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殺生》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內涵片”。本影片以小見大,通過展示“長壽鎮”離奇而又平常的每日生活,反映出腐朽文化的頑固和人類思想的保守,以及先進活躍思想被無情排斥的慘劇。本片采用第三人稱有限視角的寫作角度刻畫,巧借冰山理論將真相埋藏在片面和虛偽的表象之下。多處的閃回給本片賦予了不少魔幻與懸疑色彩。本文將從“冰山底部”分析,從人性、佛性的角度深度挖掘《殺生》一片中的“暗示”,揭開事實表面虛假的外衣,解讀本片隱含的內容。
關鍵詞:《殺生》 ;人性枷鎖;佛性光輝
項目名稱:浙江師范大學課程實踐教學項目成果(編號:201129)。指導老師:首作帝
《殺生》改編自小說《設計死亡》。影片講述了生活在汶川“長壽鎮”的鎮民因不滿鎮民“牛結實”放蕩不羈的性格以及愛闖禍的個性而合作引發的“謀殺案”。本片以鎮民的回憶入場,從鎮民的角度敘寫一部看似鬧劇,實則懸念叢生的謀殺案。該片敘述手法上多用插敘來錯綜故事時態,使觀眾體驗斷裂式的思維跳躍,進而制造一種懸疑的效果。“殺生”一詞源自佛教用語,意為“殺害一切生靈”。該片以“殺生”為題,既點明故事的要點,又使人產生導向性的聯想,引發人們對“佛性”的哲思,這有利于觀眾積極地解開暗示。
1 人性的枷鎖
《殺生》一片情節跌宕起伏,懸疑迭生,暗示比比皆是。《殺生》的故事發生在四川汶川的偏僻小鎮——長壽鎮,該鎮四面環山,地形封閉,將這個小鎮與外界自然隔離開來。這種壓抑的地形就如一把束縛鎮民的枷鎖,傳達給觀眾一種沉悶之感。鎮里的建筑統一由大小不一的石塊堆積而成,從整體來看,長壽鎮猶如廢墟一般。鎮上的房屋之間溝通緊密,多以黑暗、壓抑的巷道連接。實際上是對人物保守腐化,性格陰暗、壓抑的暗示。
長壽鎮自古以來就因村民的長壽而著稱。曾經還因此受到清朝皇帝的嘉獎,自此之后,鎮上百姓為保住長壽鎮的名聲,約定俗成制訂了非常嚴苛的鎮規,希望可以世世代代順應這一鎮規達到每個人都長壽的目的。久而久之,這種無條件的聽從轉變為奴性自發地在鎮民身上延續,漸漸地它成為了每個鎮民心中無形的枷鎖。(例如在年長者瀕臨死亡之前讓他不得安寧,反而想要通過各種手段逼他活得更久些、規定夫死妻子要追隨沉塘并且寡婦不能改嫁等)百姓對各種落后腐朽的鎮規習以為常,只知道按照“祖訓”生活,百姓的生活千篇一律,死氣沉沉,毫無創新可言。也就是這種特點致使鎮民對具有不同思維方式的牛結實產生極度的抵觸心理,也為之后的“謀殺案”埋下了伏筆。一切煩惱皆因我執,長壽鎮鎮民對鎮規的偏執致使他們眼里的世界皆是狹隘不實的。這一點在影片中有集中的表現。謀殺案的主謀是鎮里的醫生,牛醫生。他在鎮里的代表商議如何謀殺牛結實的會場,隨手寫下“心由相生”四個字,這四個字很明顯是由“相由心生”四字演化而來,這一方面體現了牛醫生叛逆頑固的性格,另一方面則是暗示了影片表現的牛結實的闖禍連連和他窮兇極惡難以忍受的性格只不過是“相由心生”而已,未必是真的。影片就是這樣以鎮民的片面的視角進行敘述,展示給觀眾當事人對牛結實不滿甚至是厭惡的心靈世界。這種偏執也是人性的枷鎖之一,鉗制人們的思想,各種執念歪曲真實的世界最后導致了慘劇的發生。而這種偏執的“想象”最終在外來醫生的分析和假設中不攻自破。
2 佛性的光輝
主角牛結實在影片中一直充當著反面的角色,浪蕩不羈,游手好閑,整日只知道吃喝玩樂。而實際上,當我們客觀理性地對比牛結實和鎮民之后可以發現,他是鎮子里唯一正常的人。他擁有其他人完全不具有的,如快樂、灑脫、自由的天性,他實際本性單純,尚未沾染各種禁錮思想的毒害,仿佛是一個未成熟的孩子偏愛嬉鬧。而佛家認為“參禪至徹見自性,即是凈土”,意思是說如果參禪可以看清最真實的自我,那就達到了最高境界。而這種尚未開化的秉性卻恰好是最接近人向往自由的“本性”的,由此可見,牛結實是鎮里佛性最為完備的人。由于牛結實的性格與行為舉止都與鎮上的百姓大相徑庭,鎮民對他有著普遍的抵觸情緒。然而,卻有一群特殊的群體時常與牛結實打成一片,那就是鎮里的兒童,確切地說,是鎮上所有弱智的兒童。這個特殊群體的存在是本片極強的暗示,這反映了鎮里的人“近親結婚”嚴重的現象,進而說明了該鎮文化的落后以及與外界交流的貧乏。另一方面,弱智兒童由于認知能力的有限,不易受到愚昧文化的侵蝕,因而保持著一種自然的天性,這種純真的性格與牛結實相得益彰。牛結實的佛性不僅體現在他個性的自由灑脫上,還體現在他晦澀的博愛上。長壽鎮一直延續古代女性三從四德的落后思想,因此在鎮上最年長的大長老去世之后,大長老年輕貌美的妻子也要隨著那具冰冷的尸體一起沉塘。牛結實探聽到風聲之后便潛入塘中伺機將馬寡婦救起,與他住在一起。起初馬寡婦受到當地價值觀的影響堅決不從,然而后來,馬寡婦因為貧血癥暈倒,牛結實把自己的鮮血注入馬寡婦的體內,這著實使她感動。之后,馬寡婦在牛結實身上感受到了真愛,她開始意識到是牛結實幫她擺脫了完全沒有性愛,沒有自由,整天仿佛是與行尸走肉一起生活的日子。她一改往日墨守陳規只知順從的性格,公開向愚昧的權威反抗,這體現了馬寡婦受到牛結實的佛性的影響,開始擺脫人性的枷鎖。與牛結實的時日一長,馬寡婦漸漸感覺自己的身體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后來才發現是懷上了孩子。這個消息很快就在鎮上傳開了,鎮上百姓一致決定要盡快除掉牛結實以及他的孩子。當面臨著危機,一向堅強的牛結實垂下了高昂的頭顱,祈求鎮上的百姓可以放過他的兒子,作為代價他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最后鎮民成全了他的愿望。影片尾聲,牛結實拖著自己的自己制作的棺材獨自一人上山,最后安詳地死去。外來醫生對牛結實的進行檢查,發現牛結實并非中毒而死,身體也相當健康,他的死相對與餓死的可能性來說更加接近于一種“寂滅”的境界(佛教中指度脫生死,進入寂靜無為之境),這反應了牛結實的自我犧牲精神的偉大。然而,牛結實的佛性并沒有因為他的死而消散,反而是被繼續傳承下去。外來醫生在查明牛結實的死因之后剪了與牛結實一樣的頭發,穿著與牛結實一樣的衣服,甚至是與牛結實一樣,目露“貪婪”的眼神望著鎮子,這實際上是佛性在他人身上延續的暗示。
3 命運的裁定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縱觀影片上下可以發現牛結實的死與鎮民沒有直接關聯,然而轉念思之此間的關系卻又是密不可分。長壽鎮的每一個人都因對牛結實的不滿而懷有殺人的動機,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殺手,但最終都是犯罪未遂。這場“蓄意謀殺”情節環環相扣,各種起因、經過、結果都通過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展示在影片的細節中。這起謀殺案的主謀牛醫生,他堅持要除掉牛結實實際上也是命運的安排,原來,在牛醫生小時候,他因不滿牛結實偷他家的東西,將所有的窗戶都封死,他的懵懂無知最終導致了他爺爺在封閉環境中因一氧化碳中毒而身亡,這一方面上暗示了他最后成為醫生的原因,另一方面闡明了他產生殺死牛結實想法的動機。因果業報生生不息,鎮民牛老板因不滿牛結實時常來訛詐,就一狠心在一塊豬肉里注了毒藥,然而命運使然,幾度輾轉,毒豬肉最終沒有落入牛結實手里,反而在謀殺進展過程中落到了牛醫生手里,最終牛醫生也因他黑暗的人性難逃業報。這場鬧劇最終以鎮子的毀滅告終,然而這一切又使人感覺命運對鎮民的一個裁決。由于鎮子的地理位置特殊,山崩和地震在此處時有發生,然而他們保留著愚昧的信念,認為他們的鎮子雖然小災難不斷,但是還不至于釀出大災害。在一場山崩中,山頂的巨石滾落,整個鎮子完全毀滅。這個與外界隔絕的鎮子就像是世外桃源一樣,雖然生活在其中的人自得其樂但總是會被掩埋在歷史的風塵里的。鎮民的滅亡實際上也暗示了落后力量最終會難逃毀滅的命運,這也證實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佛教慈悲思想的正確性,然而這一次他們難逃命運的法網,或許這個裁決是最公正的。
作者簡介
黃元輝,男,浙江臺州人,浙江師范大學初陽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