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阿爾茨海默病被發現以來,對該疾病的治療就一直是個難題。病因的未知,使醫療工作者無法從病因學去根治該疾病,只能通過藥物和護理盡可能地延緩病情的發展,因此,單從患者的生活質量上考慮,該疾病的日常護理顯得尤為重要,護理的難點、要點成為大家對此疾病的關注目標。此外,由于目前阿爾茨海默病仍無法治愈,如何合理地預防該疾病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
據了解,北京市內專門收治、護理老年期癡呆患者的醫院及療養中心在護理環境、條件、能力等方面參差不齊。條件好的養老院價格昂貴,通常兩周時間就要花費萬元上下,非一般家庭所能支撐;條件差的養老院每月約花費千元,價格雖便宜環境卻又差強人意,十余平米的小房間內可以擺放六七張床;居住環境、服務態度中等的護理機構,月消費也在4000 元左右。至于市級三甲醫院,則因為床位有限,無法收治更多的病人,以北京安定醫院為例,該院老年科病房只有50 張床位,在床位全空的狀態下,兩周內就可以全部填滿,若是患者短期內不出院,新發病的病人就無法入院。
受以上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我國,目前極大一部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在家中接受親人的照料。
在目前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尚無根本性突破的情況下,護理是延緩病情發展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看護人員多為家人、親屬、保姆等非專業護理人士,在護理過程中,護理者常會遇到患者的多種異常現象,包括漫游、性行為異常、大小便失禁、自我照顧能力喪失、妄想等。在患者不自覺地出現以上現象時,護理者若不懂得如何正確護理病患,就會因為錯誤的護理方式使得患者情緒緊張,或出現其他種種不利于患者病情緩和的現象。因此,如何避免護理誤區,全方面的正確護理患者成為了大家所關注的話題。針對以上情況,大多數醫學護理專家建議家庭看護人員應從心理護理、安全護理、飲食護理、睡眠護理、康復訓練以及預防并發癥這六大方面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照顧,系統地護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在心理護理方面,看護人員應在理解并尊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前提下每日與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了解造成患者情緒波動、行為異常的原因,并對該原因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若疏導無效,也不應強迫患者做不愿做的事,若對患者的不合理行為進行數落、謾罵甚至暴力制止,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緊張情緒,對家人產生敵視感,反而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癥狀。而針對具有妄想、幻想等精神癥狀現象的患者,看護人員應鼓勵患者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調整患者的不良心態,與患者觀點出現分歧導致患者情緒激動時,看護人員不要與其爭辯,而應設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再耐心解釋,同時及時找老年病專家或精神科醫師進行診治;針對具有暴力、攻擊行為的患者,看護人員應主要以疏導、解釋、轉移其注意力的方法緩和患者情緒,并在醫生的指導下,嘗試短期應用鎮靜藥物控制患者情緒,找出患者不愉快的原因,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出現。
在安全護理方面,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多缺乏生活自理和自我保護能力,容易發生意外情況,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環境不熟悉、疲倦、緊張焦慮時,往往會出現漫游的情況,受患病后出現定向力障礙、智能障礙等功能性障礙的影響,患者容易出現走失、摔傷、自傷等事故,看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應盡可能為患者創造一個相對獨立的固定生活區,為患者提供安全、無障礙的居住、活動場地,防止患者自傷、走失、摔傷甚至窒息等事故的發生。看護人員還應結合患者的興趣愛好和過去的生活經歷為患者定期安排活動,增加患者與旁人的交流,使患者獲得愉快感,減少患者的漫游次數,增強患者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此外,在某些情況下,如患者出現意識障礙時,可對患者的漫游采取軀體約束的方法制止其行動。
除心理護理及安全護理外,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飲食、睡眠、康復訓練及并發癥預防方面的護理也十分重要。
在飲食護理方面,由于不同患者的病情輕重不同,看護人員在護理患者時應針對不同病情對患者進行不同的飲食護理。針對病情較輕,尚可生活自理的患者,應每日定時定點為患者提供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清淡食品;若有帶骨、帶刺的食物,應提前將骨刺剔除;同時,注意因飯菜過冷或過熱導致的腸胃不適和食道燙傷。針對病情較重,生活難以自理的患者,看護人員應幫助其進食,喂食過程中應注意患者的進食速度,防止患者嗆、咳、噎食,并對進食總量有所控制,防止患者暴飲暴食。
在睡眠護理方面,看護人員應為患者安排娛樂活動,減少患者白天的睡眠時間,在睡前避免他人與患者進行長久、激動的談話,避免患者睡前大量飲水,并應在睡前幫助患者小便。若患者錯將夜晚認作是白天而不愿入睡,看護人員應陪患者安靜地坐一會兒,使用輕柔的語言勸導患者入睡,還可通過溫水泡腳等幫助患者改善睡眠質量。
在康復訓練方面,看護人員可以嘗試讓患者回憶一些快樂的往事,增加患者自我價值認知的提升,同時鼓勵患者多做朗讀練習,并利用益智型兒童玩具等促進患者的大腦活動。
在預防并發癥方面,看護人員應針對容易出現的并發癥,對患者進行提前性預防護理。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看護人員應為患者定期翻身、按摩骨突部位皮膚,防止褥瘡的發生,同時及時為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更換衣物、床單等,防止泌尿系統感染。對于肢體癱瘓的患者,看護人員應為患者定期按摩、活動關節,防止患者關節僵硬變形或肌肉萎縮。而針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患者,看護人員應及時根據天氣情況為患者增減衣物,防止患者出現呼吸道疾病等。
作為一種不可逆轉的進行性、退化性腦病,阿爾茨海默病目前仍沒有治療的特效藥和方法。只能通過治療延緩病情的發展,但盡管如此,對于此種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仍可緩解本病的發展。
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問題,北京安定醫院老年病區主任鮑楓指出, 年齡、家族史、頭部外傷、糖尿病、教育程度與職業、長期心理壓力、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吸煙、長期大量飲酒、化學物傷害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這些所有大家所熟知的患病危險因素,反過來說對其早期干預都是預防該疾病的手段。
除去年齡、家族史等不可控因素外,人們還可通過多活動、多用腦,堅持做些力所能及的腦力活動和體力活動,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來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其次,可通過均衡膳食營養,改正不良生活習慣來降低患病的可能性。大多數老年人都知道吃得過于油膩不利健康,所以喜歡清淡的飲食,甚至有人采取完全素食的辦法。其實這么做,效果并不好,真正利于健康的是通過均衡膳食營養,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植物纖維、脂肪、蛋白質等達到預防的效果。比如,老年人可優先選食魚類、禽類,而脂肪的攝入,要盡量選用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脂。此外,預防阿爾茨海默病還應做到保持和家庭成員的親密關系,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培養多種興趣愛好等,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孤獨、憂郁等不良情緒的產生,進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同時,應積極防治可能引起癡呆的原發軀體及腦部疾病,例如糖尿病等。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有可能是引起老年性癡呆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血糖、減輕體重、降低血脂、血壓等也對老年癡呆的預防具有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