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管理學院 上海200444)
近些年來,信息技術企業雨后春筍般涌現,其發展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隨著“十二五”規劃的提出,國家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推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組織結構的調整,而信息技術行業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目前,我國IT行業還處于發展階段,探討其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之間的關聯機制,以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對于信息技術行業長遠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研究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的關聯機制,是提高公司績效的關鍵。本文選定的是信息技術行業,由于其行業的特殊性,我們引入高科技人才代表這個行業的典型特征,通過實證分析方法,用治理機制各要素代表公司治理、研發人員占員工比例代表高科技人才的行業屬性和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首先對公司治理、高科技人才影響、公司績效的文獻進行綜述并提出本文的理論模型;接著分析他們之間的關系并提出理論假設;然后分析實證結果并得出相應的結論。
公司治理一直是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前人做的研究主要是引入國外理論成果對國內企業的分析應用,比如國有企業改革﹑股權改革等,涉及面很廣。張維迎(1995)認為,公司治理結構的本質是一種通過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的配置來解決經理激勵和選擇問題的機制。特別是作為自然風險承擔者的資本家的控制對選擇最優企業家及監督和約束經理至關重要。
針對治理機制如何影響企業業績的研究,這一問題并沒有得到學者一致的結論。 Larker(1983)認為,治理機制是通過影響管理層行為,從而達到影響公司績效的目的。Clae-ssensDjankov andLang(2000)在對亞洲市場進行研究時發現:存在著大量的公司有交叉持股和金字塔式的股權結構。這樣的結構模式容易導致控股股東可以用很少的資本取得公司的控制權,更容易產生隧道效應。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的整體治理水平與公司經營績效并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 Daily和 Dalton(2003)認為兩者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期間可能存在中間過程。
創新理論認為,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源。Hitt﹑Hoskission﹑Kim認為:重視創新的企業與相對不重視創新的企業,其經營績效要高。企業創新往往會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制度上的創新和技術上的創新,通過在這兩個方面尋求突破,引起生產函數線向上移動或者生產可能性邊界向外移動。公司治理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制度上的創新;而人力資本與技術創新有著天然的聯系,尤其是對于信息技術這樣一個高度依賴技術進步的行業來說更是如此,其產品更新速度快,企業需要不斷創新維持其競爭優勢。人力資本與技術創新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人力資本的積累是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技術的創新都是由人創造的。(2)技術擴散是創新型人力資本的充分條件。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條件下,人力資本存量即知識資本越大,技術擴散速度越快﹑范圍越廣。(3)技術的發展是存在于人力資本這一基礎上的,如果沒有人力資本的支持,就不可能得到技術的應用或者有效應用。這種類型的高新技術企業里,體現技術核心競爭力的歸根到底是科技人員的創造性﹑創新性。大量研究表明,創新型人才對提高企業競爭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研究都注重于公司治理與企業績效直接關系的研究,缺乏對中間過程的了解和分析。本文針對信息技術行業,從一個新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創新型人力資本和公司績效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上述分析,本文構建的理論模型如圖1。

圖1
本文選取信息技術行業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五年的財務數據作為公司治理與績效關系的研究樣本,剔除創業板上市公司、ST、*ST、S*ST等企業,從751個樣本中得到446個觀測值,其中,解釋變量研發人員占職工比例和其他變量的部分缺失值由筆者通過巨潮資訊網各上市公司的年報以及新浪網手工搜集而來,其他數據來自國泰安csmar數據庫。
1.因變量。根據對以往文獻的總結,目前衡量公司績效的會計指標主要有:總資產收益率(ROA)、主營業務收益率、市場價值指標托賓Q值和每股收益等。本文利用托賓Q值作為衡量績效的被解釋變量,選擇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作為其穩健性檢驗的因變量。
本文選擇這兩個指標是出于以下的考慮:(1)針對信息技術行業的研發投入具有高風險和高投入的特點,傳統的指標不能客觀和全面的衡量企業績效,而托賓Q等于企業的市場價值與重置價值的比值,反映的是公司自身及各種機構對公司整體價值的判斷,是國際上公認的能夠很好的衡量企業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和投資價值等方面的綜合性指標。(2)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是一個反映企業創造盈利的綜合性指標,為報告期凈利潤與平均資產的比值,它反映了公司過去一年的綜合管理水平,能夠全面地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
2.自變量。股權結構方面我們選取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第二到第十大股東持股比例集中度、風險投資機構投資比例測度;董事會和高管方面,我們選取兩職是否兼任、獨立董事比例和高管薪酬衡量;信息技術行業創新型人力資本用研發人員占職工比例衡量。
3.控制變量。為防止其他因素對公司績效產生影響,本文選取公司規模和財務杠桿水平作為控制變量。各變量具體見表1。
4.模型及預測(詳見表2)。信息技術行業績效指標=截距項+bi×解釋變量+θ
1.描述性分析結果。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因變量托賓Q值差異大,最小值為0.78,最大值為16.14,平均值為3.36,這一方面與信息技術這個特殊行業有關,其特點是無形資產占的比例相對較大,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由于市場過高的估計了這個行業的企業價值。
自變量的描述性分析: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穩定在34%左右,持股比例較大,標準差為15%,說明各公司的差距不大。第二到第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制衡度在樣本企業中存在較大差異。在樣本企業中,大多數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職務是分離的,占70%以上,說明在信息技術行業,兩職分離的情況可能對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見表4)。獨立董事的比例維持在36%左右,標準差為 0.053,這可能是由于一些政策規定所導致。根據中國上市公司的法律規定: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的比例不得少于1/3,從樣本公司可以看出,企業更多的是為了“合規”才設立獨立董事,其下限與36%相差無幾。高管薪酬在各公司之間的差距不是很大。風險投資機構的持股數量在公司股份中所占比例不大,平均值為6.2%,這與風險投資謹慎性的原則相吻合。研發人員所占職工的比例平均值為43%,充分突出了信息技術行業這種類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公司中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他們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對公司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表1 變量定義說明表

表2 解釋變量回歸系數預測符號

表3 描述性統計分析總表

表4 變量統計表
2.回歸分析結果(見表5)。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對構建的模型進行多元一次方程回歸,分別構建了以托賓Q和加權平均資產收益率(ROE)為因變量與公司治理和研發人才變量關系的方程。具體結果如下:(1)TOP1與公司績效顯著正相關,說明控制權集中的組織結構有利于企業的監管和大股東積極參與公司的決策制定過程,有利于對信息技術行業創新活動長期資金的支持,從而在提升企業績效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2)TOP2-10與公司績效顯著正相關,說明在我國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股東層面之間形成良好的股東制衡機制,能夠促進企業績效的發展。(3)CTD與公司績效不存在顯著關系,說明在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兩職分離并不對公司績效產生影響。這可能是由于我國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存在于控股股東手中,他們往往委派或自己擔任董事長,不僅監督管理層行為,而且還時常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這使得經理層經營公司的自主權力不大。所以,即使兩職分離,對公司績效也不能產生大的影響。(4)ID與公司績效不存在顯著關系。這個可能是由于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不強造成的。在我國,由股東大會任命獨立董事,而且信息技術行業第一股東持股比例較大,所以,獨立董事的選舉和任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控股股東的意志,獨立董事很多是形同虛設,一些公司因國家法律規定而設置獨立董事。(5)Lncomp與ROE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薪酬激勵作為高級管理人員最直接的激勵方式,往往與績效考評掛鉤。所以,管理人員為實現個人利益有動力去改善企業的經營績效。(6)VC與公司績效顯著正相關。風險投資機構團隊是由管理、財務、金融、法律等各種專業團隊組成,由于他們與被投資企業共同承擔盈利與風險,他們會利用自身的專業團隊對企業的創新活動進行規范,并提高其成功率,同時具有良好聲譽的專家團隊能夠促進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從而提高企業的績效水平。(7)RP與公司績效顯著正相關,說明研發人員比例越高,公司績效越好。因為信息類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而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信息技術行業正異軍突起,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技術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技術創新的核心是創新人才的競爭,對于信息技術這樣的科技含量高的行業來說,智力投入在企業績效水平提高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表5 回歸分析結果
通過實證分析,我們預測的很大部分得到了通過。研究結果表明,信息技術行業公司治理、創新人才人力資本與公司績效之間具有重要的聯系,因此,我們可以從公司治理改進、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兩個方面入手,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水平。例如,股權結構方面,可以通過增加股權結構的種類和數量,比如說增加境外投資機構者、國際信托等;完善獨立董事的選舉制度,比如可以建立獨立董事數據庫,符合一定要求才能進入該系統,防止被大股東所控制,督促獨立董事擺脫“花瓶”的角色;合適的高管薪酬激勵機制,可以通過薪酬激勵、股權激勵和其他激勵方式相結合;針對信息技術行業技術人員流動性大,而核心知識技能依附于人力資本的流動而流動的現實,企業有必要加大對創新型人力資本的投入力度,留住高科技人才,可以通過改善工作環境、增加物質激勵和對核心人才分配相應的股權激勵等措施;同時,還可以從我國上市公司外部治理入手,比如:健全我國相關法律規章制度,對信息披露采取嚴格執行的措施等。
前人的一些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與績效存在緊密的聯系。本文針對信息技術行業,從一個新的視角,建立了治理機制、創新型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之間的新型關系,充實和發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通過本文的實證結果發現,我們的研究模型基本得到了驗證和支持。綜上分析,對于我國信息技術行業來說,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需要注重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重視對研發人才即創新型人才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