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雪琴 陳曉君
浙江省第一醫院眼科 浙江 杭州 310007
眼睛作為人體的一個暴露器官極易遭受到外界的損傷,眼睛受到輕微的損傷或沖擊性傷害均會導致患者視力下降或喪失。眼外傷是眼科常見的多發病癥,是眼球及附屬器官受到物理、化學以及機械損傷而引起眼睛發生病理性改變導致眼睛的正常功能損傷,視力下降或喪失[1]。眼外傷導致的并發癥是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給予眼外傷患者及時有效的護理對于降低損傷,挽救患者的視力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2010年~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眼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在圍手術期進行全面、精心的護理,取得良好的臨床護理療效,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眼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5-72歲,平均年齡45.6歲。單眼外傷48例,雙眼外傷12例,造成眼外傷的原因有銳器損傷38例,爆炸損傷16例,化學性損傷4例,其他原因損傷2例。臨床癥狀有眼球破裂、眼球穿傷、眼球內異物、眼角膜損傷、鞏膜裂傷等。
方法:①入院護理:護理人員要沉著冷靜、耐心熱情的對待患者,指導患者避免低頭彎腰、用力閉眼等動作,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安撫,協助患者進行必要的檢查。對于機械性損傷造成的眼外傷如非貫通傷、眼眶損傷、眼球表面異物、鞏膜損傷等應以清除異物、修復組織為原則,對傷口進行沖洗、清潔,適當配合抗生素使用,預防感染的發生。對于貫通傷和眼球內異物的患者,積極搶救,做好止血、止痛、抗感染等處理。角膜損傷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療,并對眼睛進行必要的包扎,避免頭部震動。眼球內異物的患者可從原創傷口或角膜緣切口手術取出。對于化學性損傷的患者在了解致傷性化學物質后立即用大量中和液反復沖洗,堿性損傷使用3%的硼酸溶液,酸性損傷采用2%-3%的碳酸氫鈉溶液,性質不明的損傷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對于石灰造成的損傷應先將石灰清除,之后用大量的水反復沖洗,并球結膜下注射維生素1ml加地塞米松2mg,同時使用抗生素治療預防感染[2]。②手術前護理:由于眼部損傷會損害患者的視力造成視力下降或喪失并伴有劇烈疼痛等情況,因此患者往往會出現恐慌、緊張、焦慮等負性心理,情緒低落,悲觀、冷漠寡言等,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療。護理人員應當向患者介紹眼外傷疾病的基礎知識和手術情況,消除其恐慌、緊張、焦慮等負性心理,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手術進行前對患者進行全麻,操作時要動作輕緩、位置準確、禁止對眼部施壓和結膜囊沖洗,避免眼部感染。③術后護理[3]: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術眼有無滲液,保持眼部輔料清潔干燥,佩戴眼罩避免意外刺激對眼睛造成損傷。關注患者眼部疼痛狀況,術后2-3天出現劇痛提示眼內傷口出現,應當立即通知醫生進行搶救。手術后指導患者避免運動、避免體位的突然變化和用力擠壓、觸碰眼部。對于全麻尚未清醒的患者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避免嗆咳。對于雙眼手術的患者由于患者雙眼包扎,視力喪失,心情焦慮,護理人員應當耐心、熱情的與患者交流。飲食方面,指導患者食用膳食纖維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禁食辛辣等刺激性和油膩的食物,保持飲食搭配合理。④出院指導:注意保護受傷的眼睛,避免碰撞、擠壓,平時生活注意眼部衛生,預防感染的發生。指導患者正確使用滴眼液,出現術后眼痛、紅腫、視力下降等情況及時到醫院治療。向患者宣教眼睛保護和急救知識,盡可能挽救患者的視力。
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護理人員精心、有效的護理,60例患者中視力完全恢復者33例(55%),視力恢復到0.3-0.8者15例(25%),視力恢復到0.1-0.3者6例(10%),眼球摘除者6例(10%)。見表1。

表1 眼外傷臨床護理療效
臨床上對眼外傷進行護理時要根據不同的致傷原因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方案進行護理,術后要注意角膜傷口縫合時的對位,傷口兩側深度是否一致,縫線有無過緊。在護理過程中盡量提高患者的視力,減少不必要的損傷,挽救患者視力[4]。
本研究中,經過護理人員精心、有效的護理,60例患者中視力完全恢復者33例(55%),視力恢復到0.3-0.8者15例(25%),視力恢復到0.1-0.3者6例(10%),說明對眼外傷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患者視力的損傷,挽救患者的視力,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
1 林祿,馮瀚潮.眼外傷96例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5):351-352.
2 王亞.眼外傷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外醫療,2011(36):145.
3 李歡.58例眼外傷患者的護理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4):537-538.
4 付娟.眼外傷急救處理及護理的新思路[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7):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