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
【摘 要】因為夏季氣溫比較高,混凝土在拌合、運輸和澆筑過程中會出現水分蒸發量較大和蒸發速度較快的現象。澆筑后的混凝土水化反應較快,而且混凝土表面干燥快,容易產生裂縫,甚至出現混凝土強度降低的現象。為了保證夏季混凝土施工質量符合施工規范和技術的要求,本文對夏季混凝土的拌合、運輸、澆筑和養護方面應采取的措施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夏季;混凝土;質量保證;施工;措施
一、夏季混凝土的拌合措施
在夏季炎熱高溫條件下進行混凝土施工,攪拌后的混凝土溫度會升高,澆筑后硬化階段的混凝土也要經受周圍的高溫影響。混凝土拌合的好壞直接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好壞,混凝土的拌合是保證夏季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夏季混凝土的拌合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確定合理的水泥品種標號。水泥應盡量選用水化熱低、凝結時間長的水泥;
(二)砂石料的級配要合理。一般情況下,石料要采用連續級配,砂料采用中砂,并嚴控控制砂石料的空隙率、含泥量、吸水率及壓碎指標等;
(三)合理摻加混凝土用摻和料(如粉煤灰)、外加劑(如緩凝劑、減水劑),以降低水泥水化熱;
(四)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試配工作。根據試驗室試配資料,對比現場情況(或預拌廠拌制現場)砂、石料含水率、含泥量等與試驗室試配原材料的差別,適當調整混凝土配比,滿足實際混凝土拌制要求,以確保達到質量標準;
(五)要控制混凝土的出機溫度,混凝土中的各種原材料,尤其是石子與水,對出機溫度影響很大。在氣溫較高時,宜在砂、石堆放場設置簡易遮陽棚,必要時可采用向骨料噴水等措施;
(六)在炎熱季節混凝土施工前,可以用冷水或地下水來代替部分拌合水。對于高溫季節里長距離運輸砼的情況,可以考慮攪拌車的延遲攪拌,使混凝土到達工地時仍處于攪拌狀態。
二、夏季混凝土的運輸措施
(一)夏季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避免產生分層、離析和初凝的現象,要保證混凝土運輸到澆筑地點時仍能保持原有的坍落度;
(二)混凝土應以最少的運轉次數、最短的時間從攪拌地點運至澆筑地點,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注入模板。夏季混凝土入模的最短時間最好不超過1h;
(三)混凝土的運輸調運工作應保證混凝土的澆灌工作的連續進行;
(四)運送混凝土的容器應嚴密、不漏漿、不吸水,夏季應將混凝土容器漆成白色,以減少容器所吸收的陽光輻射熱;
(五)夏季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較長距離的運輸時,可用緩凝劑來控制凝結時間,但要保證緩凝劑摻量正確。
三、夏季混凝土的澆筑措施
(一)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
降低混凝土澆筑溫度可以降低溫差從而減小溫度應力,其措施主要有預冷骨料和加冰攪拌等。澆筑時間最好安排在低溫季節或夜間,若在高溫季節施工,則應采取減小混凝土溫度回升的措施,盡量縮短混凝土的運輸時間、加快混凝土的入倉覆蓋速度、縮短混凝土的暴曬時間、混凝土運輸工具采取隔熱遮陽措施等。對于泵送混凝土的輸送管道,應全程覆蓋并灑以冷水,以減少混凝土在泵送過程中吸收太陽的輻射熱,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
(二)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施工工序對夏季混凝土溫度的變化影響非常明顯。特別應該注意的是分次、分層澆筑的間歇時間。混凝土的澆筑應按區域先豎向、后水平的結構順序,分層連續澆筑,區域之間、上下層之間的混凝土澆注間歇時間不得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混凝土澆筑分層厚度,一般為300~500mm。當水平結構的混凝上澆筑厚度超過500mm時,可接1:6~1:10坡度分層澆筑。混凝土的振搗應采用2次振搗工藝,振搗時間一般為15-30秒,并且在20-30分鐘后對其進行2次復振,以提高混凝土密實度和抗拉強度,對混凝土進行拍打振實,實行2次抹面,以減少表面收縮裂逢。
(三)埋設冷卻管。
為了降低夏季混凝土的內部溫度,可以在混凝土中埋設冷卻水管,用連續流動的冷水來降低混凝土的溫度,可以把混凝土塊體冷卻到穩定的體積。冷卻水管大多采用直徑為25mm或19mm薄壁鋼管或鋁管,按照中心距1.5~3m交錯排列,水管上下層間距宜為1.5-3m,并通過立管連接。在澆筑開始水管覆蓋一層混凝土后即應開始通水,通水持續時間應足以保證混凝土第二次溫升不超過初次溫升,較小的大體積混凝土當到達最高溫度并開始下降時應停止通水,要避免使混凝土開裂的大陡的溫度梯度,冷卻速度以每天溫度下降0.6℃左右為好。
(四)做好施工組織設計。
在炎熱天氣下澆筑混凝土時,應盡量避免當天的最高溫度時間澆筑混凝土,對于一些重要結構,不得已時也要選擇陰涼天氣或改在夜間施工。要保證混凝土澆筑上配備足夠的人力、設備和機具,以保證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工作。混凝土必須連續澆筑,中間間隔時間不宜大于3--5個小時。混凝土澆筑后必須做到不少于二至三次的抹面、收光,最后一次收光的時間要控制在接近初凝時完成。最后一次收光,有利于塑性沉降裂縫和干縮裂縫得到及時的愈合。
四、夏季混凝土的養護措施
夏季澆筑的混凝土,如養護不當,會造成混凝土強度降低或表面出現塑性收縮裂縫等,因此,必須加強混凝土的的養護。
(一)在修整作業完成后或混凝土初凝后立即進行養護,優先采用蓄水養護方法,連續養護7-14天。在混凝土澆筑后的前1—2天,必須保證混凝土處于充分的濕潤狀態,且應嚴格遵守國家標準規定的養護齡期;
(二)當完成規定的養護時間后拆膜時,最好為其表面提供潮濕的覆蓋層;
(三)夏季混凝土由于內外部溫度高,表面失水很快,需要及時補充水份;對摻膨脹劑的混凝土,只有在足夠潮濕的狀態下才具有補償收縮的效應,減少裂縫出現的可能。有條件的應做到蓄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0天;
(四)養護時要防止溫度驟變,避免曝曬、風吹和暴雨澆淋;
(五)對于粉煤灰混凝土至少濕潤養護14d,對重要結構的混凝土至少濕潤養護28d,停止養護時也要逐漸干燥,以避免干燥收縮裂縫的發生。
五、結束語
總之,在夏季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從施工程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控制,以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順利進行和混凝土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