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輝
【摘 要】 青苔經濟作為一種群體不斷壯大的同時,也標志著它所代表的經濟模式地位也在不斷的上升,相關部門對于這種積極模式的規范管理和管制仍然未得到足夠的完善,所以在管制的過程中,暴力執法和暴力抗法的情況時有發生。本文針對青苔經濟的不斷壯大的狀況,一方面對經濟的存在進行了微觀分析,另一方面立足于對安徽合肥大學城地區小攤販的實地調查研究,再給出政策建議,相信這種直接代表民意的政策建議會有助于今后政府的治理和制度的完善。
【關鍵詞】城市發展;青苔經濟;市場
“青苔經濟”是北大王建國教授提出的一個概念,把城鄉里的小商小販、個體工商戶這類經濟比作“青苔經濟”,雖然并不怎么起眼,但為中低收入階層提供了服務,且是就業主體。要是沒有“青苔經濟”,農民工的生活成本會上升很多,企業的勞動力成本相應也會提高很多。 “青苔經濟”之上是中小企業為主的“灌木經濟”,再往上,是一些大企業,是“喬木經濟”。保護“青苔經濟”,不能忽略其價值。中國經濟面臨的三個主要危機,第一是外界環境不穩定可能影響中國的出口。第二是中國下半年的經濟增速有可能減弱。第三是改革沒有取得大的進展,又可能經濟增長會低于我們的預期。
一、存在原因
“青苔經濟”是一種自發形成的初級市場,起初象青苔一樣星星點點,存在方式靈活,做一些簡單的商品交換。就像我們司空見慣的步行街道或僅僅是一些星級酒店門口幾百米的步道,早早晚晚,步道擺滿了小攤販的大三輪車支起的攤子,賣圍巾、服裝、飾品、燒烤等等,非常便宜。但隨著交換的規模不斷增大,頻率越來越快,市場就形成了。而市場的形成,反過來又會促進分工的專業化,例如有人專門生產家禽,有人專門生產果蔬,專業程度慢慢得到深化,促進生產力提高。這種“青苔經濟”既有便民作用,也能為缺乏專業技能或一時失業的人提供就業機會。
(一)攤販的低成本誘惑。地攤小攤販存在于全國各種規模的城市,多分布在人流密集的高校聚集區或居民區附近,人群的聚集給小攤販們帶來了較大的交易量,從而給他們提供了生存空間。他們的主要競爭優勢就是成本低,價格便宜,購買方便,這些特點吸引了很多的學生和周邊的居民。筆者對安徽合肥大學城附近的小商販進行了實地走訪,也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考察,收集相關數據,其中對小商販的訪談采用了訪談中的無結構訪談,也就是對相關人群進行了非標準化訪談,全面了解了小攤販的生存現狀。通過對消費人群的數據整理,我們發現大學城周圍的商販主要的面向人群是在校大學生,兼周邊居民。
(二)重要性綜述。通過走訪,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小商販的存在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學生們很多情況下去一次市中心買很多東西并不方便,然而這些攤販經濟的存在彌補了這些不足,讓學生可以不出遠門就買到生活必需品。通過學生的態度分析,有助于從消費者的角度分析小商販存在的必要性和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但也讓我們思考它的存在帶來的麻煩和負擔。確實,青苔經濟的存在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和快捷,節省了時間的同時也滿足了我們的額生活需要,但是,這些青苔經濟在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商販的存在堵塞了交通,使得原本就擁擠狹窄的道路更加水泄不通。由于這些商販的小磨坊特性,無法對其衛生狀況進行管理,很多不衛生不健康的食品危害了我們的身體健康。這些都是我們亟需解決和改善的問題。
二、青苔經濟相關聯者的關系分析
如何在維護市容和保證小攤販兩者之間保持平衡,是很多城市管理者都想達到的境界,青苔經濟的存在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看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這些小攤販的存在彌補了市場供給的某方面不足,他們的勞動應該被尊重,貢獻也應該被認可。對于城市的管理者來說,如何規范和引導并恰當的管理是應該去思考的問題,構建和諧的市場秩序是要以人為本的去管理而不是消除。同時,小攤販的生存方式和現狀也是需要改變和提高的,作為消費者也希望小商販的衛生條件和買賣環境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
三、對于管理“青苔經濟”的政策建議
無論從幫助就業的角度,提供低廉產品和服務的角度,還是從市場形成的角度,“青苔經濟”都不應該被輕視、被嚴苛地管制,而應給予支持,并助其變得更好。有人也許覺得“青苔市場”不美觀,但如果不給這么個空間,問題可能會更多更大。截止目前,國家對于這種特殊的經濟模式的規范和管制仍未完善,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青苔經濟的存在是有著牢固的根源的,首先,市場具有開放性,競爭性,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小攤販機動靈活,適應性強,決定了它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從而保障了它的長期存在。從經濟學上考慮,小商販的需求決定了它的存在,這是由市場的供需理論決定的。在經濟學的兩個假設中,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并不是所有的大商店都滿足經濟的需要,從理性出發,人都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因此,產生了滿足人的心理的各種小商販。
青苔經濟是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他們在一定的特殊時期需要用這種生活方式去維持他們的生活。對于青苔經濟的管理,我覺得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理解小商販的勞動與付出。改變對于小商販不正確的認識與態度,不要歧視他們,不尊重他們的勞動果實。應該意識到,很多小攤販身上有著而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吃苦耐勞,勇于創業,默默奉獻的精神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對于每一個通過艱苦勞動創造美好說的人我們都應該給與尊重。
(二)合理把握執法力度。有關執法部門在對其進行管理的同時應該允許其有合理的生存空間。
(三)政府應該對其給以認可并加以適當的管理。統一規劃商販們的活動范圍,這樣易于對道路的清掃和疏導。通過協調,緩解商販們和有關執法部門的矛盾與沖突,讓小販們理解并配合執法部門的管理,讓小販們的勞動得到人們和社會的認可。
參考文獻:
[1]張元 有關路邊攤問題的初步調研方案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10(29)
[2]劉新宇 給小攤販生路是城管的理想轉身 中國報道 2007(04)
[3]蔡玲,曾偉 試析我國非正規就業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 甘肅農業 2006(03)
[4]曾謙 小攤販治理研究 中國政法大學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