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巖磊
摘 要:本文結合廈蓉高速公路清鎮至織金段7標小巖寨分離式立交施工實踐,就高速公路分離式立交施工關鍵工序和技術控制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高速公路;分離式立交;關鍵工序;技術控制
廈蓉高速公路清鎮至織金段7標全長7.56公里。其中,小巖寨分離式立交該橋位于原307省道上,高速公路下穿,橋墩為圓形柱式墩,樁基礎,上部構造為2×25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梁全長:54米,上部結構為2×25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采用滿堂支架施工。其施工流程為:支架地基處理→支架基礎處理→支架拼裝→低模鋪設、側模安裝→底板鋼筋、腹板鋼筋、預應力體系安裝、定位→內側模安裝→箱梁第一次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生→拆內模→頂模安裝→頂板鋼筋綁扎及預應力體系安裝→第二次混凝土澆注→混凝土養生。
1 地基處理
對支架處理地基碾壓密實的路基路床頂做成2%雙面坡,在兩側挖溝確保排水順暢,以利下雨時排水,另外支架底滿鋪防水彩條布,避免雨水浸泡支架基礎。對支架底使用范圍地基采用20cm的C25砼進行統一硬化。
2 支架安裝
支架搭設前檢查支架有無彎曲變形、接頭開焊、斷裂現象,檢查無缺陷后進行現場拼裝,拼裝時支架立桿必須確保垂直。
搭設支架時,首先在處理好的地基上墊上一塊鋼板墊塊或枕木,在擺放鋼板或枕木時首先在其下鋪一層砂作為找平層,保證鋼板或枕木與地基表面接觸密實,枕木長度不小于2米。立桿下設底托。立桿頂端設頂托,支架按縱向步距60厘米、主梁下橫向步距90厘米、翼緣下橫向步距90厘米,橫桿間距120厘米進行搭設,并在已打設好的支架中加布鋼管剪刀撐,使支架整體受力。頂托上橫橋向鋪設10×10cm的方木作縱梁,其上再鋪10×10cm方木,間距為30cm,其上鋪1.8cm竹膠板作底模。用鋼管離地20cm處增加縱橫向掃地桿,距頂20cm左右設封頂橫桿。務必使每一行每一列的腳手架連成整體,盡量減少支架的自由長度。最后用腳手架鋼管在側面打剪刀撐加固,縱向剪刀撐每隔3排設一道斜撐。斜撐設置成45°角斜向中間。滿堂架高度用可調底和托撐來調節,搭設支架時應保證可調底座出長度基本一致,并不超過30cm。
3 支架的預壓
3.1 預壓
設計要求支架必須預壓,預壓重不小于梁體自重的120%[公路施工手冊.橋涵(下冊)P3 考慮砼及其模板和支架上機具、人員的質量],沉降穩定要求連續24小時沉降量在2mm左右。按梁體自重1.2倍進行預壓,預壓前先在竹膠板上鋪一層厚塑料薄膜,以防土袋搬運時劃毛竹膠板光面。
3.2 沉降觀測
沉降點設置:在支架頂部按縱向5m,橫向左、中、右、設置沉降測量點,進行編號,以便計算比較。
砂袋布置:縱、橫向方木鋪設完畢后直接在方木預壓,其翼緣板處重量為19.5KN/m, 兩側翼緣板總重量為224.25噸,主梁重量為587.25噸,故砂袋按照翼緣板和主梁的實際重量分配預壓砂袋重量,既主梁預壓704.7噸砂袋,翼緣板預壓269.1噸砂袋。主梁砂袋采用分兩層均勻布置底板的方木上,翼緣板砂袋采用單層均勻布置底板的方木上。
觀測:觀測一般按加載前、加載完、加載后每天,沉降穩定要求連續24小時沉降量小于2mm,預壓期根據沉降觀測的結果確定,一般3天可使支架沉降穩定,沉降穩定后即可卸載調整底模標高。
沉降分析:根據沉降觀測記錄進行沉降分析,彈性變形h彈等于穩定后沉降量h累減去卸載后沉降量h卸,h彈為支架接點間、支架桿件及地基基礎的彈性變性,是設置預留沉降量的依據,以確定施工預拱度的設置。
4 模板安裝
外模板采用覆膜高強玻璃鋼膠合板,內模采用標準建筑鋼模或覆膜高強玻璃鋼膠合板,非標準尺寸處使用覆膜高強玻璃鋼膠合板拼裝,先安裝底模,然后安裝腹板的外側模和翼板底模,再安裝腹板的內側模板,橫膈梁兩端的倒角單獨用覆膜高強玻璃鋼膠合板拼裝好,待澆注完底板和腹板砼,并養護拆除腹板的內側模板后,再用竹膠板拼裝頂板的底模。
5 鋼筋制安
橫隔梁和腹板骨架提前加工,骨架加工時嚴格按圖紙進行加工焊接,焊縫長度和厚度要符合規范要求。安裝時,用35t超重機吊到橋面。根據圖紙要求,先鋪裝底板鋼筋,然后吊裝橫梁骨架、安裝腹板骨架;接著安裝縱橫向及齒板鋼筋,縱向骨架接頭留在負彎距較小的位置,最后頂板鋼筋。
鋼筋加工成型前應將其表面油漆、漆皮、鱗銹、泥土等清除干凈。鋼筋應平直,彎曲的鋼筋應作調直處理。成型的鋼筋應符設計要求,并考慮安裝的需要,應分類掛牌存放,并做好防護工作防止生銹。
鋼筋安裝基本順序:箱梁底板 →腹板隔墻→頂板。鋼筋的交叉點用鐵絲綁扎結實,必要時可用點焊焊牢;頂、底板鋼筋綁扎時應在上、下層鋼筋網之間設置架立鋼筋,保證鋼筋位置正確和有足夠的剛度;鋼筋保護層所用塑料(砂漿)墊塊應與鋼筋扎緊,并互相錯開。
6 混凝土的澆注
澆注混凝土總體按先底板后腹板、再頂板的順序施工。
6.1 澆筑前檢查
澆注砼前,應注意檢查預埋件、底板泄水孔、翼板處泄水孔和防撞欄預埋筋是否預留準確,模板和鋼筋是否已經檢驗合格。
6.2 砼拌合、運輸、澆筑
拌和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的配合比通過試驗確定,其各項性能指標滿足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送至現場,混凝土泵車泵送澆筑。
混凝土按“分段、斜向分層、水平推進”的原則澆筑。振搗時要注意不觸及波紋管和錨具,砼澆筑過程中要派專人檢查模板、固定螺栓和支撐是否有松動和脫落,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砼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輸車運到現場,由泵車泵送。分兩次澆筑,采用插入式振動器進行振搗密實。斜向水平分層每層厚度不能超過30cm;第一次澆筑底板及腹板、橫隔梁砼,腹板與橫隔梁澆注在翼緣板的位置。第二次澆筑頂板和翼緣板混凝土。
底板和頂板澆注時,在底板和頂板的鋼筋上按縱向5米、橫向左、中、右焊接短鋼筋頭并做好記號,保證底板和頂板砼厚度達到設計要求。在澆筑頂板砼時,為方便拆除內模設置臨時進人孔,在同跨不同端的約1/4跨徑處交錯布置孔,同一斷面的孔錯開不小于1米,進人孔尺寸80×80CM。此孔待頂板模板拆除后,焊接上所切斷鋼筋后再用砼封閉。腹板砼頂面進行鑿毛處理后進行第二次澆注。
混凝土澆筑順序由每跨一端向另一端進行。
施工時應注意振搗符合規范要求,避免蜂窩、麻面或過振現象;上層砼要在下層砼初凝前覆蓋,以免出現施工冷縫;對預應力錨固端及鋼筋密集部位要特別注意振搗密實,不得出現漏振和過振,不得直接用振動棒觸振模板、鋼筋和預埋件;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時應邊振邊徐徐拔出,不得將棒斜拔或橫拔,嚴禁在停振后再將棒拔出,以免造成砼空洞;砼振搗密實的標志是砼不再下沉、不再冒出氣泡,如表面呈現平坦、泛漿,即可停止振搗。
砼在終凝前進行二次抹面收漿,減少收縮裂紋的產生。砼終凝后,表面覆蓋麻袋進行濕水養護,在腹板側面和底板底面采用噴灑水養護。
6.3 混凝土養生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對混凝土裸露面及時進行修整、抹平,等定漿后再抹第二遍進行拉毛。
利用接水管上梁的方法養生,混凝土澆注完2~3小時表面收漿后覆蓋塑料薄膜澆水養護,對已拆模的澆水后用塑料薄膜覆蓋養護,派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灑水養生不少于7天。
7 結語
通對對以上關鍵環節進行了的嚴格技術控制,小巖寨分離式立交上部結構施工合格率100%,完全滿足了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