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紅
“嫩、峰、玉、頂”是宣筆的品種之一,由四個規格組成,又稱“齊頭筆”。雖已上市20多年,由于品質好、創意獨特和技藝精到,至今仍被書畫藝術界推為至寶。同時,嫩、峰、玉、頂曾于1990年獲得由國家旅游局、輕工業部、商業部等三個單位聯合頒發的“天馬獎”等榮譽,這是本人在創制此宣筆品種時沒有想到的,現將當時創制這一新品種的創意、依據介紹如下。
一、創制嫩、峰、玉、頂宣筆起因
20多年前,本人出差到北京,有幸看到了一批古代書畫作品展,特別在看到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等元代四大家的作品中,所表達當時文人士大夫理想生活的國畫作品時,激動異常,特別是作者用繪畫的語言寄情于田園、山野的神居生活,在表現山嵐、煙霧等細部特征,所展現的一種從容與淡定對我的觸動很大。于是,我心中就隱約出現要制作出一種能在繪畫中直接表現空靈意境的宣筆。
二、創制的依據
想法雖然有了,但我知道,創制任何一種新產品,肯定要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我雖然沒有學過專業的考古知識,但通過幾十年浸淫在宣筆行業中得出的經驗,創制任何一種產品,都要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然后才能經得起市場的考驗。當時,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思考與考證,將此宣筆新品種定位。
(一)充分研究宣筆技藝的歷史
研究技藝的來源主要還是先要從歷史研究著手,而歷史研究來源于多方面,工藝文字盡管過從甚略,只有來自秦時大將蒙恬伐楚的傳說。從對宣筆傳統制作技藝產生和發展的客觀角度出發,注重對其技藝的分析和拓展,再分析技藝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與宣筆傳統技藝的本質聯系,進行比較分析,在分析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其技藝取得不同程度發展的因果關系,以此作為探討技藝發展規律的理論依據。
(二)以調查方式進行定位
以田野方式根據其確定和選擇問題上進行調查和取證,如通過走訪宣筆老匠人等方式,恢復古代對技藝的要求,強調技藝與材料結構之間關系為重點,著重分析宣筆傳統技藝結構之間關系和互動作用,分析各環節的功能特點。在研究中,充分吸收并運用中國科技史、文化史、家族史、經濟史、社會生活史、美學史等學科的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將創制這一品種上升為理性認識。
三、嫩、峰、玉、頂的形態
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依據后,開始創制宣筆新品種,在選材上采用注重于繪畫創作時的空靈,以及能以簡單方式表達畫家意境的宣筆為主。為此,要想做好這一新產品,必須要選擇好的原料。
在選料時,首先是選地,根據制筆行業的傳統,選擇生長在長江三角洲的山羊毛。自古以來,長江三角洲水草豐滿,在這一區域內生長的山羊,盡管羊肉沒有干旱地區的生長的味正,其表皮也沒有他地生長的牢實,但皮毛的單根毛桿互比粗細勻稱,鋒穎細長嫩潤,透明發光,而且在每年立冬至立春這一階段的毛質更佳。其次是選材,在選材時,根據山羊雌雄、交配影響毛質特點,首選雌性毛,雌性毛在制筆行業稱為“尖峰毛”,毛桿細均,鋒穎細長嫩潤,有彈性;次選雄性毛,又稱“光鋒毛”,其特點為直順、鋒長,玉白透明。在選擇這兩種原料時,還要選擇15公斤以下的沒有進行交配過的山羊宰殺作為原材。
制作時,首先要精選,根據宣筆“尖圓齊健”的特點,從嚴、精出發,將所有同類毛進行比較,優中選優,經過百里挑一后的毛整齊劃一,根根到頂。而后是嚴要求,一般的宣筆在制作時,均有細毛襯底,而制作嫩、峰、玉、頂特制宣筆時一律不襯毛。經過精選后的山羊毛在后期制作與普通宣筆一樣,只技藝要求更嚴,每一道工序更精當。由此,根據毛質分類,按質依次可分為光鋒、尖峰、尖頭、平頭等四類。
此筆完成制作后,除具備普通宣筆尖圓齊健“四德”外,還具有柔中有剛,剛中見柔等特點。在使用時不掉毛,不斷毛,繪畫時,能直接表現藝術的空靈,能使畫家創作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境界與效果;書法創作時,可使書家在飛白、潤澤中抒寫心意。投放市場后,得到劉海粟、何海霞等藝術大師的交口稱贊,并題詞作畫以示祝賀,也正因為此筆的高品質,至今在市場上盛銷不衰。
參考文獻:
[1]曹光鑫.涇縣宣筆制作技藝入選國家“非遺”推薦項目[N].中國特產報.2008-05-23
[2]穆孝天,李明回 著.中國安徽文房四寶[M].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3
[3]龔國潤. 文房四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1992(06)
[4]肖. “文房四寶”之寶——湖筆、徽墨、宣紙、端硯簡介[J]. 企業經濟. 1985(03)
[5]姜錦春. 宣紙技術革命[J]. 上海造紙. 1979(06)
[6]蔡闖. “文房四寶”特色區域授牌[N]. 光明日報. 2010-10-13 (001)
[7]戴牧. 細節成就完美——讀汪自強的《中國傳統手工書畫裝裱》[N]. 美術報. 2011-04-02 (054)
[8]郝凌峰. 工藝美術特色區域劃定[N]. 中國鄉鎮企業報. 2003/10/08 (002)
[9]劉愛華. 現代毛筆老大的隱憂[N]. 中國文化報. 2010-06-22 (005)
[10 ]張燕萍. 如何選購文房四寶[N].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9-02-14 (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