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佳敏 周婧
【摘 要】進口舊機電是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重點監管的品類之一,其質量問題給我國帶來了安全、衛生和環保等方面的諸多隱患。本文歸納總結了進口舊機電在申報備案、裝運前檢驗、到貨檢驗和后續監管四個檢驗監管流程中表現出的問題,并根據對應問題給出了改善進口舊機電產品質量問題的意見。
【關鍵詞】舊機電;質量問題;檢驗監管
近年來隨著世界產業結構的轉移,中國擔當起“世界工廠”的國際角色,越來越多的舊機電產品進口到我國,其主要來源國為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進口舊機電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價格優勢,另一方面部分舊機電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國內制造業企業的技術改造,因此深受國內企業青睞,但是進口舊機電產品的質量問題也不容忽視,并給我國帶來了安全、衛生和環保等方面的諸多隱患。
一、進口舊機電產品入境檢驗流程
為了加強進口舊機電產品的檢驗監管,國家質檢總局相繼發布了《進口舊機電產品檢驗監督管理辦法》和《進口舊機電產品檢驗監督程序規定》等文件規范舊機電產品進口。200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從法律角度對舊機電產品做了具體說明:國家規定進口舊機電產品的收貨人在簽訂對外貿易合同前,應當向國家質檢總局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辦理備案手續。對價值較高,涉及人身財產安全、健康、環境保護項目的高風險進口舊機電產品,應當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實施裝運前檢驗,進口時,收貨人應當提供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或者經國家質檢總局指定的檢驗機構出具的裝運前檢驗證書。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國家允許進口的舊機電產品到貨后,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法實施檢驗。因此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通常將舊機電產品檢驗一般流程分為:申報備案、裝運前檢驗、到貨檢驗和后續監管四個部分。
二、進口舊機電在各流程中的主要問題
(一)申報備案時存在的問題:(1)有些申請人將《禁止進口貨物目錄》內商品(如舊顯示器、舊壓力容器等)混入備案的舊機電設備中,以圖蒙混過關。(2)備案信息有誤。申請人在舊機電產品型號、制造年限及制造商等問題上屢屢出現信息錯誤,且經常在通關時因HS編碼有誤而頻繁更改備案文件。(3)缺少可供操作的制造年限要求。除工程機械、印刷機械等少量敏感設備外,絕大部分舊機電產品無可供操作的制造年限要求,極易造成備案具體操作的困惑。(4)缺少再制造、專業維修具體操作要求。對再制造、專業維修用途機電產品的管理要求比較含糊,造成備案操作困難。
(二)裝運前檢驗中存在的問題:(1)部分舊機電產品與備案審批不符。貨物規格型號、生產日期、制造商等與備案文件不一致經常出現。(2)部分舊機電產品存在安全、衛生、環保問題。貨物安全標識不全、電壓制式不符要求、機械防護裝置存在安全缺陷、衛生狀況不符合要求等問題時有發生。(3)部分舊機電產品屬于不予備案目錄范圍。貨物中夾帶壓力容器、顯示器等不予備案產品或部件,或無意或有意為之屢有發生。
(三)到貨檢驗監管工作存在的問題:(1)多數設備動態檢驗項目缺失。因主客觀條件所限,多數設備在裝運前檢驗時僅進行靜態檢驗,未進行動態檢驗,與舊機電產品檢驗監管要求有差距。動態檢驗項目的缺失使得裝運前檢驗未能全面反映設備的整體情況,許多需要在運行狀態下驗證的項目無法反映。(2)部分舊機電產品達不到國家強制性技術規范要求。由于設備使用時間長造成安全標識磨損、脫落,或設備缺少相應的中文標識;電源和電控部分嚴重老化,工作電壓與國內電壓不同;機械傳動部件磨損明顯,安全防護措施缺損或失效;使用電壓、頻率與我國標準不同直接導致使用時性能下降、能耗上升;帶有油污、加工碎屑、廢電線電纜、廢電路板等。
(四)后續監管中存在的問題:(1)“以舊充新”違法行為屢禁不絕。在檢驗監管過程中“以舊充新”的情況屢有截獲,在舊機電產品檢驗監管規定實施多年后,仍有企業故意違反且違法行為更加隱蔽。對于以舊充新問題,特別是法檢目錄外的以舊充新,目前尚無有效的監管途徑。(2)后續監管缺少工作規范。由于后續監管未出臺工作規范,舊機電產品整體檢驗監管工作未形成閉環管理。而對舊機電產品的監管期限尚無明確規定,造成檢驗檢疫機構可能的無限責任。
三、改善進口舊機電質量問題的措施
(一)在進口舊機電備案時根據國家質檢總局下發的《關于調整進口舊機電產品檢驗監管工作的通知》,對備案范圍、實施裝運前檢驗范圍、不予備案范圍及工作程序等都做出了調整,根據規定細化備案目錄和不予備案目錄,以便于受理機構掌握操作。對部分生產年限較早的舊機電普遍存在結構設計笨重、制造工藝技術相對落后、維護保養狀況不佳、與我國電壓、頻率不同等現象,屬于高能耗、低效率、高風險的舊機電產品,建議從某類或某幾類商品開始,在備案時考慮能耗要求,檢驗時根據有關標準量化指標,逐步規范舊機電能耗檢驗,限制高能耗舊機電產品進口。
(二)對于裝運前檢驗工作應該明確境外檢驗機構檢驗要求。確定境外檢驗機構對安、衛、環等項目的檢驗力度,對可以整改不合格項目堅決要求發貨企業全部整改到位,在到貨報檢時要求將境外檢驗公司拍攝的照片作為報告的附頁一起附上,以便到貨檢驗時更有針對性和全面性。同時建議境外檢驗機構對不予發貨的舊設備(部件)堅決要求企業不能發運,如條件具備境外機構可實施裝船監裝,監督拆離舊壓力容器、舊顯示設備等,或對不予發貨設備(部件)加貼永久性標識,保證上述部件不進入國內。對裝運前檢驗發現的不合格項目應要求企業在發貨前就完成整改,以加強舊機電檢驗工作的嚴肅性,并要求境外檢驗機構加強對整改情況的驗證,以確保裝運前檢驗的有效性,對某些安全衛生環保隱患應明確要求在入境前徹底消除,并予以有效驗證。
(三)在進口舊機電產品到貨后,對舊機電產品分門別類建立各大類舊機電產品檢驗規范。由于缺乏統一的檢驗規范和操作程序,使得到貨檢驗工作有很大的隨意性,不利于工作的統一協調要求。鑒于舊機電產品門類眾多,建議對到貨檢驗進行專題研究,制訂明確、可操作的工作規范,同時定期發布高風險舊機電產品目錄,使檢驗檢疫機構可以集中力量有針對性的進行深入檢驗。對于到貨檢驗中發現存在部分到貨單位長時間的未安裝調試,導致到貨檢驗不能及時進行的,應規定在一定期限內無法安裝調試使用的,建議采取封存或退貨等相關強制處理措施。
(四)在后續監管過程中建議建立風險評估機制、企業誠信建設機制,開展舊機電產品風險敏感分類,建立舊機電風險評估機制,在舊機電產品檢驗監管中引入誠信評估機制或誠信等級分類管理制度,有針對性地對舊機電產品實施驗證,對企業落實承諾整改而未落實或落實不力的,實施誠信扣分,以提高檢驗監管的嚴肅性、有效性。加快根據我國現行能源政策法規、能效標識制度、產品能效標準和檢測方法,結合國家能源安全政策和國內外市場能效監督的要求,研究建立符合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需求的舊機電設備能耗準入體系和統一的有關進口舊機電產品的能效判定標準。
參考文獻:
[1]徐俊.進口舊機電檢驗監管謅議[J].科技創新導報.2010
[2]徐蓓蓓、劉澤華、王士杰.進口舊機電產品檢驗標準體系的構想[J].檢驗檢驗科學.2008
[3]詹少彤、唐鍇.進口舊機電產品的檢驗和監管[J].檢驗檢疫科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