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泓燕
【摘 要】當前,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小外貿企業如何應對并在新形勢下不斷發展壯大,是關系到其生存發展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針對我國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現狀進行研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合理化應對策略。
【關鍵詞】中小型外貿企業;金融危機;競爭力;對策
隨著九十年代國家放開企業對外貿易經營權,中小企業得到迅猛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中小企業在我國產品年出口中的地位日趨明顯,其數量更是占全國企業總數的70%以上,中小型外貿企業已成為我國出口及外向型經濟增長的生力軍,在對外貿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近年來,在國家宏觀政策調整、人民幣升值、國際經濟大環境惡化等諸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我國外貿企業尤其是中小外貿企業的生存面臨著嚴峻考驗。如何緩解當前的壓力,適應新環境的變化,并在逆境中尋找機遇,已經成為中小型外貿企業亟待解決的生存之道。
一、我國中小型外貿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一)陳舊理念阻礙管理精細化
許多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經營者缺乏企業管理經歷,短視眼前利益,忽視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在企業經營中,任人唯親,優秀管理人才無法發揮管理作用,制約了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這樣的用人機制容易導致人才流失,難以招聘到合適的人才;另外,許多中小型外貿企業單純地把價格作為競爭的主要手段,而在產品研發、精細化生產、品牌推廣和售后服務等非價格競爭的手段上投入甚少,長期的低價銷售使企業處于低水平經營管理狀態。
(二)高通脹率引發資金鏈斷裂
對于中小型外貿企業來說,資金是其運營的生命力,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可能帶來致命打擊。隨著金融危機的大面積蔓延,再加上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央行不斷加大貨幣政策的調控力度,進一步提升了融資成本。加上危機到來之時,國外買家拖欠貨款、拒收貨物、破產等外來風險造成企業經營“透支”,進一步束縛了我國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發展空間。
(三)出口成本急增導致破產潮
勞動力成本增加及原材料價格飆升,給原本依賴價格優勢的中小型外貿企業帶來嚴重打擊,讓企業無法掌控態勢,虧損面大。加上歐美市場消費信心遭受重挫,致使大量的單子無法消化,產能過剩直接引發價格戰,導致很多中小型企業不堪重負,紛紛破產或倒閉。另一方面,全球經濟重心正向新興經濟體轉移,印度、墨西哥、東南亞、南美等新興經濟體,因其擁有勞動力年輕、低廉且供給充足,文化地緣優勢,加上近20年來實施的經濟改革釋放的商業活力等優勢,導致我國中小型企業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比重進一步降低。
(四)國際貿易壁壘削弱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有數據顯示,中國已經連續十幾年成為反傾銷調、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有愈演愈烈趨勢。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與一些國家的貿易摩擦大幅度增長,加上我國相關部門監管不力,使其成為反傾銷、反補貼及保障性關稅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的最大受害者,這與我們的外貿市場過于集中,國際認證體系不健全,外貿結構也不太合理等因素有很大關系。國際貿易壁壘提高了國際市場準入障礙,嚴重削弱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加了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國際貿易糾紛。
二、中小型外貿企業的應采取的對策
(一)注重復合型人才儲備
隨著產業調整引起的產業結構變化,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在人才供給不足和相對滯后條件下,具有高智商、高學歷、高素質、高技能的合格人才更加難得,對特定人才的需求增加使人才的稀缺程度增加。
企業要有長遠眼光、全局意識,從人才儲備角度出發吸引各類人才,特別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通過工作輪換,使員工在不同工種中獲取多種技能,同時也挖掘了各職位最合適的人才;要注重培養具有對業務工作全面了解能力和對全局性問題高度分析判斷能力的管理隊伍。要學習國外先進經營理念和營銷策略,積極利用國家扶持政策,規避貿易壁壘,攤薄企業出口風險,增強開拓國際市場的意識,通過提高市場競爭力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二)積極尋求融資渠道
由于中小企業需適應更高的發展速度,對外部資金的需求更為迫切。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可以加強與大型外貿企業的專業合作與橫向聯合,依附其強大的資本優勢,通過代理加強業務往來以獲取效益。其次,中小型外貿企業可以加強銀企溝通,充分利用貿易融資業務,靈活運用貿易融資手段,縮短流轉周期,解決短期資金問題。再次,中小型外貿企業可以通過產權交易中心進行股權質押融資和權益融資。最后,在其外部融資環境欠佳,融資渠道狹窄的情況下,充分運用內源融資方式,緩解資金需求。通過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優化自身內外部資源配置效率,積極創新,充分發揮內源融資的優勢,為將來開展外源融資奠定基礎。
(三)改變產品結構、創造競爭優勢
我國目前的出口產品多是,此類產品不能成為帶動企業發展的領頭產業。由于近幾年國內生產成本不斷提高,致使我國產品發達國家的外包產品也多轉向此類國家。所以,我國企業應自主創新、改變追求市場占有率的思想,而以產品質量和服務及創新為企業靈魂,努力開發技術含量高且實用價值高的制成品替代技術含量低的制成品出口。提升自己的產業結構并增強國際競爭能力。
(四)通過優化調整產品結構來推進產業升級
人民幣的升值給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極大的傷害,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初級產品很難與印度等新興的發展中國家競爭。但從另一個角度上看,人民幣的升值也導致了進口原料的成本降低,中小企業完全可以借助于目前有利的時機,把那些低效率以及高成本、高污染的產品淘汰掉,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加大研發力度、加快產品升級、化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逐步完成從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轉化。
通過培育自主品牌和專利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以產品的品牌和技術含量來增強企業議價能力,加快培育以技術、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建立產品、技術、資本輸出結合的外貿新體系。
(五)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
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更加盛行,單一的銷售市場使我國中小企業特別容易受到銷售市場所在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的影響,將出口市場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有利于削弱發達國家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中小外貿企業應積極開拓和鞏固國際市場,改變以往出口過于依賴美歐市場的局面,增加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的運作空間和層次,積極開拓非洲、東南亞、中東等地的市場渠道,利用當地的豐富、廉價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積極爭取企業的最佳效益。
當然,開拓國際市場歸根結底靠的是企業的競爭力。企業作為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的主體,同時也是應對貿易摩擦的主體,更要放眼未來,從提升產品質量、增強知識產權意識、創建出口品牌、加強創新、優化服務等方面著手,努力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開拓市場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宇航.外貿企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J].今日財富,2010,(7).
[2]宋林飛.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與應對[J].對外貿易實務,2009,(5).
[3]吳慶念.中小企業內源融資的渠道和模式研究[J].企業經濟,2012,(1).
[4]李楠.后危機時代我國外貿出口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