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懿 蒙潔 唐肖霞
【摘 要】近年來,惡性群體性事件不斷增多,嚴重考驗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基層公共管理問題日益凸顯。在部分矛盾問題突出的地方,村(居)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并沒有發揮應有的自我管理、自我疏導的作用。公推直選基層自治組織作為一種政策創新,在發揮基層自治組織作用,加強基層公共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公推直選;基層自治組織;基層公共管理;研究
一、公推直選基層自治組織對于加強基層公共管理的作用
以公開推薦、直接選舉的方式產生基層自治組織領導班子成員,是優化基層公共管理模式的重要載體和突破口,是進一步發揮基層自治組織作用的創新舉措。近幾年,浙江、上海、四川、廣東、廣西等多個省市陸續在農村黨組織、村委會等基層組織的換屆選舉中采用公推直選的方式,公推直選探索已初顯成效。實踐證明公推直選基層自治組織,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基層干部、廣大基層黨員和群眾的認同和支持,在加強基層公共管理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選出群眾公認的基層干部,是強化基層自治組織領導力的基本保障。
以“公推直選”進行基層組織換屆,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廣大基層黨員群眾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通過了解和掌握人選,拓寬選好當家人的視野,進而投出神圣的一票。通過投票選舉產生的基層干部充分體現黨員、群眾的意志。以公推直選方式選舉產生的基層自治組織干部,具備較好的黨員群眾基礎,在基層日常管理中更能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在發生群體性不穩定事件時,具有良好群眾基礎的、群眾認可的、有公信力的自治組織干部才能妥善化解矛盾和誤解,維護基層和諧穩定。
(二)引入競爭機制,有利于優化基層自治組織領導班子結構,激發組織活力。
公推直選引入了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新機制,為每位立志于當基層干部的黨員群眾提供渠道,通過競選,符合條件且被大多數選民認可的公民都有機會進入基層自治組織領導班子,為一些年富力強、有號召力、有責任感、有才華的能人提供施展拳腳的平臺,更能體現民主、競爭、擇優的用人導向,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為基層自治組織領導班子注入新鮮血液。
(三)黨員群眾通過參與公推直選基層自治組織,支持地方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強。
公推直選賦予廣大黨員群眾直接選舉基層自治組織領導班子的權利,使廣大黨員群眾在地方自治、地方官吏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彰顯,主體意識、民主意識得增強,他們關注、支持、投身地方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創造力得到極大發揮。不管是新當選的基層自治組織干部,還是普通黨員群眾的角色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都明顯增強,干事創業的激情高漲。
二、制約推廣公推直選基層自治組織的因素分析
(一)農村和城市社區之間差異較大,難以在短時間內廣泛推廣。
農村人口情況比較單一,公推直選比較好操作,許多地方也是從農村開始進行公推直選自治組織的探索。但是城市社區人口構成復雜,人員素質差異較大,居民之間相互關聯度較低,采取公推直選方式成本較高,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在城市社區還未能有效推廣公推直選方式,居民在社區自治組織的產生過程中參與度不高,主體意識不強,這也是在城市中發生群體性事件時,社區自治組織不能發揮有效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某些地方宗族勢力、利益紛爭等干擾公推直選。
部分經濟利益糾紛多、關系錯綜復雜的農村、社區等基層地區,宗族勢力、派系斗爭等對公推直選造成較大影響。主要表現為部分群眾宗族、宗派思想較為嚴重,給基層自治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帶來影響,出現諸如群眾對基層自治組織成員候選人意見不統一,因得票不超過半數等原因多次進行選舉,甚至另選人當選等現象,影響公推直選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三)與基層自治組織換屆公推直選相配套的制度不夠健全。
相關制度是否健全,會對基層自治組織公推直選的推進產生直接影響。部分農村、社區財務管理制度混亂,財務公開不夠,審計責任不清,成為換屆選舉的不穩定因素,很多信訪問題,都因村財務狀況不清,不能交出一份明白賬,群眾不信服當選人引起。直選后干部的管理、監督如何操作,如何保證當選者兌現其承諾,這些都需要完善相關制度來保障落實。
三、大力推進公推直選基層自治組織的幾點思考
公推直選不僅僅是一個怎樣選舉產生基層自治組織班子的問題,作為發揮基層自治組織作用的重要舉措,它涉及到更為廣闊的基層公共管理問題。因此,出現各種影響制約公推直選推進的問題是正常的,我們只要正確看待,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就能大力推進公推直選,加強基層公共管理。
(一)加強人才培養工作,提高基層自治組織崗位吸引力。
通過提待遇,重基層選拔干部,增強基層自治組織崗位的吸引力。加大對基層自治組織干部的選拔使用,實現“干好有奔頭”。探索實行從基層自治組織負責人選拔到鎮(街道)政府部門任職、從基層自治組織干部選拔成為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等措施。注重提高基層自治組織干部社會地位,劃撥一定黨代表、人大代表名額面向他們進行選拔。
(二)加強宣傳引導,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
一是要大力宣傳《憲法》、《村委會選舉法》、《社區居委會選舉法》等法律法規,尤其要做好涉及選舉辦法、要求、程序等相關規定的宣傳,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掌握選舉的方法、步驟、重要意義和法律依據。二是進一步強化人民群眾自我管理意識。通過多種途經加強對人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素質的訓練和提高,大力引導教育群眾自覺參與到基層自治工作中來。要從觀念和制度方面逐步強化人民群眾自我管理,引導人民群眾認識到大家的廣泛參與是防止基層自治組織政權化,防止政府包辦代替的有效途徑。三是加強對公推直選的組織領導。地方組織部門、民政局、鄉鎮、街道要強化對基層自治組織公推直選工作的組織領導。特別是在經濟利益紛爭、宗派勢力干擾選舉的各種特殊情況的處理上,對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予以密切注意,積極防范,一旦發現,地方政府要及時介入,妥善處理糾正和查處不合規則,不合程序的行為,保障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加強配套制度建設,為公推直選營造良好環境。
一是建立健全基層自治組織財務管理制度。進一步建全和完善財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嚴格規范財務管理,不斷完善現金銀行存款管理制度、債權債務管理制度、資產臺賬管理制度、財務開支審批制度、會計人員管理制度。把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作為基層自治組織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使民主理財真正發揮作用。健立健全基層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工作流程規范,積極加大審計處罰力度,切實做到又審又處,防止走過場的局面出現。二是建立監管機制,確保換屆后基層自治組織工作高效運行。結合基層工作實際,健全完善基層自治組織干部崗位目標責任制和年度工作考核辦法,完善民主評議和民主監督制度,加強考核管理和人民群眾的監督約束,規范其行為。
參考文獻:
[1] 任中平.四川省部分農村村民自治狀況的調查報告[J].軟科學.2007(6);
[2] 徐勇.“綠色崛起”與“都市突破”—中國城市社區自治與農村村民自治比較[J].學習與探索.2002(4);
[3]黨國英.論村民自治與社區管理[J].農業經濟問題.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