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清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廣東深圳 518103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老年人在普外手術中的比例越高越高。由于老年人特有的生理與心理狀態,給普外手術帶來了不確定性[1]。而且老年患者因手術疼痛較劇烈,往往出現睡眠障礙、焦慮、抑郁和行動困難等,甚至使患者對生活失去信心而輕生,故對老年普外手術患者的護理有相應的特殊要求[2-3]。自我效能與疾病的治療和康復過程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是評價患者情緒調節、生活質量、滿意度的重要指標。在普外手術中應用循證護理對提高老年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護理滿意度和術后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4]。本文探討了循證護理對老年普外手術患者癥狀與自我效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9年10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普外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80例,入選標準:首次接受普外手術的患者;患者年齡大于60歲;自愿參加;家屬依從性好,積極配合;無身體其他嚴重并發癥。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61~89 歲,平均(73.12±0.23)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 15 例,中學15例,高中18例,大專及以上22例;手術部位:肝膽手術28例,脾臟手術12例,闌尾手術20例,其他10例。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兩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沿用目前普外科臨床護理模式,按傳統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積極的循證護理,即應用證據指導實踐:發現問題-文獻查閱-審查證據-實施應用-效果評價。首先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發放各種評估量表,集中分析研究,確定護理問題,再根據有關問題檢索數據庫,將有關資料的可靠性、科學性、真實性進行篩選,選出最佳證據與護理問題有機結合,制訂出符合患者實際情況的護理計劃,并請患者共同參與實施。具體的護理方法為:①以談心的方式評估患者心理狀況,談論對疾病的認識、有關促進健康的知識及對手術的顧慮。介紹科室嚴謹的工作態度、精湛的技術、高尚的職業道德,以增強患者安全感。向家屬解釋患者的疾病、手術過程和術后康復護理。②指導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健康情緒,合理安排飲食起居,學習疾病的管理技能。患者應監控病情并對疾病癥狀、情感變化等做出反應。③提供術后康復護理相關知識,包括飲食指導、疼痛護理、傷口護理、活動計劃、用藥指導等。護理小組成員每天與患者或者家屬至少交流1次,向其提供患者的康復情況、照護知識,必要時給予心理支持。
①使用漢化Anderson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進行患者自我效能評定,該量表具有很好信度和效度,包括疼痛管理、軀體功能與癥狀應對三個方面,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自我效能越強。②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術后焦慮與抑郁狀況進行評價。③使用護理過程評價量表(MPOC-56)評估患者或者家屬對所接受的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共56個條目,涉及5個維度,其中,授權與合作(EP)16個條目,提供基本信息(PGI)9個條目,提供與患者有關的特殊信息(PSI)5個條目,協調與全面的護理(CCC)為17個條目,尊重與支持性護理(RSC)9個條目。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總得分和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3 護理后兩組MPOC-56總得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

表3 護理后兩組MPOC-56總得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
組別 EP PGI PSI CCC RSC 總分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P值4.21±0.32 5.23±0.36 5.562 0.001 2.46±0.51 5.00±1.21 9.621 0 4.11±0.58 5.71±0.39 6.325 0 4.05±0.20 5.59±0.63 6.214 0 5.38±1.01 5.98±0.36 3.012 0.004 4.20±0.84 5.66±0.16 8.126 0
表1 護理后兩組自我效能感總得分與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

表1 護理后兩組自我效能感總得分與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
組別 疼痛管理 軀體功能 癥狀應對 總分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P值11.26±3.26 15.25±2.29 12.362 0 26.51±8.21 31.56±6.21 4.236 0.011 20.96±6.63 25.62±5.12 3.692 0.024 58.45±10.36 72.11±10.95 5.129 0.002
護理后觀察組HAMA與HAMD評分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后HAMD與HAMA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理后HAMD與HAMA評分比較(±s,分)
組別 HAMD HAMA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 P值20.25±5.26 13.25±5.17 12.362 0 20.58±6.21 16.52±1.36 6.251 0.008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MPOC-56總得分和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由于老年普外手術患者受到生理、心理和諸多家庭社會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尤以焦慮抑郁為主,導致其自信心降低,生活滿意度降低,自我效能感差,也使得其對于護理的要求較高[5]。在具體的臨床護理應用中,循證護理正成為護理發展的趨勢。循證護理是遵循最佳證據的思想、理念,為患者實施最好的護理[6]。循證護理遵循的證據是科研結果、護士技能、患者需求三者有機結合體,其核心是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護理向以科學為依據有證可循、有據可依的現代護理發展,應用實踐基礎上,尋求更多的科學證據支持[7]。在循證護理的具體應用中,護理人員應當依病患的狀況規劃老年患者的護理指導工作,教導老年患者自我照顧的知識與技巧,使其有正確的自我照顧行為,發揮最大的自我照顧能力[8]。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HAMA與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MPOC-56總得分和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顯示了循證護理的優勢。
自我效能是指人們成功地實施和完成某個行為目標或應付某種困難情境能力的信念。將自我效能理論應用于老年普外手術患者的康復干預能充分調動其自身潛能,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9]。自我效能的功能主要為調節和控制行為,包括發展基礎練習、認知訓練、解決問題能力、思想交流能力,并通過行為影響結果[10-11]。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總得分和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循證護理較簡單的一般護理對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影響明顯,能夠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循證護理是一個綜合的護理管理方案,能夠提高老年普外手術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與滿意度,緩解焦慮抑郁情緒,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楊輝,寧卓慧.自我效能理論在護理領域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8,22(9):2260-2261.
[2]孫曉敏,薛剛.自我管理研究回顧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8,16(1):106-113.
[3]韓揚揚,嚴謹.護理研究新領域:自我管理[J].護理研究,2008,22(11):2915-2916.
[4]阮春風.自我效能干預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7):2034-2035.
[5]林劍珊,黃燕林.自我效能對腎病綜合癥患者飲食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7):1985-1988.
[6]張克.護理心理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90-91.
[7]張妍,陳福國.自我效能感及其與心理健康的研究進展[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7,16(4):377-378.
[8]李春波,李晨虎,張旭,等.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的研究[J].上海精神醫學,2003,15(S1):36-38.
[9]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1):37-40.
[10]Lawoko S.Factors influencing satisfaction and well-being among parent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ildren: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model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J].Scand J Caring Sci,2007,21(1):106-117.
[11]Willis A,Fowler B,Rea S,et al.Testing nurses bum injury knowledge[J].Australian Nursing Journal,2007,14(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