江省司法廳司法鑒定管理處)
2012年,浙江堅持“強化監管、注重質量、提高司法鑒定社會公信力”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科學發展能力、規范管理能力、投訴處理能力,大力推進司法鑒定轉型升級,著力形成“實驗室建設、品牌化培育、規模化發展、規范化運行”工作格局。
(一)鑒定機構有序發展,鑒定科技能力有新提高。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有法醫類、物證類鑒定機構55家。從事法醫臨床的鑒定機構46家,占機構總數的83.6%;從事其他鑒定類別為:法醫精神病鑒定23家,法醫病理鑒定16家,法醫毒物鑒定9家,文書鑒定8家,痕跡鑒定7家,法醫物證鑒定6家,微量鑒定1家。55家鑒定機構隸屬高等院校4家,醫院設立的23家,企業或其他組織投資開辦的28家。
浙江作為司法部首批開展鑒定機構認證認可試點工作的省份,截至2012年底,共有33家鑒定機構通過省級以上資質認定(其中國家級3家),占機構總數的60%,通過率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在司法部組織的司法鑒定能力驗證活動中,浙江省鑒定機構綜合成績連續六年名列前茅。2012年,全省共有52家鑒定機構參加司法部舉辦的135項次的能力驗證活動,取得通過率達94%、滿意率達82.9%的優良成績,其中法醫臨床學損傷程度鑒定滿意率為100%。
(二)鑒定人員素質不斷提高,隊伍結構日趨合理。截至2012年底,我省共有鑒定人647名,本科以上學歷523名,占鑒定人總數的80.8%;高級職稱406名,占鑒定人總數的62.7%;60歲以下的鑒定人
495名,占鑒定人總數的76.5%。嚴把鑒定人入口關,引導鑒定機構引入高素質的鑒定人,嚴格控制臨床醫生轉崗鑒定人的審核。落實《浙江省司法鑒定人助理管理規定(試行)》,鑒定人助理已成為我省鑒定隊伍堅實的后備力量,2012年我省新核準登記61名鑒定人,其中鑒定人助理核轉30名,外省引進16名,現有鑒定人助理180名。注銷23名持證不執業或年齡偏大鑒定人執業資格。通過內部培養、外部引進、汰弱扶強等措施,我省鑒定隊伍結構日趨合理。
(三)鑒定業務快速增長,鑒定職能作用有效發揮。2012年共辦理各類案件76451件,同比增加20%,業務收費11163.33萬元,同比增加28.4%,首次破1億元。其中法律援助案件656件,同比增加53.2%。具體情況見下圖:

從案件委托主體看,公檢法部門委托21405件[注]《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實施后,浙江省公安交警部門對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委托制度及時調整,改由當事人自行啟動,此類鑒定數量納入個人委托項目統計。,同比增加20.2%;企事業單位委托3353件,同比增加189%;個人委托47607件,同比增加18.2%。案件量呈上升的趨勢與鑒定質量的提高和公檢法等部門的認可有關。從鑒定業務類別看,法醫臨床鑒定58623件,占業務總數的76.6%,同比增加14.5%;法醫精神病鑒定6374件,占業務總數的8.3%,同比增加14.5%;法醫毒物鑒定(含酒精檢測)案件3001件,占業務總數的3.9%,同比增加216%,這類案件是因《刑法修正案(八)》實施后,醉酒駕駛作為危險駕駛罪被追究刑責,公安機關將部分案件委托給鑒定機構辦理;法醫物證鑒定4746件,占業務總數的6.2%,同比增加58%。全年共受理涉及民事訴訟類案件69652件,同比增加28.6%。司法鑒定在服務訴訟、服務民生中有新成果,服務領域中有新拓展,鑒定職能有新發揮。
(四)鑒定投訴總量下降,鑒定管理進一步規范。在鑒定業務持續增長的同時,鑒定投訴量繼續下降,多頭鑒定、重復鑒定問題得到遏制,2012年我廳共受理各類投訴案件17件,具體情況見下圖:

實施《浙江省司法鑒定機構受理鑒定委托規則》,明確規定受理鑒定時雙方到場,監督鑒定行為,促進雙方理解和接受鑒定意見。司法鑒定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出成效,將重新鑒定意見與原鑒定意見差異較大等9類情況列為必報事項,有利于管理部門及時掌握鑒定活動涉及的重大事項,提高鑒定機構風險防范能力,2012年我廳接到各市局上報重大事項10件。2012年建立鑒定意見爭議評價機制,實施以來共舉辦8次鑒定意見爭議評價會,減少不同鑒定機構對同一鑒定事項出具鑒定意見差異較大的問題。
(五)推進鑒定轉型升級,鑒定行業提升發展氛圍逐步形成。2012年6月,在寧波召開全省司法鑒定轉型升級現場會,研究落實杭州會議精神,部署推進司法鑒定轉型升級工作。推進實驗室建設,全年鑒定機構共投入391.39萬元用于鑒定技術設備更新換代,同比增加23.3%;目前我省已建立DNA、毒物、病理、文檢等23家證據科學技術實驗室;出臺《法醫物證DNA實驗室配置和操作規范》,為鑒定實驗室配置和流程提供行業規范;有30家鑒定機構辦公面積達400平米以上,其中7家超過1000平米。引導鑒定機構與高校科研院所和全國權威鑒定機構走戰略合作之路,寧波崇新所成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學科研基地,浙江漢博所成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教學科研實踐基地和公安部“文件形成時間研究中心”南方基地。杭州迪安醫學檢驗中心鑒定所選送的《法醫病理鑒定文書》[FB-2009 18號]榮獲第二屆“鼎永杯”鑒定文書評選二等獎。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全省司法鑒定綜合管理平臺正式投入使用,極大提高鑒定管理效率,為社會了解鑒定提供新渠道;鑒定機構管理平臺已試運行。開展鑒定行業文化建設。鼓勵鑒定機構開展鑒定業務研究,在鑒定機構推廣鑒定標準化工作標識,加強浙江鑒定歷史人物研究。司法鑒定行業協會建立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六)學習貫徹新刑訴法、新民訴法,提高鑒定管理和執業能力。2012年通過的新刑訴法、新民訴法對鑒定制度作了較大調整,明確規定了鑒定程序的啟動、鑒定人的確定、鑒定人的權利義務、出庭作證及拒不出庭作證的法律后果等。省司法廳提出了鑒定人要成為“法律人”的理念,舉辦了7期鑒定人繼續教育培訓班,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對鑒定人如何應對兩部訴訟法新要求進行培訓,強化鑒定人的“客觀性、合法性、相關性”證據意識,提高出庭作證能力。與省公安廳聯合召開座談會,共同研究新刑訴法對鑒定工作的影響,建立鑒定使用與管理相結合的交流機制。與省物價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的通知》,規范和保障鑒定人出庭作證的經濟補償問題。各地管理部門和鑒定機構也通過集中培訓、開展交流研討等方式加強對新法的理解,積極提升新法實施下的鑒定管理和執業能力。
(七)開展鑒定進駐縣級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試點工作,鑒定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2012年,省司法廳在嘉興和湖州兩市開展了鑒定進駐縣級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試點工作。目前嘉興有5個縣(市)、湖州有2個縣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建立鑒定咨詢服務窗口。以嘉興地區為例,全年通過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導引至鑒定機構的案件共有2302件,占當地鑒定機構業務總量的52.9%。鑒定進駐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了便捷的鑒定服務,規范了鑒定執業行為和市場秩序,強化了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的綜合服務功能。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嘉興平湖市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來訪來電接待中涉及職工工傷、道路交通事故、醫療損害等可能引起鑒定的案件占總接待量的44.4%。
(八)鑒定管理“浙江經驗”得到關注和認可。在長期的鑒定管理實踐中,浙江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鑒定發展理念、工作格局和管理模式。2012年4月,司法部在杭州召開全國司法鑒定管理工作會議,浙江在會上介紹經驗。此次會議后共有5個批次的兄弟省市考察組來浙江考察交流。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互動頻繁,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開展浙江省鑒定管理模式課題研究,將于2013年5月付梓,這是我國高校首次對一個省的鑒定管理模式開展課題研究。2012年有中國政法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高校派出在校研究生來浙江司法廳實習,浙江鑒定管理機構負責人也多次在全國有關鑒定立法、行業規范制定研討會、高校學術交流沙龍上交流發言。
在肯定成績同時,當前浙江司法鑒定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從鑒定機構規模和實力看,浙江在全國同業內具有權威性的鑒定機構不多,影響力和鑒定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從鑒定業務類別看,目前浙江是全國僅有兩個未將“三大類外”鑒定機構納入司法行政統一管理的省份之一,這與社會發展和司法審判需求不相適應;在已有的鑒定業務類別中,浙江法醫精神病鑒定存在機構多、鑒定人多,兼職多,業務量少等“三多一少”情況。三是鑒定管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缺乏鑒定專業教育背景的管理者。
(一)合理布局,正確引導,是浙江司法鑒定業科學發展的基礎。浙江省司法廳在2008年就提出了“總量控制、有序發展,優化配置、合理布局,整合資源、做精做強”的發展原則。這一“量精質強”的發展信號使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對鑒定行業的有序發展有著共同的責任擔當。司法行政機關主動作為,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設置鑒定機構,防止低水平、無序競爭;有重點發展本地需要的鑒定業務類別;扶大抓小,積極引導機構整合,理順內部管理機制,做精做強;加強實驗室建設,提升鑒定科技含量;引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盟浙江鑒定業,引導鑒定機構轉型升級。培育2-4家“技術領先、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資源共享”的省級權威鑒定機構的目標初步實現。近4年來,浙江沒有增加一家鑒定機構,但業務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2012年,浙江以全國1.13%的鑒定機構、1.22%的鑒定人完成了全國4.55%的鑒定案件量。
(二)注重質量,強化監管,是浙江司法鑒定業規范發展的關鍵。保障鑒定質量是鑒定制度充分發揮作用的前提,也是檢驗鑒定管理水平的客觀尺度。浙江始終秉持以質量建設為核心的管理理念,并將鑒定機構的認證認可和能力驗證作為提升鑒定質量、規范執業活動的重要抓手,完善鑒定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不斷提高鑒定能力和技術水平。近年來,浙江在上述兩項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績,處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鑒定受理委托規則、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鑒定意見爭議評價機制的相繼建立,進一步完善了執業監管方式,便于管理部門及時掌握鑒定執業動態;促進鑒定機構強化內部質量管理,密切鑒定機構間的聯系,防范執業風險。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發揮市司法局在投訴處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強與法院、公安、保監等鑒定意見使用部門的聯系,不定期召開座談會,對鑒定活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交流協商,營造良好外部執業環境。
(三)完善制度,培養人才,是浙江司法鑒定業有序發展的保障。2009年,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浙江省司法鑒定管理條例》,為加強我省鑒定管理提供了立法支持;目前已基本建立鑒定管理、鑒定行業規范、標準體系、執業監管等鑒定管理制度機制,使我省鑒定管理工作有據可依,也為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執業提供保障,工作重點也從建章立制向制度落實轉變。多措并舉,加快鑒定人才力度。支持鑒定機構從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引入高端鑒定人才來浙執業;鼓勵鑒定機構吸納法醫學、臨床醫學畢業生,提高鑒定人助理待遇,培養鑒定人后備力量;強化對鑒定人的繼續教育培訓,提高鑒定人綜合素質。同時,加強對鑒定管理干部的培訓,提升鑒定管理能力。
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首部《中國的司法改革》白皮書,對我國過去十多年司法改革的基本情況、經驗和主要成就作了總結,闡明了司法改革的目標。白皮書第二章“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專門就完善司法鑒定管理體制作了詳細闡述,體現了司法鑒定制度在維護司法公正、社會公平中的作用和地位。浙江省委印發的《2013年建設法治浙江工作要點》,首次將“強化司法鑒定管理,完善司法鑒定程序,著力解決司法鑒定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司法鑒定科學化水平”作為推進公正司法的重要內容。2013年,浙江司法鑒定工作要繼續提升司法鑒定科學發展能力、規范管理能力、投訴處理能力,積極應對新刑事訴訟法和新民事訴訟法通過后給司法鑒定帶來的重大影響,發揮司法鑒定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的功能作用。
(一)加強質量建設,提高司法鑒定科學性。把認證認可結果作為鑒定機構準入和延續登記的基本條件,以首批通過資質認定的鑒定機構復評復審為契機,強化質量管理體系在鑒定機構內部有效運行;要求還未通過認證認可的鑒定機構參加認證認可活動。組織鑒定機構參加鑒定能力驗證活動,開展法醫臨床、病理、精神病、文書等鑒定案卷專項評查活動,提升鑒定機構技術水平和鑒定能力。完善鑒定管理平臺,實現全省鑒定交流互通、信息共享;加快完善鑒定機構管理軟件,實現管理軟件在鑒定機構的全覆蓋和全運用。
(二)加強機構建設,提升鑒定服務能力。深化司法鑒定轉型升級,通過引導鑒定機構與高校科研院所、國家高水平鑒定機構合作,機構兼并重組,淘汰弱小鑒定機構等方式,實現鑒定機構規模化發展、規范化運行;通過政策扶持,扶大抓小,培育2-4家在全國行業內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航空母艦式”鑒定機構;引導鑒定機構內部自我加壓,通過轉變管理理念、改善治理架構,構建一套符合社會化鑒定機構的內部管理機制。大力加強實驗室建設,引導機構配置高科技含量儀器設備,為鑒定行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出臺法醫病理、文書鑒定等三個《實驗室配置和操作規范》。加強鑒定人隊伍建設,通過引進高端鑒定人才來我省鑒定機構執業,培育若干有領軍人物的鑒定人團隊,擴大團隊影響力和輻射面,提高鑒定綜合能力;完善鑒定人助理制度,吸引和培養一批年輕、優秀的專業人才從事鑒定工作;提升鑒定人專職化程度,淘汰持證不執業的鑒定人。
(三)加強執業監管,規范司法鑒定秩序。加強執業監管,明確監管責任,創新監管模式。加強對新刑訴法和新民訴法實施后鑒定人大量出庭作證問題的調研,嚴格落實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充分發揮鑒定在訴訟活動中的證據功能。進一步加強司法鑒定投訴處理工作,嚴肅查處鑒定執業違法違規行為。完善鑒定執業考核制度,制定《司法鑒定機構年度考核辦法》,量化考核標準,提高鑒定執業考核評價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繼續密切與法院、公安、保險等鑒定意見使用部門的聯系,完善鑒定管理、使用、監督相銜接的運行機制。
(四)認真履行職責,增強鑒定管理能力。嚴格準入條件,做好鑒定行政許可工作。制定《司法鑒定管理工作考核辦法》,完善鑒定管理評價機制,提高鑒定科學管理能力。推進法醫精神病鑒定機構規范化建設,開展社會關注度高、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司法審判急需的“三大類外”鑒定管理調研論證,推進鑒定服務領域新突破、新發展。加強鑒定管理力量建設,配齊配強專職管理干部,成立浙江省司法鑒定協會,強化行業自律。做好鑒定人繼續教育培訓,舉辦以新刑訴法、民訴法和新業務知識、出庭作證技巧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培訓班。開展鑒定文化建設活動,營造高雅的人文氛圍,倡導嚴謹的員工作風,培育精致的工作品質,引導鑒定從業人員樹立“獨立公正、客觀中立、廉潔誠信、執業為民”的價值取向;鼓勵鑒定機構開展鑒定學科研究和學術交流,推出高質量的科研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