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巖
折扣方式銷售作為銷售中常見的一種行為,在商品銷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折扣方式銷售又包括折扣銷售(又稱為商業折扣)、銷售折扣(又稱為現金折扣)、銷售折讓三種。不同銷售方式,銷售者取得的銷售額會有所不同,其納稅與賬務處理也有較大區別。因此,能否正確辨認折扣方式銷售決定著其稅務處理的正誤。但是,折扣方式銷售易混淆的特點決定了正確辨認存在一定的難度。其實,在具體辨認中可以利用折扣與銷售的順序關系,從而正確分析出其銷售到底屬于三種中的哪一類,以適用不同的稅務處理,達到正確計稅的目的。
折扣銷售,是指銷貨方在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時,因購貨方購貨數量較大等原因,而給予購貨方的價格優惠。比如一件衣服售價10000元,購買10件,銷售價格折扣10%;購買100件,折扣20%等。其特點是折扣是在實現銷售時同時發生的。
折扣銷售過程中,折扣的發生是為了銷售行為能夠成立,從而實現收入,只有銷售行為發生并成立,才產生增值稅稅收法律關系,也才滿足增值稅征稅的條件,才能計征增值稅;而銷售行為成立,收入確認,才能滿足所得稅征稅條件,計征所得稅。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折扣二字在銷售之前表明折扣的發生是為了銷售成立,以滿足稅收關系,從而計征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因而折扣額可以在銷售額中進行扣除,以扣除折扣額的銷售額進行納稅。
但是這個折扣能否在銷售額中進行扣除,在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中有不同的規定。增值稅規定:納稅人采取折扣方式銷售貨物,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銷售額征收增值稅;如果將折扣額另開發票,不論其在財務上如何處理,均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折扣額。而企業所得稅規定:企業為促進商品銷售而在商品價格上給予的價格扣除屬于商業折扣,商品銷售涉及商業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商業折扣后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這也就表明增值稅規定較之企業所得稅更為嚴格,要求將銷售額和折扣額開在同一張發票上才能扣除折扣額,這主要是適應增值稅購進扣稅制要求,從而正確計稅的要求。
同時,增值稅還規定折扣銷售僅限于貨物價格的折扣,如果銷貨方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用于實物折扣的,則該實物款額不能從貨物銷售額中減除,且該實物應按《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視同銷售貨物”的中“無償贈送他人”計算繳納增值稅。
銷售折扣,是指債權人為鼓勵債務人在規定的付款期內,而向債務人提供的債務扣除。如:10天內付款,貨款折扣2%;20天內付款,折扣1%;30天內全價付款。其特點是折扣發生在銷售之后。銷售折扣是為了使得購貨方盡快償付貨款而給予的折扣,其發生在銷售行為之后,也就是說折扣的發生是在銷售這個法律關系已經發生,增值稅的納稅條件已經滿足,收入已經確定,所得稅征稅條件已經滿足,折扣的發生是為了貨款早日收回,因而其與銷售行為沒有什么關系,故不允許在銷售額中扣除,應該按照扣除現金折扣前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計征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銷售折扣發生時,可列入財務費用,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準予扣除。
由此,得出這樣的結論,折扣在銷售之后表明折扣的發生在銷售之后,與銷售行為發生、稅收關系成立無關,因而折扣額不能在銷售額中進行扣除,應以扣除折扣額之前的銷售額進行納稅。
銷售折讓,是指貨物銷售后,由于品種、質量等原因購貨方未予退貨,但銷貨方需給予購貨方的一種價格折讓。如企業銷售的商品由于不滿足購貨方的要求,企業給予購貨方1000元的折讓。其特點是行為發生在貨物銷售之后,導致原銷售額的減少。
銷售折讓產生的折讓,雖然發生在銷售之后,但是折讓的發生是為了銷售行為的繼續成立,稅收關系繼續成立,因而折讓額應該在計稅銷售額中扣除。所以,增值稅規定,對銷售折讓可按折讓后的貨款為銷售額,銷售折讓發生后,銷售方按照折讓額沖減銷項稅,購進方按照折讓額沖減進項稅;企業所得稅規定,企業已經確認銷售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折讓,應當在發生當期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
由此,折讓在銷售之后,表明折讓的發生在銷售之后,是為了銷售行為、稅收關系繼續成立,因而折讓額應該在銷售額中進行扣除,應以扣除折讓額之后的銷售額進行計稅。

12月5日,武漢市江夏區地稅局團委一行來到江夏區今城社區,看望和慰問社區困難群眾,把江夏地稅人的溫暖和關懷送到困難群眾的手中。該局在努力做好稅收工作的同時,積極為弱勢群體和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關心。 (圖/文:周璇)
某企業產品價目列明:A產品的不含稅銷售價格為每件200元,購買200件以上,可獲得5%的商業折扣,購買400件以上,可獲得10%的商業折扣。該企業對外銷售A產品350件,規定對方付款條件為2/10,1/20,n/30,購貨單位已于8天內付款。其商業折扣和銷售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該銷售業務的銷項稅額是多少?
分析這個案例發現,A產品銷售規定隨著購買數量的增加給予的折扣屬于折扣銷售,其折扣的發生是為了銷售實行、稅收關系成立服務的,同時折扣和銷售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因而在計算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時應以扣除折扣額的銷售額進行計稅。
規定對方付款條件為2/10,1/20,n/30,購貨單位已于8天內付款,而給予對方的折扣屬于銷售折扣,是發生在銷售行為之后,與銷售實現、稅收關系成立無關,因而在計算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時不允許從銷售額中扣除,應以扣除折扣前的銷售額計稅。折扣發生時列入財務費用,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應納增值稅銷項稅=200×(1-5%)×350×17%=11305(元)
其會計處理(單位:元):
銷售實現時:
借:應收賬款 77805
貸:主營業務收入 66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1305
收到貨款時:
借:銀行存款 76248.9
財務費用 1556.1
貸:應收賬款 77805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當折讓位于銷售之后時,折讓是為了銷售、稅收關系繼續成立,發生的折讓額可以在銷售額中扣除,計稅應以扣除折讓額后的銷售額計算;折扣在銷售之前,表明折扣發生是為了銷售實現、稅收關系成立,發生的折扣額可以在銷售額中扣除,計稅應以扣除折扣額的銷售額計算,但在增值稅中要求折扣額與銷售額開在同一張發票上作為扣除條件;折扣在銷售之后,表明折扣發生在銷售之后,與銷售實現、稅收關系成立無關,發生的折扣額不允許在銷售額中扣除,計稅應以扣除折扣額之前的銷售額計算,折扣發生時列入財務費用,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