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浙江杭州310023)
2006年9月深交所率先頒布實施《上市企業社會責任指引》,鼓勵上市企業定期披露社會責任報告。2009年9月上交所要求在本所上市的“上證企業治理板塊”樣本企業、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企業及金融類企業,應在2008年年報披露的同時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同時鼓勵其他有條件的上市企業在2008年年報披露的同時披露社會責任報告。之后有一批上市公司開始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本文以浙江省主板上市公司發布的2008-2012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為研究對象,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數量、形式、內容及質量等進行研究,以期發現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根據現有的研究,筆者將企業社會責任界定為企業對主要利益相關者應承擔的責任,其中主要利益相關者包括投資者、員工、客戶、環境和資源、社會公眾等。企業對投資者的責任是為股東提供合理的投資回報,償還債權人的債務;企業對員工的責任主要體現在薪酬、工作環境、工作時間、培訓和發展等方面;企業對客戶的責任主要是誠信經營,不斷創新,為客戶提供利益;企業在環境和資源方面的責任主要是環境保護的投入、生產原材料的環保程度、生產過程的環保程度、能耗水平、可再生能源或材料的使用等;企業對社會公眾的責任主要是慈善和公益活動。
本文選擇的樣本是浙江省主板上市公司發布的2008-2012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其中2008年14份,2009年 18份,2010年 17份,2011年 17份,2012年20份。
在浙江省主板上市公司中,2008年14家上市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占總體樣本數(63家)的22.2%;2009年18家上市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占總體樣本數(64家)的28.1%;2010年17家上市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占總體樣本數(65家)的26.2%;2011年17家上市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占總體樣本數(67家)的25.4%;2012年20家上市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占總體樣本數(68家)的29.4%。可以看出,最近幾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比例比較穩定,但明顯偏低,說明只有少數上市公司發布企業責任報告,這可能與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自愿,而非強制性有關系。
根據國際慣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有多種形式,例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企業公民報告、環境健康安全報告等。浙江省上市公司主要以社會責任報告為主。在2008-2012年期間發布的86份社會責任報告中,只有海正藥業2009年度取名為可持續發展報告,浙江富潤2010-2012年度取名為環境報告書。
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的內容,在環境與資源方面的責任,2008年披露程度 (披露該信息的上市公司比例)為100%,2009年為94.4%,2010年為 100%,,2011年為 100%,2012年為95%。對社會公眾的責任,2008年披露程度為100%,2009年為83.3%,2010年為 94.4%,2011年為 100%,2012年為100%。對員工的責任,2008-2012年披露程度均為100%。對投資者的責任,2008年披露程度為92.9%,2009年為 94.4%,2010年為100%,2011年為 94.4%,2012年為100%。對客戶的責任,2008年披露程度為42.9%,2009年為33.3%,2010年為33.3%,2011年為35.3%,2012年為35%。可以看出,對于員工、環境與資源、社會公眾和投資者等方面的責任,大部分企業都披露了相關的信息,但客戶方面的責任,信息披露程度明顯偏低,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企業披露了相關信息。
本文首先將這五類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方式分為定性披露、定量披露以及未披露三種。其中定性披露指僅用文字進行描述;定量披露指不僅用文字進行描述,而且主要運用數字或者金額進行表述。然后對每個小類信息進行賦值,其中定量披露賦值為2,定性披露賦值為1,未披露賦值為0。經統計,2008年企業社會信息披露質量最低值為3,最高值為10,均值為8.5;2009年企業社會信息披露質量最低值為 4,最高值為10,均值為6.67;2010年企業社會信息披露質量最低值為5,最高值為10,均值為6.78;2011年企業社會信息披露質量最低值為5,最高值為10,均值為7.35;2012年企業社會信息披露質量最低值為5,最高值為10,均值為7.05。社會責任報告發布質量的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質量

表2 2008年至2012年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企業性質差異

表3 2008年至2012年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行業差異
從表1可以看出,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總體較低。2008年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均值達到8.5,為歷年最高,可能與2008年剛出臺相關政策有關,各企業均較為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有所降低,而且發生了一些波動。就個體差異而言,企業間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差異在縮小。2008年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最高值與最低值間相差7分,而最近3年的差異只有5分。本文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企業性質和行業類別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如表2和表3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明顯比非國有企業高,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均值為8.63,而非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均值為6.75。國有企業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面做得較好,這可能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和披露方面積極監管有關。從表3可以看出,批發零售與制造業的披露程度較高,這可能是由于批發零售企業非常注重企業對社會的影響,希望以此吸引顧客,達到直接推動銷售的目的。制造業的披露程度也較高,這可能是因為制造業在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安全生產等方面對社會的影響較大,加之近幾年我國不斷通過立法執法推動企業關注社會責任。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總局等從節能降耗、污染控制等方面對企業予以監督,給企業施加了強大的責任壓力。
綜上所述,從浙江省主板上市公司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來看,第一,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公司比例不高,只有不到30%的上市公司披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而且主要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形式為主。第二,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對員工、投資者、社會公眾和資源環境等利益相關者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較多,對客戶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披露明顯不足,建議上市公司在今后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時要加強。同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質量也不高,大多數以定性描述為主,缺乏一些定量的數據支撐。第三,國有上市公司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質量明顯比非國有上市公司高。建議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非國有企業的監管力度,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規范其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