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子
糖尿病腎臟疾病是糖尿病最常見、最嚴重的慢性微血管并發癥之一,現已成為發達國家終末期腎病的首要病因[1]。本病使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壽命縮短,病死率增高,應積極防治。對社會和經濟帶來沉重負擔,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
1.1 一般資料
1.1.1 病例來源 本院2011.10至2012.10內分泌科門診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男女比例約:1.25:1;年齡34~64歲,平均年齡49歲。
正常對照組選自浙江省中醫院2011.10-2012.10健康體檢者或健康志愿者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1.5:1;年齡在32 ~56 歲。
1.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及分型標準的2型糖尿病患者(除外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②無其他重大急、慢性疾病的患者。近月內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代謝紊亂以及合并感染者。③符合消渴病的中醫辨證分型:陰虛熱盛證、氣陰兩虛證及陰陽兩虛證的患者。
2.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采集 記錄姓名,性別、年齡、病程、既往史。
2.2 實驗室檢查指標 血肌酐值測定:采用堿性苦味酸法。
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晨起7a.m排空膀胱后開始留取24 h尿液至次日7a.m,將尿液存放在容器中,收集完畢,混勻取5~10 ml,2 h內送至本院檢驗科常規檢測。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尿素氮值測定:采用脲酶比色法。
2.3 用SPECT測定雙腎GFR值 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Infinia SPECT儀器,XelerisTM處理系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同位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產的99 mTc-DTPA示蹤劑。
患者檢查前飲水300 ml,顯像前排空小便檢測前常規記錄身高和體重,受檢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儀器探頭從背后對準雙腎區。經肘前靜脈“彈丸式”注射GFR顯像劑99 mTc-DTPA,用量185-370 mBq(5-10 mci),注射體積 <1 ml,后立即動態采集圖像,用廠家提供的軟件自動求出GFR(ml/min)。
用SPASS17.0進行處理分析,保證結果的準確性。采用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關分析統計方法,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各組分腎及總腎GFR、Scr、BUN測定值(±s)

表1 各組分腎及總腎GFR、Scr、BUN測定值(±s)
注:A、B、C分別表示<30 mg/24 h組、30~300 mg/24 h組及 >300 mg/24 h組;*表示與正常組比較,P<0.05;△表示與 A組比較,P<0.05;○表示與B組比較,P<0.05
分組 例數 GFR(ml/min)左腎 右腎 總腎 Scr(μmol/L) BUN(mmol/L)正常組 15 50.59±3.61 51.03±2.72 101.70±6.02 54.84±2.05 5.22±0.84 A組 14 63.09±3.40* 63.20±3.58* 126.30±6.44* 57.40±4.72 5.70±0.70 B組 21 50.05±4.04△ 50.20±4.34△ 100.26±5.56△ 63.82±12.90 6.02±0.59 C組 10 28.87±3.06*△○ 29.06±2.41*△○ 56.93±6.25*△○ 124.93±20.26*△○ 11.31±4.57*△○
表2 中醫各證型GFR及Scr、Alb測定值(±s)

表2 中醫各證型GFR及Scr、Alb測定值(±s)
注:*與陰虛熱盛組對比,P<0.05;△與氣陰兩虛組對比,P<0.05
分型 例數 GFR(ml/min) Scr(μmol/L) Alb(mg/24 h)12 126.92±6.77 58.41±4.26 16.10±4.98氣陰兩虛 22 102.66±8.19* 62.99±13.06 120.63±19.86*陰陽兩虛 11 60.10±12.08*△ 120.60±23.99*△ 319.01±9.30陰虛熱盛*△
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兼具有 CT和核醫學兩種優勢。可觀察到示蹤劑到達腹主動脈的時間、雙腎顯影時間、腎臟的大小及放射性顯像劑在腎臟的分布情況,從而反映腎發生實質性病變時的腎功能變化。是其他影像學方法所不能比擬的。臨床上常用99 mTc-DTPA腎動態SPECT核素顯像技術檢測腎小球濾過率[2]。其準確性接近用菊粉清除率測定的腎臟GFR,臨床上可以代替菊粉清除率這一測定方法。
從本研究統計結果表1中,可以看出<30 mg/24 h組患者,其微量白蛋白在正常范圍內,但該組患者其GFR值已明顯升高,與正常組對照,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腎臟處于高濾過,高灌注,高內壓狀態,與文獻報道一致[3]。SPECT測定GFR值,可以發現出現微量白蛋白尿之前的糖尿病腎臟疾病患者,比尿微量白蛋白測定用于篩查糖腎患者更敏感。從而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把握住最佳治療時機。此外,本研究統計結果表1中亦示:<30 mg/24 h組患者GFR值高于正常組該值,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腎臟血流動力學已發生改變,而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在正常范圍。30-300 mg/24 h組患者GFR值較<30 mg/24 h組下降,已出現微量白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值均無異常。>300 mg/24 h組患者GFR值明顯下降,腎功能受損明顯;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值高于正常,與其他三組相比,P<0.05,有統計學差異。以上說明血尿素氮、血肌酐值用于評價腎功能敏感性差,與文獻報道一致[4]。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腎功能損害程度[5]。
2型糖尿病患者腎小球功能受損通常為雙側,但受累程度可有差別[6]。因此,當2型糖尿病患者雙腎腎小球功能受累程度不一致時,測定分腎GFR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此時總腎GFR可能尚處于正常范圍,而分腎GFR已出現異常。故結合總腎和分腎GFR可早期,全面判斷及評估2型糖尿病患者腎小球功能損害狀況[7]。
祖國傳統中醫學認為,消渴病可由多種原因導致。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富裕,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傳統的三消辨證己不能完整地反映現代糖尿病的本質和病機[8]。據文獻統計,當前對糖尿病的中醫辨證分型有50多種,也有人提出己達130多種[9]。其中,糖尿病三型辯證理論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林蘭教授首席研究員提出的。本研究采用該辨證分型方法:分為陰虛熱盛證、氣陰兩虛證及陰陽兩虛證。
本研究統計結果表2結果顯示,可見符合林蘭教授提出的陰虛熱盛證屬于糖尿病早期,氣陰兩虛證屬于糖尿病中期,陰陽兩虛證屬于糖尿病晚期這一理論。消渴病的中醫證型也基本按照陰虛熱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規律動態演變。反映了消渴病中醫病機的演變過程。氣陰兩虛及陰陽兩虛證患者有尿蛋白出現,考慮與患者脾氣虛弱,升提失司;腎虛失于固攝,精氣外泄所致。氣陰兩虛證有微量白蛋白尿出現,因此氣陰兩虛證是糖尿病病情轉歸的關鍵,有效控制氣陰兩虛證,可將其轉化為氣虛或陰虛,疾病向愈,否則可很快發展到陰陽兩虛證,疾病惡化[10]。因此,把握住消渴病的中醫病機演變過程,有利于對患者進行診治,從而取得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SPECT測定GFR值安全,無創,準確性高,重復性好,更可檢測出患者分腎異常。比尿微量白蛋白測定篩查糖腎患者敏感性高,臨床中二者聯合檢測可做到早期發現,不易漏診。從而做到早期治療,逆轉其進入臨床糖尿病腎臟疾病期,或延緩其發展到終末期腎病。對診斷糖尿病腎臟疾病有重要意義,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存活率有深遠影響。
[1] Rabkin R.Diabetic nephropathy.Clin Cornerstone,2003,5:1-11.
[2] 傅宏亮,李勁松,李佳寧,等.用99 mTc-DTPA腎動態顯像判斷2型糖尿病腎小球功能.中華核醫學志,2003,23(4):233.
[3] 耿記錄,陸菊明,潘長玉,等.99 mTc-DTPA一次注射法測定糖尿病和糖耐量減低患者腎小球濾過率.中華核醫學雜志,1996,16:219.
[4] 蔣小紅.2型糖尿病患者腎小球濾過率相關因素分析.中國綜合臨床,2007,23(9):809.
[5] 陳偉,李朝鳳,李宏偉.如何正確評價腎功能.中原醫刊,2004,31(9):17.
[6] Dalla VM,Saller A,Mauer M,et al.Role of mesangial expans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Nephrol,2001,14(Suppl 4):512-557.
[7] 傅宏亮,李勁松,李佳寧,等.用99 mTc-DTPA腎動態顯像判斷2型糖尿病腎小球功能.中華核醫學志,2003,23(4):233.
[8] 劉志群.2型糖尿病中醫辨證施治體會.四川中醫,2006,24(11):20-24.
[9] 孟慶云.中國中醫藥發展50年.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231-248.
[10] 林蘭.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