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聰 何繼瑞 崔維靜
降糖藥物與低血糖事件的相關性
李亞聰 何繼瑞 崔維靜
目的調查實踐中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藥物與低血糖事件發生的相關性。方法回顧總結蘭州大學第二醫院VIP糖尿病科2型糖尿病合并藥物性低血糖患者的病例資料,對150例研究對象進行分析,收集了性別、年齡、降糖藥物使用情況等數據,對收集的相關變量先進行單因素卡方檢驗,再將上述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有差異的變量是單用胰島素、聯合用藥種類,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發生與單用胰島素及聯合用藥種類有關系。結論不同年齡組的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藥物性低血糖與單用胰島素及降糖藥物的聯合用藥種類相關。
2型糖尿病;低血糖;降糖藥物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低血糖是DM患者所遭受的最常見的急性并發癥之一。低血糖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血漿葡萄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神經細胞缺糖受損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征。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報告顯示近年來低血糖成為不良事件發生率較高的事件之一[1]。德國對1997~2000年和
2007~2010年的人口基礎縱向研究結果顯示嚴重的低血糖事件明顯增加[2]。同時有研究表明出現嚴重低血糖事件的患者死亡率正逐漸上升[3],這可能與急、慢性低血糖事件的發生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4]。低血糖可以引起氧化應激、心律失常,嚴重時導致腦缺血性損傷,誘發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等。一旦發生嚴重的低血糖事件,若不及時處理,將會造成不可逆性的腦損傷,甚至死亡。臨床上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1.1一般資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VIP糖尿病科收住院確診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共900例。因低血糖入院或入院時存在低血糖者共216例,其中降糖藥物導致低血糖發生者150例,男78例,女72例;平均年齡(64.53±12.93)歲。DM診斷符合1999年WHO的診斷標準。低血糖診斷標準包括3種情況:①根據2005年ADA低血糖工作組的定義,DM患者血糖≤3.9 mmol/L即為低血糖。②低血糖反應,指血糖正常而出現低血糖的臨床表現。③無意識的低血糖,包括存在低血糖反應而因知識不足不了解低血糖疏忽者和經連續動態血糖監測無任何低血糖臨床表現者。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嚴重感染、心肺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等嚴重的慢性疾病或精神性疾病的患者。
1.2研究內容 通過對T2DM患者就診時問診、血糖水平檢測及連續的動態血糖水平監測等方法,觀察記錄所有患者性別、年齡、低血糖發生期間接受何種降糖藥物治療。問診具體內容包括降糖藥物方案:降糖藥物單藥或聯合治療方案;是否使用中藥治療;降糖藥物治療后低血糖的情況。具體問診情況見表1。

表1 降糖藥物導致低血糖的情況
將T2DM藥源性低血糖患者按年齡分為中青年組(<60歲)、老年組(≥60歲)兩組,將其設為因變量(y=0,1),以所選擇的相關研究因素為自變量,分類變量賦值為0和1,數值變量轉換成等級變量,按表2規格量化,具體賦值見表2。

表2 主要研究因素及賦值方法

2.1低血糖發生比例 T2DM患者治療中低血糖發生率約24%,其中藥物相關性低血糖為17%。
2.2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計算各研究因素的概率P值。降糖藥物與低血糖事件的分析結果見表3。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單用胰島素和降糖藥物聯合用藥種類2項研究因素在不同年齡組T2DM患者發生低血糖時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降糖藥物與低血糖的單因素分析結果(例)
2.3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示有2個因素是不同年齡組T2DM患者發生藥源性低血糖的危險因素,分別是單用胰島素(P=0.008)、用藥種類(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降糖藥物與低血糖的多因素分析結果
3.1降糖藥物單用與T2DM低血糖 本研究結果顯示,T2DM患者低血糖發生率約24%,其中藥物性低血糖事件為17%,占據T2DM患者低血糖事件的69%。單用降糖藥物占藥物性低血糖的發生率依次為:胰島素(11%)、磺脲類(11%)、中藥類(9%)。單用胰島素是導致不同年齡組T2DM患者低血糖發生的危險因素。本組中單用胰島素致低血糖發生約11%,胰島素治療是引起T2DM患者低血糖的常見藥物,主要因為胰島素治療方案不合理,患者缺乏對胰島素的認識,如短效胰島素與預混胰島素區分不清以致混用,甚至預混胰島素和長效胰島素聯合使用;注射方法不正確,長期在同一部位注射造成胰島素吸收緩慢致夜間低血糖;進食量減少或伴有腹瀉,未相應減少胰島素注射的用量,注射胰島素或服藥后進餐延遲等,尤其是老年DM患者,在長期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自行調整降糖方案,隨意加藥或減藥,如胰島素劑量的私自增減,老年人各器官老化、生理機能減退,肝臟糖異生功能降低,胰島素消除減慢,而胰島素的抵抗激素胰高血糖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素的釋放減少,均是誘發和加重低血糖的重要因素;另外,有研究表明長期使用基礎胰島素也是增加T2DM患者發生低血糖的危險因素[5]。
有相關文獻資料表明磺脲類藥物單獨使用及大于5年的胰島素治療均是T2DM患者低血糖發生的危險因素[6, 7]。本研究中由于單獨使用磺脲類藥物致T2DM患者低血糖的樣本量少,得出的結果顯示無差異。
3.2降糖藥物聯合用藥與T2DM低血糖 本次研究顯示多種降糖藥物聯合使用是不同年齡組T2DM患者低血糖發生的危險因素。聯合用藥情況:單一用藥45例(30%),聯合用藥105例(70%),2聯用藥60例(40%),3聯用藥43例(29%),4聯用藥2例(1%)。其中2聯用藥時,以胰島素+1種口服降糖藥物最常見 36例(24%),其次為磺脲類+其他口服降糖藥 12例(8%),接著為中藥類+其他口服降糖藥 10例(7%),2種胰島素聯合使用為2例(1%);3聯及其以上用藥時,以胰島素+2種或3種口服降糖藥物最常見 30例(20%),磺脲類+雙胍類+中藥類、磺脲類+雙胍類+格列奈類 13例(9%),其他為2例(1%)。降糖藥物使用致低血糖發生率仍較高,低血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為高齡患者,研究顯示63%的藥物性低血糖均系老年患者,其次為聯合應用多種降糖藥,特別是包含胰島素、磺脲類及中藥類藥物。2種以上降糖藥聯合使用發生低血糖的T2DM患者老年組占72%,隨著年齡增大,病程延長,聯合用藥比例逐漸上升。在聯合用藥中,以胰島素聯合1種及其1種以上口服降糖藥物最多見,其中口服降糖藥物以磺脲類、中藥類最常見。Bonds DE等[8]也認為胰島素聯合其他降糖藥物的使用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風險。一部分DM患者單獨使用1種降糖藥物不能使血糖達到較好水平,因此實踐中聯合治療是常見的。UKPDS結果顯示聯合用藥能夠提高血糖的控制達標率[9]。聯合用藥過程中,藥物的協同作用可能是導致低血糖發生的主要原因。
[1] Kadoyama K, Sakaeda T, Tamon A, et al. Adverse event profile of tigecycline: data mining of the public version of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Biol Pharm Bull, 2012, 35: 967-70.
[2] Holstein A, Patzer OM, Machalke K, et al.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incidence of severe hypoglycemia between 1997-2000 and 2007-2010: a German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Diabetes Care, 2012, 35: 972-5.
[3] McCoy RG, Van Houten HK, Ziegenfuss JY, et al. Increased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Reporting Severe Hypoglycemia. Diabetes Care, 2012.
[4] Snell-Bergeon JK, Wadwa RP. Hypoglycemia,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2, 14 Suppl 1: S51-8.
[5] Basal Insulin and Cardiovascular and Other Outcomes in Dysglycemia. N Engl J Med, 2012.
[6] Banarer S, Cryer PE. Hypo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Med Clin North Am, 2004, 88: 1107-16, xii-xiii.
[7] 戢芳, 趙錫麗.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原因分析.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2, 09.
[8] Bonds DE, Miller ME, Dudl J, et al. Severe hypoglycemia symptoms, antecedent behaviors, immediate consequences and association with glycemia medication usage: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ACCORD clinical trial data. BMC Endocr Disord,2012,12: 5.
[9] Edelman SV, Morello CM. Strategies for insuli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South Med J, 2005, 98: 363-71.
Studyonthecorrelationofhypoglycemicagentsandhypoglycemaintype2diabetesmellitus
LIYa-cong,HeJi-rui,CUIWei-jing.
DepartmentofVIP,TheSecondHospitalofLanzhouUniversity,Gansuprovince,Lanzhou73003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hypoglycemic agents and hypoglycema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MethodsOn 150 pairs of subjects which were observed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a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Information was including gender, age, hypoglycemic agents etc.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count data on univariate analysis.Stepwise regressive multifacto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above factors.ResultsThrough univariate conditional Chi-square test,hypo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significantly Association with insulin, combined treatment(P<0.05).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insulin, combined treatment(P<0.05)were still related to hypo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ConclusionInsulin, combined treatment(P<0.05)are the reversely associated wih thte developmnet of hypo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ypoglycemia; Hypoglycemic agents
730030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內分泌與糖尿病臨床研究中心VIP糖尿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