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以其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渠道廣泛、覆蓋率高、精準到達、性價比高、推廣方便等特點在現代傳媒產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也正反映在了當今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和文化館、美術館免費開放工作中,新媒體已經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新趨勢。
1 更惠民
廈門,2011年被確定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首批城市之一,廈門市文化館(美術館)則是創建工作的重要窗口。同時,根據文化部、財政部關于免費開放的文件精神,廈門市文化館(美術館)自2011年8月正式全面免費開放,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責無旁貸地開展免費開放工作。免費開放以來,共開設少兒舞蹈、少兒美術、中老年民間舞蹈、電鋼琴、吉他、國標舞等各類藝術免費培訓班62項、121個,受惠群眾約11.5萬人次;舉辦中國(廈門)漆畫展、廈門全國工筆畫雙年(邀請)展、百名最具影響力中國畫名家展、西藏唐卡展、李自健油畫新世紀巡展、首屆大漆作漆畫聯展、廈門與愛沙尼亞攝影作品展等公益性展覽108個,受益群眾約78萬人次;開展群眾文化藝術節、“溫馨廈門”廣場文藝演出、少兒趣味融合同樂會、少兒故事大王比賽、文化下鄉、文化進社區、文化進軍營等公益性文藝演出和賽事134場次,參與群眾約34萬人次;培訓教室等場地免費向社會開放,2011年以來共128家企事業單位、團隊、個人免費使用,受益者達2萬人次;舉辦“百姓健康舞”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550余場,參加群眾累計達17萬人次……,充分發揮了文化館、美術館的陣地作用和業務職能,極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然而,相對廈門2012年全市戶籍人口190.92萬人、常住人口367萬人這么一個人口比例,開展的工作仍存在局限性、片面性,因此,廈門市文化館(美術館)不滿足于現狀,如何擴大公共文化服務和免費開放的普及面和均衡性,著力思考并運用新媒體。
2009年,對廈門市文化館、廈門市美術館和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網站(www.xmwhg.com.cn)進行全新改版升級,并在幾年里,隨時對欄目、內容等進行調整、更換,使其更直觀、更豐富、更具有時代的特點。
2012 年10 月啟動了“數字文化館”和“數字美術館”建設工作,該平臺已于今年完成了設計、制作、資料收集、信息錄入和網絡管理等工作。現在市民只要登錄廈門市文化館網站,就可以嘗鮮“數字文化館、數字美術館”帶來的全新感受。此外,“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數據庫”也早于2010年就已投入使用。
2011年8月,開通新浪微博“廈門文化館_廈門美術館”,備受市民及兄弟單位的關注。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以及各類展覽、培訓、講座、研討會等活動消息實時發布在微博上,與粉絲交流,形成互動,并發布活動預告,提供活動咨詢,吸引更多人關注,讓這些活動與市民更貼近。
繼開通新浪微博后,市文化館又于今年開通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xmwhgxmmsg)。
借助這些新媒體平臺宣傳,廈門市文化館(美術館)有效拓寬社會公眾了解、參與文化活動的途徑,形成了市文化館(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網站、微博、微信三管齊下的服務和供給方式,豐富并活躍了宣傳手段。充分利用新媒體搭建了一個即時性強、信息量大的文化平臺,不僅加強了兄弟單位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擴大了親和力和社會影響力,還更加擴大了市民享受文化的權益,擴大了享受文化權益的市民圈,真正使文化更惠民。
2 更便民
廈門市文化館(美術館)免費培訓班每年分別于3月、6月和9月開班,即將開班的2013年第三期免費培訓正式將報名改為網上進行,有別于傳統的現場報名,市民無須頂著烈日出門,也不必擁擠排隊,只需坐在家中輕松點擊鼠標,便可在網上選擇青睞的免費培訓項目并報名,原本兩天的現場報名工作,僅在8月17日上午網上報名系統開放不到兩小時內就基本完成,不僅減少了大量的工作,還解決了以往報名時早上8點半開始,但很多人5點半就來排隊,現場人多擁擠,老同志、小孩多,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的問題。另外,廈門市文化館規定每個人每期最多只可報兩個項目,但有時候市民排隊報完一個項目,另一個項目就錯過了報名時間,而采取網上報名的方式,能讓老百姓更加便利、快捷的了解到開放多少項目和班次,哪些班次還剩名額可以報名,讓大家方便快捷、安全有序、從容不迫的報名,免除了心儀兩個項目卻不能同時報名的遺憾。網上報名的開通更好地體現了便民的原則。
日前,廈門市文化館(美術館)正著手完善“遠程輔導”,將免費培訓辦到市民家中,同時,已向相關部門申請立項,計劃于2014年啟動“文化館、美術館手機網站”、“手機客戶端”等數字化建設。據相關報道,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新媒體產業的總體市場規模將保持快速的增長,市場的平均增速超過35%。廈門市文化館(美術館)也將進一步運用新媒體,開拓“文化惠民、便民”新平臺。
作者簡介
蘇華琦(1979-),男,福建省漳州市,群文館員,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