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紅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重大理論創新,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認識的深化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中心環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保證和基石。
新時期、新階段,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任務、內容、渠道和對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只是簡單地重復過去的老方式、老辦法,就難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我們只有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改進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強化創新意識,弘揚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大力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進創新,才能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才能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緊緊抓住解決群眾思想問題同實際問題相結合這個環節,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妥善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增強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使廣大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柱。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世界觀的社會文化,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核心價值目標的確定,但這種目標能否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同理想信念,并成為人們的行動指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發揮得如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思想政治工作應圍繞這一目標和主題,宣傳和諧理念,普及和諧知識,營造和諧氛圍,豐富和諧內涵,為和諧社會構建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輿論環境、思想保證、價值觀念、文化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才能更好地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才能更好地倡導、建設和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職,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
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個中心,為建設和諧社會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任務。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圍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全面展開。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內容,以“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為基本道德規范,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大膽提倡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反對和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損人利己等不道德行為,整治和懲處不講信用、欺騙欺詐、以權謀私等社會公害,維護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要通過弘揚高尚的精神,培育高尚的品格,使崇尚先進、學習先進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為建設和諧社會創造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環境和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文、人際環境。
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堅持以人為本和促進人類的全面發展,有效地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一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促進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不但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原則,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二是要牢固樹立黨的宗旨意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堅持“三貼近”,以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工作重點,盡心竭力解難題,堅持不懈做好事。三要積極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改進群眾工作,善于運用說服教育、示范引導和提供服務等方法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凝聚和激勵群眾共同前進,不斷提高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本質。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途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和政治保證。毛澤東同志曾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這是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概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歷史賦予我們光榮任務和歷史使命,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光榮傳統,努力探索和實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效方式和途徑,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每個領域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通過以上論述,不難看出思想政治工作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獨特作用,實踐也充分證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堅強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