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菲菲
(安徽財經大學 金融學院,安徽 蚌埠 233041)
在中國目前市場機制發展并不完善的情況下,政府有扶植市場發展的責任,特別是地方政府,并在市場成長起來以前,代替市場完成一些經濟活動。各級地方政府為了能更好的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進步,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要對當地各項產業進行扶持,而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就成為了地方政府的首選渠道。
近幾年來,各地地方政府都出臺了信貸獎勵政策,為了鼓勵商業銀行多對地方經濟加大信貸投入,地方政府會給予商業銀行財政存款、獎金激勵、名譽支持等各種激勵措施。這些激勵措施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效地增加了地方的財政收入,提高當地GDP水平,同時對商業銀行而言,這種激勵措施牽引了銀行的資金流向,也對銀行的信貸規模產生影響。通過研究地方政府激勵機制對商業銀行施加的影響,得出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各自的收益如表1:

表1:地方政府與商業銀行博弈收益結果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雙方相互博弈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所選擇的戰略構成組合(激勵,貸款)和(不激勵,不貸款)都可以實現博弈均衡。但是這兩個戰略組合存在優劣之分,前者是劣勢戰略,后者是優勢戰略。這就是所謂的納什均衡。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無論地方政府是激勵還是不激勵,不貸款是其優勢戰略;對于地方政府來說,無論商業銀行貸款或者不貸款,地方政府都會選擇有利于自己的策略就是不激勵。這樣雙方的收益是(4,4)而不是更好的收益(6,6),于是就陷入了一個困境。
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都從自身角度出發,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導致陷入了困境。如何擺脫這種困境,實現雙方最優戰略組合,需要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之間的協調與合作。
信息是博弈參與者有關博弈的知識,特別是有關自然的選擇,其他參與者的特征和行動的知識。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擁有的信息不同。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這很容易導致馬太效應。
在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之間的博弈過程中,在中國的具體社會環境下,雙方的社會地位是不平等的,地方政府作為地方的管理者,擁有各種各樣的權利,可以了解全方位的資料,而商業銀行在這方面則處于弱勢地位,不可能比地方政府了解更加全面的信息。這就導致了雙方信息的不對稱,進而影響到雙方的判斷,很可能導致一些短視行為,使得雙方陷入了惡性循環。表格中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就陷入了雙方不合作的困境。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維狀態下時,有自信與勇氣的遇事不慌且能夠全面了解和總結并盡快地分析后恰當地使用多種方案(這些方案可以是預備的或是臨時的)中的一種方案去操作或處理,達到事件需要的效果。相對理性,并不意味著不理性。只是由于受到現實生活中各方面的限制導致了對最優策略選擇的不合理。
在這一系列的博弈過程當中,由于受到目前很多條件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限制,使得博弈雙方得到的信息不夠全面和徹底,對未來趨勢預測的不夠明朗,特別是社會經濟發展方向,這就使得地方政府在進行激勵措施的同時不能考慮的特別周到,同時商業銀行很可能由于有限理性而考慮不全面。博弈雙方不能實現最優戰略。
信號傳遞是指具有信息優勢的一方(擁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采取某種行動向信息劣勢方(擁有公共信息的一方)發送相關信號,用以回避逆向選擇,改進市場運行狀況。信號傳遞機制是信號傳遞正常進行的橋梁和保障。目前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各項制度和法律還不是很健全,導致信號傳遞體系不合理,亟待完善。
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這兩個博弈論的主體,由于受到種種限制,使得信號傳遞并不是很通暢,這就影響著雙方對信號的判斷和解讀,進一步制約雙方對優勢戰略的選擇。
1.地方政府方面
(1)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體系,合理規范政府行為
在目前中國的特殊情況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各項規章制度還不夠完善,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地方政府作為地方管理機構,需要完善相關法規和制度體系,合理規范自身行為,保障和商業銀行的信息共享。
(2)實現政府職能轉換,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就需要政府職能的全面轉變,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政府需要致力于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自身職能的轉換。同商業銀行實現信息共享,實現信息對稱,共同搞好地方發展。實現博弈雙發戰略優勢選擇。
(3)實現政府信息公開化,透明化
政府信息公開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信息公開化、透明化不僅可以通過外部更好地監督政府行為,促進政府更好的工作;還可以通過內部機制,推進政府更好地服務社會。也有利于銀行更好地掌握必要信息,實現博弈雙方優勢戰略。
2.商業銀行方面
(1)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督和指導
商業銀行的合理發展也需要政府、社會以及銀行自身的監督的管理。地方政府在同商業銀行合作過程中需要有相關人員對銀行該項目的負責和管理,不僅僅是保障該項目的正常運營,同時還可以實現政府對銀行的監督,還可以實現雙方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2)完善相關法規,更好地掌握信息
商業銀行需要深入了解自身經營狀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總行的指導下,完善一系列相關方面的法規和制度,更好地掌握各種有利的信息,為更好地開展信貸工作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撐。
1.地方政府方面
在目前社會情況下,地方政府在同商業銀行進行信貸方面的議案時,需要完善審核體系,層層把關,盡可能做到理性規劃。在議案執行階段也要有專人負責,保障該方案的順利推進,同時還要和商業銀行有效溝通。在方案的完成階段還需要認真總結,合理規劃,推動方案的合理,有序開展。
2.商業銀行方面
商業銀行為地方發展的經濟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撐,在地方發展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在信貸管理方面需要完善審核機制,推進監察體系的進步,每一筆貸款都要嚴格審核、全面監督、專業負責,保障信貸工作的合理、有序、順利進行。爭取更加理性地規劃信貸。
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作為博弈的雙方,需要進一步完善信息傳遞的通道,建立合理、有序、正規、專業的信號傳遞機制。推動信號的順利傳遞,使得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都可以合理利用共享的信息,全面合作,推動雙方合理規劃,實現共贏,實現博弈的優勢戰略。
[1]馬光遠.警惕地方財政“信貸化”可能引發的風險[J].金融博覽,2010,(1).
[2]孟祥松.地方政府舉債與風險防控的會計學思考[J].中國城市經濟,2010,(8).
[3]張成.基于化解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1,(3).
[4]張濤.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運行中的問題與對策[J].河北金融,2011,(8).
[5]陳光明.如何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J].理財,2011,(2).
[6]陜西省審計學會課題組,趙寶田.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