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紅
摘 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今天的質量是明天的市場;且建筑工程投資巨大,生產周期長,事關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國家早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提出了“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因此,加強建筑施工企業的質量管理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本文提出加大質量管理力度,解決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建筑;施工;管理;質量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基建投資項目的不斷增加,建筑施工隊伍和建材生產企業也隨之大量發展。但由于對施工質量未能進行有效地管理,重大工程質量事故時有發生,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的損失和危害,也給社會帶來消極影響。因此,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對工程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這對統籌建筑施工全過程、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和優化建筑施工管理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1 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
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因素既有內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人、機械、材料、方法和環境五大方面。一是人的因素,主要包括領導者的素質及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等。近年來,我國建筑工程質量事故頻繁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甲方素質較低和行為不規范;施工人員素質較低也是影響工程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的建筑隊伍很大一部分是農民工,這些農民工缺乏專門的培訓以及基本的建筑知識,在施工過程中無法按照規范及規程操作,這必將影響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二是材料因素,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質條件。建筑材料的質量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建筑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質量也就不可能達到標準。在我國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有不少建筑材料的質量未能達到質量要求。三是機械設備因素,機械設備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備工具。現代化的施工離不開現代化的設備,設備的狀況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的質量和進度。同時,設備合理地使用,及時地維護保養是保證設備良好運行的關鍵。四是方法因素,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方法包括整個建設周期內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工藝流程、組織措施、檢測段、施工組織設計等。
2 建筑工程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
1 質量管理體制不盡完善。我國現行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體制是在舊體制的基礎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還存在著政企不分的狀況。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閉管理和內部監督體系,難以實行嚴格、公正的質量監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約機制。一些政府部門執法不力,導致行業內地方保護主義,使工程質量受到極大的影響。
2 施工企業法律意識淡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標準的頒布實施,既明確了建筑施工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明確了施工企業在工程技術、質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規范。但一些施工企業由于法律意識淡薄,法制觀念弱化,在施工活動中違反操作規程,不按圖施工,不按順序施工,技術措施不當,甚至偷工減料,由此造成工程質量低劣,質量事故不斷發生。
3 施工隊伍的素質低。在我國龐大的建筑隊伍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民工,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既缺乏必要的建筑基本知識,又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施工中很難做到按規范及規程操作。如某地區的住宅樓240mm厚的磚墻,竟然全砌成順磚,而無一皮丁磚;有的將懸挑的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的受力鋼筋綁扎在下面;有的陽臺地面高于室內地面;有的將外墻飾面磚的破磚貼在正面最明顯處等等。就目前情況而言,大部分施工企業的工人年齡老化,直接能在現場操作的人員很少。當前施工現場直接從事操作的人員中,90%以上是民工。在這種情況下,要把工程質量搞上去,必然有一定的難度。
4 建筑市場行為不規范。國家一方面將企業推向了市場,但另一方面市場法制又不夠健全,市場行為不規范,造成了市場的混亂。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無證或越級承建設計與施工任務的情況,仍屢禁不止;(2)施工企業將承建的工程層層轉包或者以包代管;(3)建設單位在招標中肆意壓價或將工程肢解后分包給多個施工企業承建,致使工程建設中施工企業各干各的,建設單位也不好管理,使工程質量遭受嚴重損害;(4)施工企業以不正當的手段承攬工程,或以低價中標簽證工補償等。
5 建筑材料的質量不能保證。工程材料質量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但目前不少材料的質量是不能保證的。如住宅工程中有85%是磚混結構,墻體材料還是以粘土磚為主,但卻有50%是不合格的;再如防水卷材SBS,由于一些生產廠工藝落后、設備老化,或是沒有生產許可證的作坊生產,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卷材自身耐久性差,有的使用 1~3年即老化而使防水失效。加之市場魚目混珠,使一部分劣質建材用于工程中。
3 改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措施
1 提高建筑企業人員素質。建筑施工企業人員有決策層、管理層和作業層等三個層面。人員的素質涵蓋參與施工活動的人群的決策能力、管理能力、經營能力、控制能力、作業能力及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控制工程質量,首先要從嚴格人員準入和提高人員素質抓起。施工人員必須樹立五大觀念:質量第一、預控為主、為用戶服務、用數據說話以及社會效益與企業效益并重的綜合效益觀念。
2 建立健全施工質量保證體系。施工企業者建立了質量保證體系,開展了內部與外部質量保證活動。從項目經理部到各施工隊,都應有設置專業質量管理人員,做到“上面有人抓,中間有人管,下面有人干”的要求。
3 加強建筑施工工程工序開展過程中的質量監控工作。(1)樣板制度的落實。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過設立控制點來超前控制工序質量,實踐表明實行樣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2)加大現場巡查力度,力爭掌握第一手資料,努力實現及時控制,對發生的問題務必做到早發現、早糾正,避免積重難返,避免大的返工損失。(3)對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動中的質量管理體系、樣品制度、獎懲制度的實施情況監控,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度,從而確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動在正常條件下進行,杜絕質量失控情況的發生。(4)監理工程師在質量監控中應注意的工作方法。
4 加強原材料質量管理。(1)提高采購人員的政治素質和質量鑒定水平,使那些有一定專業知識又忠于事業的人擔任該項工作。(2)采購材料要廣開門路,掌握材料信息,綜合比較,擇優進貨。進場材料、物資須在合格的供方廠家或有信譽的商店采購,所采購的材料或設備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材質證明和使用說明書。(3)施工現場材料人員要會同工地負責人、甲方等有關人員負責對現場設備及進場材料進行檢查驗收。
5 提高施工的質量管理水平。每項工程有總體施工方案,每一分項工程施工之前也要做到方案先行,并且施工方案必須實行分級審批制度,方案審完后還要做出樣板,反復對樣板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直至達到設計要求方可執行。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根據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對施工方案進行修改。也就是說,制定、修改、審核施工方案時,必須結合工程實際,從技術、管理、工藝、組織、操作、經濟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綜合考慮,力求方案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工藝先進、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質量、加快進度、降低成本。
4 結束語
建筑工程質量問題的影響因素非常多,涉及方方面面。但總結幾十年來的經驗,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要把工程質量管理好,必須有一個健全的、有效的質量控制管理體制。這個體制不外乎三個層次:一是政府加強監管,二是建設單位負責,三是建筑產品的直接生產者認真負責。這三個層次構成對整個工程質量進行控制、監督、管理的
體制。
參考文獻
[1] 建筑施工手冊[M].第四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