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陳凱歌導演的影片《搜索》引出劇本改編的合理性話題,小說改成劇本需要更多細致的研究和探討才能在大熒幕上用有限的時間里講述清晰的故事脈絡。而人物角色的塑造問題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是敘事的核心這是矛盾突出的導火索。
關鍵詞:現實主義;劇本改編;人物形象
自從陳凱歌的《搜索》上映之后,社會對此引起了話題討論從本片本身的內容影響漸漸轉向陳凱歌本人的批評和苛責上了。縱觀《搜索》,結構清晰,故事講得清楚明了,但邏輯上有瑕疵。這一切在對買票進影院里觀看電影的觀眾來說,已經很對的起買家了,但是這不是初出茅廬的新銳導演的片子,對陳凱歌而言他是拍過《霸王別姬》的國際化大導演,也是至今為止唯一一位獲得金棕櫚獎的華人導演,這部電影自然在影迷心中自然期待更高,但是在這類現實題材的把握上,陳凱歌是想放下身段,不想再去證明什么,只愿把故事踏踏實實講好,片子講的是很現實的一個故事,放大了網絡人肉搜索的這個現象,把網絡暴民和無良媒體的推波助瀾刻畫的入木三分,最終導致女主人翁的悲劇結局。這一次陳凱歌雖然在畫面上一如既往的和國產現代劇情電影劃清界限,體現了自己的風格,但是本片的情節的嚴謹度上要大打折扣,這也是筆者觀影后無比遺憾的一點。
1 片子中的題材定位上的弱點
首先這是從原著《請你原諒我》的網絡小說改編成的電影,這部小說可以是說網絡異軍突起的典范,曾獲得魯迅文學獎垂青,成為唯一一部入選此選項的網絡作品,陳導也是當時對這部非常接“地氣”的應時制作很滿意,也想借這本都市情感話題小說作為自己導演風格的突破制作。在把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時,也做了很多刪減,也就是這些刪減,讓觀眾對于電影的解讀有了偏差和誤解。在片子開頭的葉藍秋(高圓圓飾)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她在這個城市孤身一人,父母雙亡基本沒什么朋友。而在小說中,對于葉藍秋這個主角的身世做了充分的鋪墊,說她年少時期父母患絕癥身亡,母親因操勞過度也在不久后離世,孤兒葉藍秋也在愛情的道路上身份坎坷,在加上應為出眾的外貌而被排擠,最終因為沒錢看病加之對之前父親因絕癥辭世而感到絕望而跳崖自盡,讓整個人物的性格更加合理與豐滿,也讓葉藍秋在此后的種種選擇變得有理可循。而在影迷討論中,這個片子僅在開頭就引發不少爭論,主要集中在“葉藍秋就該得絕癥”這一點上,因為葉藍秋得的是癌癥,所以她所做的舉動都理所應當,從主觀上給予她一個癌癥病號這一標簽上,引得觀眾換位思考:“如果我是葉藍秋,接下來要怎么辦?”的這件事上,而網絡攻擊,媒體質疑,沈總老婆的構陷等等都在生死面前顯得無足輕重,作為觀眾第一感覺是深刻的同情,再者是感到更多的是癌癥對女主角意志的消磨。就好像主角用破釜沉舟的意念抗著四面楚歌走向人生的最后一程,但是導演本來要說的是網絡暴力對女主角的摧殘。可以說導演動用著所有的電影手段還是沒能論證他自己的命題。可以說刪減的部分一定程度的放大了觀眾的思維,而導演在改編劇本時沒有注意這個可能轉移觀眾注意力的致命觀點。如果你和我一樣,認為這部電影是想說網絡暴力對人的影響,那么我們就應該更仔細想想,癌癥的設置到底是否恰當,“前因后果”可以是葉藍秋那天丟了一份工作、葉藍秋和相戀六年的男友分手,這一切,都能成為“前因”,我們一樣可以說,“看,你都不知道她發生了什么,就妄加指責。”為什么讓葉藍秋 一定陷入生死的境地呢?為什么要讓“不讓座”的前因是“死亡”呢?難道這一對弱者的同情要變成“死亡”才是對“不讓座”的最好的開脫?沒有“死亡”那“不讓座”就是不可饒恕的?也許導演也運用著這個情節點讓觀眾更加的同情起受害者葉藍秋,把她因為生病心情不好而引發的“讓座姐”事件和自身的癌癥捆綁“推銷”出去,正應為她的這份委屈就能夠凸顯網絡暴力的殘酷可血腥了嗎?這是一個極度偷懶的情節設置,而這個情節點不僅放在了開頭,更是整個片子的主旨的歪斜。
以筆者拙見,陳導已經對這個葉藍秋的身世已經極度縮水的描述何不也把她的癌癥事實也改掉,讓這個受害者更加“干凈”,所謂的“干凈”就是不要有“絕癥”或者“殘疾”這一切的干擾項,因為但凡有這些元素的干擾,她就已經是一個受害者了。因為縱觀整部戲,從頭至尾摧毀葉藍秋導致她自殺的不是網絡暴力,而是自身不能抗拒之力——癌癥,對于一個要自殺的人,你給他聊人生理想之類是勸說不成的,而本戲的主題網絡暴力只是一個讓她自殺的催化劑,乃至后來的葉藍秋在白馬鎮與楊守誠(趙又廷飾)幾乎是與世隔絕,網絡暴力在這里尷尬的發揮不了作用。讓這個主角更多的以大眾的普遍情況讓觀眾所接受,而不是套在一個生死都是左右這部戲的砝碼,這樣更加“接地氣”,更能讓這部戲體現社會的現實。
2 人物形象的問題
作為第一女主角,在前文就有所提及,重要的身世問題就砍掉了描述,奇怪的是在有一幕葉藍秋的母校老師都被挖來采訪學生時代的表現,而并沒再深入到最簡單的其父母狀況。然后這個人物從頭到尾好像都在“被描述”,自己沒有一絲半點的轉變起伏,沒有第一次發現自己上電視節目時的錯愕,沒有第一次受到攻擊時的震驚,沒有墜入谷底的絕望,沒有試圖做出努力和掙扎,沒有反抗,沒有麻木,沒有控訴,沒有妥協,什么都沒有,那么有天然的戲劇沖突的人物,竟然如此一片空白。那如何叫人對她最后的死產生同情和反省呢?
跟葉藍秋發生感情戲的男主角楊守誠也是出現了一個讓觀眾迷惑的感覺。在葉藍秋給楊守誠五萬雇傭金當保鏢的情況下,兩人算是“患難見真情”,楊守誠甘心陪她玩蹦極、看日出等夢想,但是最簡單的一件事就是既然是想幫助葉藍秋,怎么不從自己曾經錄好的她的道歉視頻公布于眾來緩解社會對她的不公?而在白馬鎮陪同葉藍秋走完最后一程后竟莫名其妙的同他的女友陳若兮(姚晨飾)提出分手,理由是愛上了葉藍秋,當問及他何時愛上了葉時,楊守誠說是當她去世后。就像葉藍秋遺囑里說的那樣,這份愛來的這么遲。編劇在整個劇末尾點綴了下葉藍秋和楊守誠最終只是以擁抱表達感情似乎有些讓人意猶未盡,在生死關頭還能如此的以禮相待,實在是有如巖井俊二般的小清新表現。但是事實上在原著里沒有這么跳躍的“生死戀”而是葉藍秋邀請楊守誠在其老家白馬鄉住了一星期,兩人朝夕相處中暗生情愫并激情一夜后,葉藍秋跳崖自殺。這個不僅順理成章推動劇情向高潮發展的情節被砍掉,也很牽強的聯系著楊守誠對已經去世的葉藍秋的匪夷所思的生死戀。
還有一個重要人物的個性表現問題,甚至于代表的主義的問題尤為嚴重,那就是沈老板沈流舒(王學圻飾),他的定位是一個男權主義極為明顯的角色,他用資產用權力按壓其妻子莫小渝(陳紅飾),劇情剛開始看似沈老板被莫小渝誤會而站到同情上的起跑線上,但是面對莫小渝的質問,他完全也應該有能力做出溫和的解釋,而編劇讓他的御用演員王學圻來演一個極端男子主義的“惡人”,這讓一些觀眾極端反感,但是要追求戲劇效果,這也未嘗不可。其實對于沈老板和葉藍秋的關系就是存在于那借“一百萬”的關系中,而這個改動也是原著里所沒有的,這個生硬的借一百萬除了凸顯因為仗義疏財而顯得更具儒商氣的沈老板之外就是能起到用錢來作為紐帶串聯著沈老板和葉藍秋的關系,但是原著里有個很關鍵的一點被這個改編所破壞,也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體現,那就是原作的葉藍秋拒絕了所有別人提供給她的幫助,而電影中葉藍秋卻主動向沈流舒索要了一百萬,這又跟她拿到這救命錢不去救命做出了常人不能理解的反差。
3 結語
這個電影所想講的是常態下的這種事情的大家的表現,而在關鍵點處理上常常做了很多常理不能理解的反差,也是編劇與原著的某些思想上的差別,使得這個片子和原著雖在骨干上走著既定路線,但是分支上各不相同。使得看劇的人清楚的自然清楚,不清楚的不知為何這些轉折這么離譜,如雞同鴨講,不知所云,感覺這片子雖然陳凱歌參與了編劇工作,但是沒有很好地完成更加完美的改動,使得片子遺憾連連,實在可惜。筆者認為,現實題材的電影比古裝片更難把握,所以導演和編劇等前期的功課更要做足,一部好的電影作品首先是情節上漏洞少,結構合理,才能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
作者簡介
姓名:姚震宇,性別:男,籍貫:江蘇徐州,學習單位:南京藝術學院,研究方向:動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