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通
【摘 要】本文對食品質量檢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進行了淺要的分析,要求檢驗人員選擇合適的檢驗環境、檢驗儀器、檢驗方法、提高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提高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
【關鍵詞】食品質量;檢驗環境;檢驗儀器;檢驗方 法
衣食住行是人類最關心的事,也是關系到人類生存的最基本要素。但是在當今,食品安全卻成為了全球性問題,也是我國最主要的國計民生問題,因此,食品質量檢驗工作是衡量食品安全的重要標準。但是在對食品進行質量檢驗時,卻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降低了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讓問題食品流入了市場,嚴重危害到人們的健康安全。為了讓人們吃的放心,國家必須對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改革,提高其檢驗工作的效率,保證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有利于社會穩定。
一、食品質量檢驗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出現大量的食品中毒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墨汁粉條、雙匯瘦肉精、染色饅頭等,這些問題食品之所以能夠流入市場,就是因為食品質量檢驗工作的不過關,檢驗工作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導致問題食品嚴重危害到人們的健康生命。
(一)沒有選擇合適的檢驗環境
檢驗人員在對食品進行檢驗時,沒有選擇在合適的環境中進行檢驗,導致檢驗結果出現誤差,而這些誤差是由于氣壓、濕度、溫度所引起的。溫度的偶然波動會直接使食品質量的分析結構出現問題,并影響其分析結果,由此降低了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
(二)食品質量檢驗的檢測儀器和方法選用不當
就目前我國食品質量檢驗市場來看,檢驗技術的研發者、使用者和生產者,是各自分離的,導致生產研發環節與實際監管環節出現了脫節[1]。檢驗人員在對某一食品質量進行檢驗時,由于對儀器和方法的認識不深,導致所采用的檢驗儀器和方法出現偏差,由此使食品質量檢驗的結果準確性不高。這也是檢驗人員檢查到食品中有食品添加劑,卻并不知道是何種添加劑的原因。如檢驗人員曾經對用羅明丹B進行增色的辣椒進行檢驗時,就發現存在著食品添加劑,卻并不知道添加的是羅明丹B,因此,檢驗人員還是按照以前的蘇丹紅檢驗方法對其進行檢驗,使得相當大的一部分辣椒流入市場,危害到人們的健康。
(三)檢驗人員的檢驗技術低而且人員匱乏
大部分地方政府的食品檢驗人員都是未經過相關知識體系培訓就直接上崗的,這些人員對于食品檢測項目、國家對于食品檢驗的標準并沒有深入的了解。而且這些檢驗人員的食品檢驗專業知識和技術掌握程度低,在檢驗時,經常性的出現不明白檢驗食品、檢驗儀器、檢驗方式錯誤的情況。在進行現場檢驗工作過程中,由于檢驗人員的手工操作檢驗技術不高,導致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降低,使問題食品流入市場。
二、提高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的措施
(一)選擇最佳的檢驗環境
檢驗環境的適宜度對于檢驗結果有著直接的影響關系,檢驗人員若想保證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就必須選擇最佳的檢驗環境,避免因檢驗環境變化而引起的檢驗誤差[2]。檢驗人員在進行容量法分析工作中,要嚴格控制檢驗環境中的室溫,室溫一般是20℃,這樣才能夠得出準確性高的檢驗結果。
(二)選擇正確的檢驗儀器
檢驗人員所選用的檢驗儀器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在進行食品質量檢驗時,要嚴格按照儀器標準來選擇正確的儀器。日常工作中,檢驗人員也可以采用自校儀器來對儀器進行自校,還要仔細地對儀器進行保養,如在對自制的蒸餾裝置進行保養時,就要保證其氣密性。若是在保養過程中,發現儀器存在著問題,就必須立即解決,這樣就可以防止在檢驗過程中因儀器設備問題而降低檢驗結果準確性的事件的發生,讓儀器可以得出更加準確的檢驗結果。
(三)選擇正確的檢驗方法
檢驗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但是可供選擇的檢驗方法有很多種,在進行選擇時,檢驗人員可以根據食品的特性、檢驗性質、待檢成分中的含量、實驗室條件等來選擇[3]。檢驗方法中第一法是仲裁法,若有人對檢驗結果存在爭議的話,就可以采用第一法來進行解決。對于不同食品采用不同的正確的檢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
(四)提高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
檢驗人員的檢驗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術都是食品質量檢驗準確性的影響因素,為了得到準確性高的食品質量檢驗結果,檢驗人員不僅要認真操作檢驗儀器對其進行檢驗,還要都檢驗數據進行記錄和處理。因此,為了提高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檢驗機構必須對檢驗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使檢驗人員成為一批精干、高效、懂業務、懂法律的質檢隊伍。
三、結語
提高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是人們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檢驗人員在對食品質量進行檢驗時,要選擇合適的檢驗環境、檢驗儀器、檢驗方法,并提高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夠提高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高春艷.淺論如何提高食品質量檢驗中的“準確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2(4).
[2] 喬聚新,王金華.論食品檢驗準確性提高的控制因素[J].品牌與標準化,2011(24).
[3] 王欽德,楊堅.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