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孚昌
摘 要:本文首先簡要分析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幾大要素,提出工程監督管理中的癥結所在,最后根據問題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及措施,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
1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現狀分析
(1)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的依據方面。法律法規作為工程質量監督的基本依據,在當前看來,還存有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我國現行的質量法規 規章條款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說:一些條款內容在語言表達上不夠明確,不夠具體,過于籠統、抽象、原則,以至于在執行的層面上難以把握;某些條款規定在較好的層面上沒有達成一致,產生自相矛盾,在執行運用和遵守上令人無所適從;而一些條款在可操作性上有所欠缺,使得具體操作層面上的工作人員難以執行。
(2)監督工作的主動性欠缺。質量監督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依照:建設單位辦理質量監督手續質量監督機構針對建設單位的申報做開工前的監督準備 對工程建設參與各方的主體行為進行監督、對建設工程的實體質量監督、監督工程的竣工驗收、撰寫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報告并向備案部門遞交的過程開展的,從該程序的第一步我們就不難發現,質量監督工作在主動性上還有欠缺,對于建設程序不了解,或者法律意識淡薄的建設單位來說,他們有可能第一步工作尚未實施就開始了工程的建設工作,待到監督機構發現此類工程時,可能工程已經開始施工,有些潛在的問題已經埋伏在工程實體之中,經濟損失已經不可避免。
(3)監督工作的靈活性欠缺。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執行的標準是統一的,但這和在工作中的靈活性并不矛盾 遵從單一的監督程序是不適應于工程類型的多樣性存在的客觀事實的,根據建筑物建成后發揮的功效不同,建筑物呈現著外觀、結構、使用功能等種種不同。現行的監督工作的統一程序顯然在這方面考慮不足,如果默守這種程序性上的要求,而不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有所改變,那弊端顯而易見。在有限的工作人員與設備的基礎下,其資源還沒能得到合理地分配,那必然會導致某些工程的監督力度不夠,不能有效查出隱藏的工程質量隱患。
(4)監督工作的嚴密性欠缺。工程建設過程與某些行業相比是一個較為粗放的過程,但是就監督工作本身來說,卻是個很嚴密的工作。從制訂監督計劃開始到計劃的實行、完成,應該是一個科學嚴謹的閉合工作,但是在實際的操作層面上,還有待提高。有些監督機構對于具體工程制訂的監督計劃沒有針對性,各類工程均套用一種監督計劃;在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卻對整改結果沒有閉合措施;在提交備案部門的監督報告中更是千人一面,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應具體工程在監督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與結論。監督工作嚴密性還體現在對于工程質量的客觀描述上,在很多情形下,特別是在需要對工程做定量的描述時,往往缺乏必要的表達。通過目測、觸摸、聽音等相對原始的檢查方法容易發現表面的質量缺陷,卻難以發現隱藏在表面下的更深入的內容。
2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主要內容
在監督職能發生轉變的新形勢下,明確質量監督的內容和程序是確保質量監督工作一致性,統一質量監督方法的有力保障。具體為:確保工程質量的全過程受控;抓好工程的源頭;明確監督程序,改正監督方法。
3 我國建筑工程監督管理中目前存在的問題
(1)政府監督管理欠缺力度。當前我國政府對于建筑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監督管理力度不夠,發展觀念缺乏,執法不嚴,管理意識淡薄在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一些工程無視法定建設程序,在沒有辦理相關手續的情況下就盲目開工;一些工程建設單位的資質沒有經過嚴格審查就將工程層層轉包;一些工程施工圖紙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核就投入施工過程,一面是公益面進行設計,盲目追求工程進度,片面追求工程成本的節約,為建筑工程埋下了許多質量上的安全隱患 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因為我國的建筑市場經濟還處于初級階段,政府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管理。
(2)缺乏健全的法律條例,建筑市場行為不規范。建筑市場的混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健全的建筑法律法規 具體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建筑工程沒有按照規范條例進行設計和承建;施工企業醫保代管將工程層層轉包;建設單位在招標過程中故意壓價,或者是將整體工程分解之后分給多個企業,缺少規范的管理,工程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不少施工企業利用不正當的的手段攬下工程等等。
(3)片面追求工程進度而忽視工程質量。一個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施工進度應該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應該力求平衡,不能片面的將追求速度作為工程業績的表現形式,但是在我國的建筑工程建設中,主要的通病就在于不顧工程質量而一味的求速度 為了所謂的工程倒計時或者是某項檢查經常打破既定的設計進程,不管人員技術水平高低,不論工種,甚至將工程施工順序顛倒,一切只以工程進度為重,不顧質量問題。
4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改善對策分析
(1)保障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必要措施。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法律地位應得到加強,建筑產品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國計民生,千家萬戶,政府對于工程質量的監督必須要實行全面監督、全過程監督、綜合執法監督,作為保障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一個重要部門,其執法地位必須得到明確,要做到這點,政府就必須明確地直接授權給予質量監督機構,或以直接委托的方式賦予該機構以與其工作重要性一致的權限。
(2)突出監管建設參與各方質量行為。建設參與各方的主要質量行為有:必須遵守的法定建設程序;符合資質,資格管理的要求;企業內部應有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管理制度,企業應落實質量責任制度和質量追究制度;執行國家有關的技術標準和要求,嚴格執行現行的強制性標準;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的竣工驗收和備案制度,假設工程建設參與各方不能遵守以上的規定,僅僅依靠管理部門有限的人和有限的監督,工程質量的保證根本無從談起,建設工程參與各方責任主體應該明確其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自行控制,自行管理,在落實質量責任制的前提下,保證質量誠信;樹立質量為本的思想,落實質量保證措施;遵守必要的建設程序和技術管理程序;嚴格按照強制性標準的要求執行。
(3)突出涉及結構安全與使用功能的監督檢查。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出發點與最終的落腳點就在于消除各類危及結構安全和影響使用功能的隱患,那種胡子眉毛一把抓,結果什么也沒抓到的做法顯然與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的宗旨所違背,因此在抽查施工作業面時應加強對關鍵部位的重點監督所以從工程開始要將抽查的重點依次放在:1)樁基:地基處理的施工質量及檢測報告,驗收記錄,驗槽記錄;2)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等重要部位及有特殊要求部位的質量及隱蔽工程的監督檢測;3)幕墻工程:外墻粘飾面工程,大型燈具等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等;4)在抽查的過程中應隨機地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加強監督檢測,針對承重結構混凝土強度,受力鋼筋數量、位置及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現澆樓板厚度, 砌體結構承重墻柱的砌筑砂漿強度,安裝工程中涉及安全及功能的重要項目,鋼結構的重要連接部位進行抽檢。
5 結語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要想得到加強,就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探索,根據新時期提出的要求建立新的質量監督管理模式,規范工程質量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這樣才能提高建筑單位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才能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最終也才能讓用戶用得放心,企業才能獲得更好的效益。
參考文獻
[1]李旭偉.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探討[J].經濟師.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