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穎霞
摘 要:在新的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初中地理教學從質到量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特別是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先進的教育的理念促進了農村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特殊的教育環境致使諸多問題也日益彰顯,讓農村初中地理教師感到困惑。改變我國農村地理教育現狀,需要國家、教育部門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地理教育;農村;現狀;措施
新《課標》對地理課程教學的目標定位是“使學生具有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學素養”,這改變了傳統地理課程教學培養地理專家式的教學藩籬,轉而開始用地理去育人,開始關注學生素質的提升和人的發展,但當前農村地理教學面臨諸多不利因素,新課標創新精神和育人目標的達成存在諸多障礙。要讓農村地理教學走出禁錮,真正發揮學科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能力,應在全面分析農村地理教育現狀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1 農村地理教學的現狀
1.1 學科地位尷尬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都沒有將地理科目納入中考考試科目,這在當前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的大環境下,無疑把地理教育推向了學科教育的邊緣,造成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個人都忽視地理學科,導致地理學科教育地位尷尬,在農村地區更是舉步維艱。為了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農村初中一般都成立各科教研組。但地理學科一般都隸屬于政史地教研組,而且由于考試地位的不同,在政史地教研組日常教研活動中,一般都不安排地理教研活動,專業地理老師的地位尷尬。
1.2 專業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地區專業地理教師總量較少,學歷偏低,不能滿足初中地理教學的要求,除了個別重點初中(一般都在城鎮)有少量專業地理老師外,農村初中的地理老師一般都由其它學科老師兼任,這些老師的地理專業基礎都相對薄弱,有的甚至根本不懂地理專業,這導致地理教學業務水平不高,而且擠占“挪用”地理課現象嚴重。
1.3 地理課堂形式單一
在學校不重視、社會不關心、學生不主動的大背景下,地理老師自身也缺乏積極性,備課不充分,甚至不備課的現象廣泛存在,簡單讀課本、填鴨式教學的現象廣泛存在,很多教師自己都不懂地圖,更不會使用地圖進行教學,課堂教學形式單調刻板,根本無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1.4 領導部門重視不足
當前,國家和地方對農村地區的教育重視度依然不足,對農村地區的地理教學重視度更加不足。特別是對農村地理教育支持力度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1、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鄉村初中基本沒有地理教學所需的教學掛圖、地球儀等基本教學工具,其它教學設備更無從談起,經費投入的不足嚴重制約了地理學科的生存和發展空間。2、地理教師缺少交流平臺。由于經費投入少,農村地區本就不多的業務進修、教學交流、觀摩學習機會一般只能用于“主課”教師,而地方教育部門主辦的教研活動往往都在城區學校,邊遠地區的農村老師很少有機會參加各種學習交流活動,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地理老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2 改善農村初中地理教育現狀的措施
地理課是初中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它對增進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愛國意識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我們必須重視農村地區的地理教育工作,大力改變農村地區的地理教育現狀,為培養具有環境觀、資源觀、全球意識的新時代公民努力。
2.1 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投入,為農村地理教學增加投入,增添基本教學工具和設備,有條件的地區要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逐漸縮小城鄉差別。二是提高農村中學的教師待遇,穩定農村教師隊伍。三是鼓勵城市骨干教師到基礎薄弱學校任教或兼職,制定向農村傾斜的政策,如放寬農村教師申報條件限制、給予農村教師申報優先待遇等。四是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進行 “支教”活動,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地區擔任教師,并在考研、考公務員上給予政策優惠。
2.2 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法支持地理教育教學
一是嚴格執行相關教育教學法律法規的要求,降低各學科難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教育行政部門要轉變觀念,同等對待各科教學。國家要改革考試制度,不將學科分成三六九等,或者整合課程大綱,對學科教學進行切實可行改革措施,切實重視地理教學。三是改變針對學校和教師績效評價方式。把普通義務教育學校和所謂名校(擁有過多優質生源)區別開來,“因材施評”。降低教學成績比重,加大“育人”權重。四是要切實重視地理學科教學,提高地理教師地位和待遇。鼓勵專業教師擔任地理教學工作,在進修學習、業務培訓、晉升職稱等方面,給予地理教師同等待遇和機會,條件合適的地區要制定地理學科骨干教師培養計劃,向農村地區傾斜,大力加強農村地區的師資培訓和培養力度。五是積極推動校園安全立法,不能因噎廢食,要鼓勵農村地區的學校和教師在做好安全工作的情況下,開展有針對性的地理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2.3 學校要重視地理教育
農村學校要真正轉變觀念,切實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科教學,盡力為地理學科教學配備專業教師,并為教師提供平等的學習培訓、職稱晉升機會,對地理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采取同等的績效考核和業務獎懲制度,學校要努力克服困難,為地理教學配備必須的教學設備。學校應當支持教師開展地理教研和教學實踐活動,努力提高地理教學
質量。
2.4 地理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農村地區地理教師要充分利用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時間,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維護自身的教學權利。要爭取學校支持,利用好,愛護好,管理好基本教學設備。地理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身體力行,善待地球,做學生的榜樣,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學習,努力提高學科教學水平。
2.5 加強地理教育科研
地理科學的特點之一是區域性,各級教育科研機構要開展適合本區域實際的學科交流活動,可就近建立地理實踐活動基地,根據本地區的地理特點開展學科交流和教學實踐活動。條件允許的地區可以根據本地情況組織編寫區域性地理教材,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
綜上所述,改變我國農村地理教育現狀需要靠國家,學校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農村地區地理教育工作者更要齊心協力,轉變觀念,充分利用學科特色,創新性地搞好學科教學工作,努力促進學科教學的發展,為培養新型創新性人才而做出地理教學工作者的應有
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