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韓堯

當前,由于不少人誤以為服用中藥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因而濫用中藥現象隨處可見:有的人本來身體很好,卻總愛在泡茶、煲湯時放進一些中藥;有的人生病后為了提高藥效,又常常超劑量服用一種或多種中藥。其實,濫用中藥同樣會給人體健康帶來種種危害,種種濫用中藥行為實在令人擔憂。
在30多歲的張先生家中,常年存放著包括板藍根顆粒、感冒清熱顆粒、銀翹解毒軟膠囊等治療感冒藥品。“只要藥快沒了,我就去藥店買點,一次買個六七盒。”張先生告訴記者。在記者詢問其如何選擇感冒藥時,張先生向記者表示:“都是感冒藥,應該沒有多大區別吧。而且我買的都是中藥,就算用得不對,也不會有什么大問題吧?”
其實,持張先生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然而,按照中醫的觀點,感冒應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體虛感冒及流行性感冒4種,不同的感冒需要的治療藥品也不同。其中:風寒感冒患者受寒邪侵入,主要表現怕冷、流清涕、脈浮緊等癥狀,治療宜用感冒清熱顆粒、九味羌活顆粒等發散風寒的中成藥;風熱感冒患者的癥狀為發熱較重、怕冷輕、四肢酸懶、嗓子腫痛、脈浮脈數,宜用銀翹解毒丸、雙黃連口服液等疏散風熱的中成藥;體虛感冒大多素體虛弱、反復感冒,纏綿不愈是其主要特征,臨床上分為氣虛和陰虛兩種,應根據不同的類型服藥;流行性感冒(時疫感冒)發病快、病情重、高熱、寒戰,宜用清熱解毒口服液、金花清感顆粒等中成藥。
即使小小的感冒,也應對癥下藥,其他疾病用藥當然也應如此。不對癥服用中藥,超劑量服用中藥,或長期服用某種中藥,都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其中非常慘痛的教訓之一就是有些人長期服用龍膽瀉肝造成嚴重腎損害。“是藥三分毒”決不是危言聳聽啊。
不辨證用藥 辨證施治、對癥用藥是中醫用藥最基本的原則。如同樣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痰濕蘊肺的患者就宜用二陳丸等燥濕化痰藥,如錯用了治療肺燥咳嗽的止咳橘紅丸只會使痰濕加重;陰虛肺燥肺熱患者就宜用養陰清肺口服液、百合固金丸等潤肺止咳中藥,若錯用了散寒溫肺中藥只能使病情加重。
但在實際生活中,不對癥使用中藥治療慢性氣管炎和其他各種疾病的現象比比皆是,尤其是那些自我藥療的患者。當然這也不能怪患者個人,沒有醫學背景的人,有幾個人知道感冒分多少種、氣管炎分多少種,以及哪種感冒、哪種氣管炎該用哪種藥?
實際生活中,還有不少人把一些藥食同源的中藥產品作為“有益無害”的保健食品長期服用,成為另一種形式的不辨證用藥。如,一些人總愛在泡茶時加上一些西洋參,他們認為這樣“補氣又不上火”。中醫卻認為:西洋參屬于涼性藥,如果服用者具有口干煩躁、手心發熱、臉色發紅等熱癥,服用西洋參可以達到調養目的;如果服用者咳嗽有痰或有水腫等癥狀,服用西洋參就極可能加重病情。有的專家還告誡,如果身體沒有不適,最好不要經常服用西洋參含片。再如,一些人喜歡長期飲用“防上火”的涼茶,殊不知很多種涼茶都含有金銀花、夏枯草等寒性中藥,脾胃虛寒的人飲用只會加重身體的不適。

▲服用中藥有講究,如果藥物配伍不合理,中藥也會變毒藥
超劑量用藥超劑量用藥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一是不按藥品說明書上規定的劑量用藥。說明書規定1次服用2丸,非要服用4丸;說明書規定1日3次(每8小時1次),隔4小時就要吃。這樣的患者多屬自恃體質強壯或急于治愈,不懂得超劑量用藥的潛在風險。
二是合并服用含有相同成分的多種中藥。如,腦心通、血栓心脈寧、消栓通絡膠囊、心腦康、通心絡、丹參滴丸、活血通脈、舒胸膠囊、血塞通等藥品,大都含有丹參、川芎、三七、地龍、水蛭、紅花等中藥材的藥物成分,患者如果同時服用,就極容易造成某些藥物成分大大超過正常劑量。
三是長期服用含有某些重金屬成分的藥品造成重金屬中毒。如,安宮牛黃丸、朱砂安神丸、牛黃清心丸、冠心蘇合丸等多種中成藥中都含朱砂,小兒回春丸、小兒至寶丸、小兒百養丹、小兒牛黃散、小兒祛痰定驚丸等兒童藥品中也含朱砂,有些人就是因為服用此類產品時間過長,引起慢性汞中毒而損害腎臟。
藥物搭配不合理有些人在病情嚴重時喜歡同時服用幾種中藥(有時醫生也這樣處方),如果同時服用的幾種藥物搭配不合理,就可能出現藥物相反(兩種藥物合用能產生毒性反應或毒副作用)、相惡(兩種藥物合用,一種藥與另一種藥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失效)、相殺(一種藥物能減輕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毒副作用)。比如:尿毒清顆粒中含有的半夏與金匱腎氣丸中含有的附子,即為反藥;大活絡丹、尪痹沖劑、天麻丸等同為治療風寒濕痹藥物,全都含有附子,川貝枇杷露、蛇膽川貝液、通宣理肺丸等同為止咳化痰藥,全都含有川貝、半夏,川貝、半夏與附子也是反藥。
直接損害肝腎中藥既有治病作用,又有毒副作用,還被分為大毒、常毒、小毒、無毒四種。醫生會在診療過程中斟酌患者病情,判斷患者需要哪些中藥。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藥劑科主任趙京春坦言:“醫生開藥都有可能出現問題,何況普通百姓自我藥療!”趙京春還告訴記者,決大部分藥物都是通過肝腎代謝,如果濫用中藥,肯定會給肝腎大大加重負擔。
其實,由于濫用中藥造成肝腎損害的病例一直時有發生,“龍膽瀉肝丸”事件只是比較典型的一例。而患者一旦因濫用中藥造成腎衰,那就真的追悔莫及了。
浪費藥物資源濫用中藥特別是長期服用某些中藥,不但對患者健康有嚴重的潛在威脅,而且嚴重浪費社會的藥物資源。記者2013年1月5日到北京市宣武區中醫院采訪,就發現該院的通宣理肺丸、羚羊清肺丸和銀黃顆粒等常用中成藥已經斷貨。北京市某二甲醫院的藥劑科主任則告訴記者:不少百姓聽說荷葉可以降脂后,都大量購買荷葉,以前大家都是論克買,現在有些人卻想論斤買。
助推藥材價格上漲近年來,全國中藥材價格一路上漲,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很多人濫用中藥現象的存在,無疑也是助推中藥材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不要說冬蟲夏草從過去的每公斤幾千元一路瘋漲到幾萬、幾十萬元,就是常用的金銀花等中藥材,價格也是幾倍、十幾倍的上漲。如此看來,減少中藥濫用不僅有益于消費者身體健康,而且有益于中藥產業。

▲當前不少人認為中藥毒副作用比西藥小,常常大量購買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