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 朱東方
摘 要: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虛擬網絡的監管越來越得到重視,這對于國家法律相關部門也是一個挑戰。作為近來發展最熱門之一的網絡文學,內容傳播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關鍵字:網絡文學;內容控制;法律監管;行為控制
新聞出版法律法規相對于互聯網內容法規,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是針對網絡中出版者這一特殊主體進行法律規范的約束規則,在對出版主體、出版主體從事的活動范圍和監督方面、內容質量控制都有明確的要求。
1 運營主體控制法規
2001年12月25日發布的《出版管理條例》,該條例已于2011年3月19修訂。規定出版主體必須具備規定的條件:(一)有出版單位的名稱、章程;(二)有符合國務院出版行政部門認定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三)有確定的業務范圍;(四)有30萬元以上的注冊資本和固定的工作場所;(五)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符合國家規定的資格條件的編輯出版專業人員;(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審批設立出版單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國家關于出版單位總量、結構、布局的規劃。未經許可并未辦理相關手續的,不得印刷報紙、期刊、圖書,不得復制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在三十六條中規定“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出版物發行業務的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取得《出版物經營許可證》?!?008年4月15日新聞出版總署頒布《電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規定》,其中詳細規定:“設立電子出版物出版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電子出版物出版單位的名稱、章程;(二)有符合新聞出版總署認定條件的主管、主辦單位;(三)有確定的電子出版物出版業務范圍;(四)有200萬元以上的注冊資本;(五)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設備和工作場所,其固定工作場所面積不得少于200平方米;(六)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有2人以上具有中級以上出版專業職業資格;(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除依照前款所列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國家關于電子出版物出版單位總量、結構、布局的規劃?!钡谄邨l還規定設立電子出版單位,經過主管單位同意過后,由主辦單位向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同意后,報新聞出版總署審批。這限制了從事網絡原創文學出版的經營主體,可以嚴格監控他們的經營行為,強化經營責任意識。
2 出版內容質量控制法規
借鑒傳統出版物的管理規定對網絡出版物進行管理,1997年6月26日新聞出版署發布《圖書質量保障體系》,建立了實施嚴格、有效、可操作的圖書質量保障規則,從編輯出版責任機制、出版管理宏觀調控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三個方面全面保障;2005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圖書質量包括內容、編校、設計和印制四項,在內容和設計方面規定圖書出版質量。此外,新聞出版總署還發布多項規范性文件,保證圖書質量。如《新聞出版署關于進一步加強圖書審讀工作的意見》規定,必須建立科學的審讀制度與審讀程序并嚴格執行,按照專家審讀、專家提出評審報告、出版行政部門做出結論及意見的程序。建立三級圖書審讀信息網:圖書出版單位、省級新聞出版局和新聞出版總署。在對淫穢內容的認定上,早在1989年新聞出版總署就發布了《關于認定淫穢及色情出版物的規定》。
3 外部管理行為控制
3.1 政府監管
政府部門既是宏觀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微觀管理的執行者,他們一方面要扶持引導優秀文化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監督文化企業的行為,對文學作品這種特殊商品進行“質檢”。國家對網絡低俗內容進行管理的政府部門是新聞出版總署和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兩個部門對互聯網出版的內容進行嚴格監控,包括“網絡出版監管系統”、“24小時網絡出版內容實時動態檢測站”、“網絡出版輿情報告系統單位”等檢測力量和手段,對低俗內容全面管理和清理,這些部門累計對4000多家網絡文學出版網站中的近5萬中網絡文學作品進行重點監測,并組織50多位專家對涉嫌色情和低俗內容的網絡文學作品進行審讀鑒定,這些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一大批傳播淫穢色情和低俗內容的網絡文學作品、網絡原創文學網站和文學網頁鏈接被刪除和關閉。
在對傳統出版的管理中,政府對出版業的管理表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進入規制,包括法人、產品、職業和崗位四位一體的進入規制,這嚴格限定了出版主體的數量和行為;二是內容審查,我國采用事后審查方式,如果發現問題,可以依法追究其作者、出版者和傳播者的責任,涉及國家機密或者是重大選題必須實行選題和原稿同時備案制度;三是書號方面的控制,這是一個具有爭議的控制方法,但可以對出版物及其種類、數量進行有效管理;四是對出版社經營范圍的規定,既有大型綜合的出版社,也有專業出版社,因而可以出版社可以各自發揮特長,出精品,出好書。
3.2 媒體監督
大眾傳播媒體對社會環境有監測功能,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網絡媒體的加入,媒體強大的社會輿論監督力量表現得更明顯,微博、SNS等新興網絡工具的應用,讓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記者,可以在任何時候都來發揮監督作用。一方面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視,采取措施控制,另一方面提高人們的警惕意識,引導人們做出正確抉擇。
3.3 同行業監督
同行業監督分為行業協會監督和行業成員監督。在中國的出版領域,不同的環節有行業協會組織,出版行業的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業務環節的中國編輯學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等,不同的出版領域有音像、期刊、大學出版社協會等,來自行業協會的監督可以起到規范成員活動和行業協調作用,而且,隨著出版社轉企改制的進行,行業協會也不僅僅是一個政府管理“助手”的作用,從上傳下達信息的功能向全方位服務角色轉變過來,在傳統出版企業的數字化發展進程中,發揮越來越強的政策引導、行為監督作用。行業成員監督方面,網絡原創文學的產業化發展之路,更多的是追求網絡原創文學作品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為了長遠發展,文學企業發展就要注重自身的品牌,激烈的競爭就使同行業相互監督,這有利于凈化整個網絡原創文學市場環境。
總之,法律環境的變化致使監管部門在方式上必須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出現問題時有法可依,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
參考文獻
[1]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2
[2]趙凱.解碼新媒體[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