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國運動創傷界元老、運動醫學科專家田得祥教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本刊記者 劉頗

▲2008年北京奧運會田得祥(左二)成為火炬手之一
周一,到北京體育隊出診;周二,研究醫院手術病例;周三,為患者做手術;周四,出門診;周五,查房、去國家體育隊出診;周末,為其他省市運動隊出診……如此滿滿的工作計劃,很難想象是屬于一位八旬老人的。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人們還能看到他在賽場邊為運動員診治的忙碌身影。這就是中國運動創傷界元老、第四屆“首都健康衛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專家田得祥。倫敦奧運會結束后,國家體育總局特地向北醫三院發來感謝信:“田得祥教授不顧已近八旬高齡,一直奮戰在奧運醫療保障的第一線,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優異成績做出了突出貢獻。”以感謝他為中國體育事業發展做出的努力。
上世紀30年代,中國大地正處在飽受侵略、戰亂頻發之際,出生在河北省定興縣的田得祥,生逢亂世,求學過程幾經波折。由于鄉下不太平,他自小跟隨父母在北平讀書生活。1945年,北平城開始鬧饑荒,田得祥又跟隨父母返回老家,幾次輟學又幾次復學,直到新中國成立,才終于可以安穩地完成學業。
田得祥兄弟姐妹共七人,父母都以務農為生,經濟條件不好。田得祥從小懂事,不肯亂花一分錢。城里的公交車4分錢,他一次也沒坐過,無論路程多遠都是步行。1948年,田得祥在北平讀初中,當時正是解放戰爭時期,戰事眼看就要蔓延過來,為了安全起見,學校臨時放假,讓同學們都先回家。從北平市到定興縣有200多里。為了省錢,田得祥硬是背著行李走了回去。白天吃自帶的干糧,晚上就借住在村民家中,一連走了幾天。開始還有幾個同學陪伴,后來,漸漸分道而行。與最后一個同伴作別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田得祥離家還有70里地,他一刻也不敢休息,一直走到深夜。那天,天很黑,沒有月亮,十三四歲的田得祥一個人走在路上,荒郊野外漸漸分辨不出方向,就在他手足無措的時候,忽然遠處隱約傳來一陣馬車聲,越來越近。田得祥喜出望外,連忙求助,最后在趕車人的指引下找到了方向,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半夜。過了這么多年,田得祥現在回想起來,那段苦日子對他是很大的磨練,對生活、學習、工作都有很大幫助。
雖然身處動蕩時期,卻仍然不放棄學習,學生時代的田得祥成績優異,在升學考試中,同時考上了北京一中、北京四中和北京六中。選擇哪所學校?記者以為田得祥會慎重權衡三所學校的師資力量,結果得到的答案出乎意料。愛運動的田得祥說:“當時就覺得四中操場大,挺好!就這吧!”結果,就這樣誤打誤撞地來到了莘莘學子們無限向往的北京四中。
讀中學時,田得祥不但成績很好,而且愛好文藝體育,不僅參加了校隊,還是中央廣播合唱團團員,校內指揮。雖然如此愛“玩”,但是學習沒有落下。提起學生時代,田得祥有著很多美好的回憶。在北京四中學習期間,每逢假期,他都會和同學們相約一起外出郊游,最常去的就是頤和園,因為當時頤和園對學生是免費的。而且每次出游,他都自帶干糧,步行前往。生活很艱苦,但是田得祥從沒覺得苦,在他的心里,有飯吃、有書念,就是最大的幸福。
很快,田得祥初中畢業了。由于家里經濟情況不太好,他打算去讀個中專,畢業以后盡快掙錢貼補家用。但是,后來田得祥還是讀了高中,因為他得到了直升本校高中部的機會。“我這個人特懶,一看保送名單里有我的名字,我想別考中專了,還得復習,保送就不用復習了。”田得祥開玩笑說。
高二開始田得祥“迷上”了音樂,想報考音樂院校,但是他是“半路出家”,與很多音樂世家出來的學生相比,沒有多少競爭力,所幸當時高校都是統一報考,他可以同時報考音樂院校和普通高校,這樣即便不能學音樂也不會落榜。但是事與愿違,田得祥高考那一年,北京市第一次實行分科考試,高校錄取要根據文科和理科分別進行。這把田得祥的計劃全打亂了。最后在老師的建議下,他放棄音樂,并最終考入北京醫學院醫療系,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大學醫學部。
大學時光如流水一般劃過,1959年臨近畢業的時候,田得祥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那時恰逢第一屆全運會在北京舉行,北京代表團急需隊醫,輔導員看重他學習優秀也熱愛運動,于是選派他和另一位同學一同去北京籃球隊幫忙。田得祥順利完成任務,畢業以后,直接被分配到剛剛成立不久的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在中國運動醫學開創者、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創始人曲綿玉的帶領下,和最初的開拓者們一起奠定了中國的運動醫學的基礎。
中國的運動醫學最初參照前蘇聯模式組建,包括運動創傷、醫務監督、醫療體育和營養生化四方面。田得祥主要研究運動創傷。田得祥告訴記者,運動員的治療方法和普通人方法不同,而且運動員的傷不容易治。普通人受傷以后可以休養,而運動員在治療的過程中還要不停地訓練,反復做同一個動作。他說:“我們的任務就是,在運動員受傷情況下保證其還能繼續訓練,還有成績。” 這也就是運動醫學、運動創傷與普通科室特別是骨科最大的區別。

▲田得祥在訓練館

▲田得祥在出門診

▲年已八旬的田得祥仍然堅持騎車上班
和運動員打交道多了,田得祥深知他們不容易,他對記者說:“不干我們這行不能理解他們(運動員)的辛苦。單一動作重復練習,單調而辛苦,幾乎都是帶傷還在訓練,疼也練。受傷之后如果休養,身體素質就下降了,所以一刻不能休息。運動員退役以后身上都帶傷……接觸久了對他們有特殊的感情,只要他們有問題,我就過去,盡量幫他們解決問題。”體操是一個運動員受傷幾率很高的項目,“全能王”鮑乃建是中國第一代體操運動員,他拼命三郎一樣的性格使他成為“受傷大王”。上世紀60年代初,田得祥和老師曲綿玉為他的膝蓋、腳、腰做過三次成功的手術。鮑乃建手術幾年后,第二代體操運動員、國家體操隊原總教練高健從單杠上失手掉下,造成頸椎脫位,田得祥和曲綿玉為高健做了2個小時的手術。之后經過良好的恢復,高健重返賽場,與隊友一起取得了男子團體世界第六的成績。
女子柔道運動員冼東妹曾經患左膝半月板撕裂,初步診斷為左膝關節嚴重壞死。田得祥告訴記者,半月板就像自行車軸承里的滾珠,有減壓保護潤滑的作用,但是如果滾珠壞了,不僅起不到作用,反而對關節有磨損作用。田得祥診斷后,決定先為她做摘除半月板手術。手術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冼東妹又回到了賽場上。先后摘得雅典和北京兩屆奧運會女子柔道52公斤級桂冠。
田得祥也會參與受傷運動員的訓練安排,根據其具體身體情況,對哪些動作加強,哪些動作減少等都有詳細指導。在參加都靈冬奧會之前,運動員趙宏博左側跟腱斷裂。這次受傷距離比賽只有6個月了,這意味著,趙宏博很有可能失去為之備戰了4年的冬奧會參賽機會。田得祥為趙宏博進行了跟腱修復手術,然后讓他回隊進行康復訓練。但是,由于他沒有注意病情,在開始康復訓練后的一個月再次受傷。這對辛苦準備了4年的運動員來說是一記沉重的打擊,趙宏博以為自己沒有希望再參加比賽了。但是田得祥又給了他希望,在田得祥親自指導幫助下,康復訓練結果十分理想,在隨后的冬奧會上,趙宏博和申雪漂亮地完成了“后外點冰三周跳”,拿下了雙人滑銅牌。
經田老的手救治過的運動員數不清,很多老教練都是田得祥治療過的。田得祥去省市運動隊出診,常常會碰到教練跑來向他打招呼:“田教授,您還記得我嗎?我還是運動員時受了傷,就是您治好的!”每當這個時候,田得祥都由衷地感到欣慰。
相對于治療,預防更重要,田得祥每次下隊,看到哪個隊某種病多了,就結合醫學知識,觀察運動員動作是否合理,分析哪里出現了問題。有一次,體操隊的運動員跟腱疼,二十多個人的隊伍有六七個人有這個問題,占了總人數的三分之一,這就很可能是某個動作造成的。為解決這個問題,田得祥和同事們下隊調研。經過研究發現,問題出在運動員翻跟頭的起跳動作上。經過雙方溝通,體操隊調整了起跳姿勢,跟腱疼的病例明顯減少。而舉重運動員則比較容易出現疲勞骨折,田得祥從醫學角度和教練一起分析動作,研究怎樣減少受傷,最后調整了一些不合理的技術動作,結合人體力學,改變施力點,既消除了隱患,又提高了成績,從這個角度看,田得祥不但是醫生,也是“教練”。
田得祥作為中國奧委會特聘專家,隨中國國家隊先后連續四次出征,分別參加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籃球運動員王治郅、姚明、易建聯,乒乓球運動員張怡寧、王楠、劉國正,羽毛球運動員謝杏芳、張寧,跳水隊運動員郭晶晶、楊景輝,體操運動員李小雙等,這些備戰奧運會的國家隊重點運動員,田得祥都為他們會診過。
隨隊出征奧運會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每屆奧運會,醫療專家組成員中只有一兩位負責運動醫學方面,中國代表隊有幾百名運動員,他們的傷病情況都要照顧到。到達異國,面對的第一件事就是時差,很多人都會有適應不了的情況,隊醫沒有適應的時間,要時刻關注運動員的健康。看著上了年紀的田得祥,記者不禁擔心他的身體能不能承受得住,田教授想都沒想地告訴記者:“沒有什么感覺,到那給運動員看病,一兩天難受勁兒就能過去了。”
奧運會上,田得祥既要治療受傷的運動員,又要到各個隊去了解運動員傷病情況,要是遇到有負傷的重要運動員上場,他不放心,還會主動要求陪同進場,隨時做好應急準備。在田得祥心里,運動員的身體狀況遠比自己的身體狀況要重要得多。2000年悉尼奧運會前夕,一場意外車禍使田得祥肋骨骨折。但是為了出征奧運會,他將自己的傷情隱瞞了下來。當談到奧運會和運動員時,田得祥說:“從我工作到現在,50多年一直都在為國家和各省市的專業運動員服務,對他們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因為我了解他們是努力拼搏、為國爭光。我們經常接觸他們,對他們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非常親切。我們的工作就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他們服務得更好,減少他們的傷痛,能夠讓他們正常地訓練,參加比賽拿金牌。作為一名運動員,每一次出征奧運都不容易,能參加奧運會他們是非常激動的,一般運動員最多能參加兩次運動會,而且想拿到最好成績來報答祖國、報答人民。我應該幫助他們完成心愿,盡量讓他們不受傷,或是受傷之后盡快恢復,不耽誤他們參加比賽。”
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女子摔跤隊運動員王旭在比賽前由于肘部疼痛難忍找到田得祥。田得祥立即通過抽液體消炎的方法進行處理。由于及時的診斷和治療,王旭在奧運會上的表現沒有受到影響,用出色的個人能力將女子摔跤72公斤級的金牌收入囊中。這也是我國摔跤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賽后,王旭特意送給田得祥兩個吉祥物表示謝意,田得祥特別高興,因為自己的治療方法讓王旭獲得了這枚寶貴的金牌。如今那兩個吉祥物仍然珍藏在田得祥家中。
2008年,田得祥成為奧運火炬手,參加了在山西平遙奧運圣火的傳遞。這是對這位為了中國運動員奉獻50多年光陰的老專家最好的嘉獎。說起這件事,田得祥無比激動。早就聽說平遙魅力無窮,登上古城墻后立刻被古城的景象所震撼。能在這里傳遞奧運火炬,他激動不已,他把自己年輕的心態、煥發的精神和永不衰減的奧運精神帶到了這座古城。
北醫三院的運動醫學建立之初只有幾個人,幾張床位,還是從骨科分出來的。到上世紀70年代,全民健身日漸興盛,運動醫學不再是專業運動員的專屬,也開始為普通患者服務,運動醫學科室的規模也逐漸擴大,如今北醫三院的運動醫學已經獨立出來,有50多名醫務人員,100張床位,每年有5000多例手術,田得祥也更忙碌了,每天從全國各地找他看病的患者絡繹不絕。
退休后,田得祥又被醫院聘回,每次出診看15個號。前兩年,醫院擔心他太過操勞,允許他每次出診看10個患者就可以,但是每當遇見患者操著外地口音訴說嚴重病情或者很不容易才找到他,田得祥就會心軟,只要身體情況允許,都會額外給病人加號,為他們看診。田得祥說:“現在號多不好掛啊!網上有幾個,排隊還有幾個號,而且還有號販子呢,能幫忙的我都盡量幫。”每到出診日,田得祥總是早早就做好準備,通常7∶30就開始看病了,但往往要到下午2點鐘,甚至下午4點鐘才能結束。為了能讓患者早點看上病,他經常連中午飯都吃不上。
田得祥對待病人盡心盡力,放棄休息的時間用來工作,沒有時間照顧、陪伴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兩個女兒,談到他的兩個女兒,田得祥話語里帶有一些遺憾,他說:“孩子們都自己念書,她們可以發展、成長得更好。”田得祥委屈了兩個女兒,卻換來了更多人的健康。他把自己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有人邀請他一起上臺手術,只要不忙,他總是欣然應允;有人求教,特別是年輕的醫生,他總是把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傾囊相授。
“有理想的人永遠年輕,沒有理想的人即使年輕,靈魂也會爬滿皺紋……”雖然年已耄耋,田得祥的心態仍然年輕,仍然充滿活力,仍然舍不下自己摯愛的這份職業,仍然活躍在運動創傷治療最前沿,仍然想為患者多服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