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韶波 潘建生
【摘 要】嚴格按照管理體系的要求運行,從一點一滴做起,把日常基礎工作做扎實,收集好各類基礎數據,細化各類記錄,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計量認證工作是實驗室開展檢測工作的前提條件,通過計量認證工作可以使實驗室檢測工作得到全面提高,從根本上提升實驗室的整體管理水平,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為社會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檢測數據。
【關鍵詞】實驗室;計量認證;規范化管理
前言
檢測實驗室進行計量認證的主要依據是“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 (簡稱 “評審準則”) 中規定的19 個要素。“評審準則”對19 個要素做了較為詳細的規定, 要求通過認證的或準備進行認證的實驗室應按19 個要素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并按體系文件運行。但并未規定可供參考或借鑒的較為具體和明確的管理模式, 在已經通過計量認證的實驗室中, 規范化管理工作還存在著較大差異。
一、計量認證的準備工作
(一)領導認識、全員參與
實驗室領導(包括最高領導者和領導層成員) 是實驗室的領導核心和決策層, 在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改進資源配備等方面發揮著決策作用。因此, 實驗室領導是建立和運行質量管理體系的關鍵。實驗室各級人員是實驗室組織的根本, 只有他們充分參與發揮他們的智慧才能有效的建立和運行質量管理體系, 為實驗室帶來收益。實驗室應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 向全體人員進行“評審準則“和管理體系方面的宣傳培訓。
(二)確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質量方針是由實驗室最高領導者正式發布的質量宗旨和質量方向, 是實驗室各部門和全體人員在檢測工作中遵循的準則。質量目標是質量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領導要盡快結合實驗室的工作內容、性質、要求, 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以便指導質量管理體系的設計和建設工作。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應納入質量手冊, 要求實驗室所有人員都知道并貫徹執行。
(三)確定過程和要素, 分配職責, 配備資源
建筑工程檢測實驗室的最終目標是持續提供符合的檢測報告, 檢測報告的形成是由各個檢測過程完成的。因此, 實驗室應按照“評審準則”各要素的要求, 確定檢測報告形成過程中的質量環節并加以控制。為了對各個質量過程進行有效控制, 應將各個過程的質量活動分配落實到相關部門, 根據各部門承擔的質量活動確定其質量職責和各個崗位職責并賦予相應的權限。實驗室在質量活動展開的過程中, 必須涉及相應的硬件、軟件和人員配備, 根據需要應進行適當的調配和充實。
(四)編制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是描述質量管理體系的一整套文件, 是質量管理體系的具體體現和運行的法規, 也是計量認證的重要依據之一。一般應包括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質量記錄四方面內容。質量手冊是根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描述與之相適應管理體系的基本文件, 提出對各過程和活動的管理要求, 是各檢測實驗室的內部“憲法”, 位于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第一層次;程序文件是規定各實驗室質量活動方法和要求的文件, 是質量手冊的支持性文件, 位于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第二層次, 內容與質量手冊的規定相一致; 作業指導書是規定質量基層活動途徑的操作性文件, 針對具體的作業活動, 是程序文件的細化, 應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作業指導書包括操作規程、自校規程等, 位于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第三層次; 第四層次文件包括原始記錄、質量記錄表格、檢測報告等, 是質量活動的見證性文件。實驗室所編制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應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協調性, 應符合并覆蓋《評審準則》的所有條款和本實驗室的實際情況, 文件之間應相互協調, 避免產生不一致的地方。通過編制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使檢測工作過程的各個環節有章可循。
(五)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
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就是執行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貫徹質量方針、實現質量目標、保持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有效和不斷完善的過程。通過定期對實驗室各環節和各部門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內部審核發現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 對影響檢測工作質量以及服務質量等方面存在的較嚴重問題, 開具不符合項目的報告, 要求責任部門采取糾正措施進行必要的整改; 通過管理評審對現行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有效性進行評價, 找出內部的薄弱環節和質量管理體系的不適宜處, 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必要的修訂或換版, 制定出更適應于本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從而形成不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自我完善機制。
二、計量認證的基礎工作
(一)人員培訓
1) 作為檢測實驗室應根據需求制定并實施人員培訓計劃, 內容應包括: 相關法律法規、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相關檢測標準規范等內容。2) 實驗室應對培訓活動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通過能力驗證、人員比對、操作監督、內部或外部審核等方式證明培訓的有效性。3) 實驗室應按《評審準則》的要求認真執行持證上崗制度, 加強對各類人員的業務考核并將考核成績記錄存檔。
(二)規范實驗室環境
1) 實驗室的環境要滿足工作任務的需要, 各檢測區間的分布要合理并嚴格避免產生交叉污染和相互影響。2) 實驗室內水、電、氣管道的布置要整齊并有嚴格有效的管理措施。水泥檢測室、養護室等對環境條件有要求的地方應有環境條件記錄。3) 有化學分析項目的檢測室, 所用各種器皿及試劑應分類存放, 備用試劑應有專門的存儲室或儲存柜, 有毒有害試劑應存儲于保險柜中, 并由兩個人保管。4) 實驗室必須配有“三廢”處理措施和器具, 對“三廢”的處理應滿足環保要求, 做到無害排放。5) 對涉及人員安全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檢測項目實驗室應建立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理措施。
(三)檢測儀器設備(標準物質) 管理
(1)儀器設備的標識管理是檢查儀器設備處于受控管理的措施之一,《評審準則》明確規定檢測實驗室所有儀器設備應實施標識管理, 即使用合格、準用、停用三色標識。標志的內容應包括儀器編號、檢定有效期等內容。2) 所有檢測儀器設備必須建立檔案,并設專人負責儀器設備的保管、檢定、校準以及檔案的管理工作。儀器設備檔案的內容至少應包括: 儀器設備及其軟件的名稱; 制造商名稱、型式標識、系列號以及標識; 啟用日期及驗收記錄; 檢定或校準記錄及合格證書; 使用和維護記錄; 故障維修記錄等。3) 每臺儀器設備旁邊除應有使用記錄外, 還應有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及使用注意事項。4) 加強標準物質管理, 保證所有標準物質來自有資質的機構并在有效期內, 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
(四)資料檔案管理
按文件資料控制程序對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檢測方法、檢測技術規范等受控文件進行發放登記和標識定期跟蹤, 審核文件的有效性, 保證在用標準是有效版本。對有關法律、標準規范、技術人員、儀器設備、原始記錄、檢測報告、供應商等檔案進行分類歸檔管理。
三、計量認證的體會
(1)領導重視、全員參與是計量認證成功的前提和關鍵。實驗室最高管理層作為策劃與組織實施者必須起帶頭作用, 激發起全體人員的參與意識, 分工協作, 才有可能取得計量認證的成功。2) 加強人員培訓, 提高人員素質是計量認證工作順利進行的保證。培訓內容應包括檢測標準規范、有關計量認證法律法規、《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等多方面內容, 只有全體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 尤其是全體人員都確實理解《評審準則》的要求, 才能保證計量認證工作的順利進行。3) 嚴格按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是計量認證成功的保證。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把基礎工作做好, 尤其是各種質量記錄要齊全、細化, 并按程序文件的要求做好記錄, 才能保證計量認證工作取得成功。4) 計量認證工作能促進檢測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通過計量認證, 一方面是獲得國家的行政許可, 另一方面實際上就是實驗室管理向國際上靠攏, 與國際接軌的過程。新的管理思想使各檢測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和檢測工作質量得到了全面提高, 通過對“評審準則”的學習, 以及新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感受, 增強了市場觀念, 將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思路融入每個崗位中, 提高了服務意識和質量, 以公正、誠信對待每一位客戶, 以優質服務取得客戶信賴和社會的認可。
四、結語
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應深刻體會計量認證評審的內涵, 持續不斷地改進和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 將國家權威部門的反饋信息作為管理工作推進劑, 逐步完善實驗室的管理體系, 建立符合自身實驗室特色的管理機制, 使之良性循環, 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