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洛陽市政區地名及其音節構成和洛陽市政區多音節地名的特點,并以此為基礎論證了地名多音節化與城市化的一致性,以考察洛陽市地名的二元結構。
關鍵字:洛陽;政區地名;雙音節;多音節;城市化
1 前言
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游兩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偯娣e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9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70平方公里??側丝?85萬,其中市區人口207.7萬。
洛陽市現轄1市8縣6區。其中共設街道40個,鎮75個,鄉70個,產業集聚區1個,工業園區1個。截止至2011年底,洛陽市共有202個政區地名。(見附表)
我們考察政區地名,沒必要考察“鄉”、“鎮”、“街道”、“縣”、“區”等政區通名,只考察專名部門。由于漢語一個音節就用一個漢字表示,一個漢字基本上就是一個音節。所以,在敘述中有時用“音節”代替“字”,說單音節就是一個字,雙音節就是兩個字,多音節就是含3個或3個以上漢字,以此類推。
我們對這185個政區地名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梳理,以發現洛陽市地名的二元結構。
2 洛陽市政區地名及其音節構成
從音節構成看,洛陽市202個區、縣、鄉、鎮、街道名稱中,有4音節地名2個,3音節地名38個,雙音節地名161個,單音節地名1個。雙音節地名占絕對多數。如果只統計鄉、鎮、街道名稱,不計區、縣名稱的話,185個鄉鎮級地名中,4音節地名2個,3音節地名38個,雙音節地名145個,沒有單音節地名。不管從哪個角度統計,結果都是,雙音節地名超過地名總數的78%。雙音節地名是主流,可以說專名部分基本上是雙音節的。
就3音節地名而言,40個街道名稱,就有26個3音節地名,所占比例為65%; 70個鄉的專名中,有6個3音節地名,所占比例8.6%;75個鎮的專名中,有6個3音節地名,所占比例為8%。街道名稱中,3音節地名的比例高達65%,而鄉鎮名稱中的3音節地名的比例卻很低。從街道、鄉、鎮名稱的3音節數量所占各自總量的比例來看,呈遞減趨勢。
就雙音節地名而言,40個街道名稱,有26個雙音節地名,所占比例為30%;70個鄉的專名中,就有64個雙音節地名,所占比例91.4%;75個鎮的專名中,有69個雙音節地名,所占比例為92%。從街道、鄉、鎮名稱的雙音節數量所占各自總量的比例來看,呈遞增趨勢。
而且,鄉、鎮、街道就行政級別而言,同屬一個級別。就地名的音節數量來劃分,明顯是兩個層次,街道是一個層次,鄉、鎮是另一個層次。加上原來4音節地名,分為多音節地名和雙音節地名作比較,可以得出:街道的多音節地名比例是街道名稱總量的70%,而鄉鎮的多音節地名比例卻不到鄉鎮名稱總量的9%。街道的多音節地名比例是鄉鎮地名多音節比例的近10倍。
而雙音節地名的情況剛好相反。街道的雙音節地名比例只有街道地名總量的30%,而鄉鎮的雙音節地名比例卻高達91%以上。
所以,街道名稱的音節數與鄉鎮名稱的音節數有明顯的不同:1. 鄉鎮的雙音節地名幾乎一統天下,而多音節地名卻十分稀少,二者差距懸殊;2. 街道的雙音節地名和多音節地名各占一片天地,二者比例為1:3。
本是同一個行政級別的鄉鎮名稱與街道名稱,在音節數量上差距如此之大,這是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的地方。
3 多音節地名的特點
(1)在40個街道地名中,多音節地名占了28個,其專名格式類型如下:1. XX+路(21個);2.XX+隅(4個);3.人文環境:徐家營、金谷園、龍門石窟。
毋庸置疑,洛陽地處中原,平坦的中原地勢使得洛陽城市建設與規劃也頗具條理性,道路橫平豎直,房屋錯落有致。那么轄區的劃分也多以主干道路為參考坐標,例如:長春路街道、珠江路街道、南昌路街道等。那么,我們可以推斷這21個“XX+路”的專名命名也只有在市中心或者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帶才能出現。
“隅”,《漢語大詞典》:“角,角落。《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沈從文《失業》:‘新近接事不久的長途電話局管理員大忍,坐在墻角隅,管著那個傳遞文明的古怪機器?!睆摹稘h語大詞典》的解釋中,不難發現,無論是先秦時期的《詩經》還是現代文學作品,“隅”字都表示城墻角,與城市規劃命名是密不可分。與“XX+路”不同的是,這4個“XX+隅”的地名指的是洛陽城的四角,但也屬于城市范圍。
古代諸侯為解決軍糧之需,采取了組織人力墾荒屯田措施。其形式有兩種:一是駐軍,以營為單位,每營六十人,邊打仗邊生產;二是招民,以屯為單位,每屯五十人,只生產不打仗。由此可知,“徐家營”便是當年的駐軍之地,久而久之,形成聚居部落延續到現在?!敖鸸葓@”和“龍門石窟”是歷史文化遺產,隨著旅游業的開發,所處之地人口集中,因此以“金谷園”和“龍門石窟”命名所處的區域。金谷園處在今洛陽老城東北7里處,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城南6公里處,所在區域里市區較近,因此也劃入城市規劃中。
(2)在145個鄉鎮地名中,多音節地名只占了12個,其專名格式類型如下:1.XX+村、屯、莊;2.人文環境:小浪底、白馬寺、獅子廟、赤土店、木植街(村);3.地理風貌:香鹿山、花果山、首陽山、十八盤。
“村”,《漢語大詞典》:“村莊。 晉·陶潛《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屯”,《漢語大詞典》:“村莊?!俄n非子·外儲說右下》:‘王因使人問之何里爲之,訾其里正與伍老屯二甲?!薄扒f”,《漢語大詞典》:“村莊;郊野的住宅、別墅。 唐·杜甫《懷錦水居止》詩之二:‘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庇纱丝芍?,“村”、“屯”“莊”這三個字在《漢語大詞典》中的解釋都有“村莊”的意思,那么,用“XX+村、屯、莊”命名鄉鎮理所當然。
小浪底、白馬寺、獅子廟等作為人文景觀所熟知,是該地區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以這些名字命名所處地區也在情理之中,又由于他們離市區較遠,所以被劃為鄉鎮。
同樣地,香鹿山、花果山、首陽山、十八盤等地理風貌名稱也被用在鄉鎮的命名中。
(3)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XX+路、隅”等的多音節專名形式命名的是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區,而“XX+村、屯、莊”等多音節專名形式命名的是城市化程度不高的郊縣地區。
4 地名多音節化與城市化的關系
筆者將1市8縣6區各管轄的街道、鄉鎮名稱按雙音節和多音節分開,算出他們的比率,并按多音節降序依次排列如下:澗西區(13.30%,86.70%)、西工區(30.00%,70.00%)、老城區(50.00%,50.00%)、吉利區(50.00%,50.00%)、洛龍區(69.20%,23.80%)、新安縣(83.40%,16.60)、宜陽縣(84.30%,15.70%)、欒川縣(85.70%,14.30%)、瀍河回族區(87.50%,12.50%)、孟津縣(90.00%,10.00%)、汝陽縣(92.90%,7.10%)、偃師市(92.90%,7.10%)、嵩縣(93.80%,6.20%)、洛寧縣(100.00%,0)、伊川縣(100.00%,0)
筆者利用互聯網搜集到1市8縣6區城鎮人口數量和總人口數量,算出城鎮人口比重,并按城鎮人口比率降序依次排列,如下:澗西區(91.90%)、西工區(88.20%)、河回族區(79.40%)、老城區(72.60%)、吉利區(72.40%)、孟津縣(36.01%)、洛龍區(23.40%)、新安縣(22.72%)、欒川縣(21.40%)、偃師市(15.70%)、洛寧縣(15.20%)、嵩縣(14.50%)、宜陽縣(13.40%)、汝陽縣(11.63%)、伊川縣(10.70%)。
我們把兩個排序并列起來看,會發現:澗西區、西工區、伊川縣的兩個排名相同,分別據第1、2、15位;老城區和吉利區的兩個排名僅差一名,即老城區和吉利區的多音節排名為第三、第四,其城市人口比重排名為第四、第五;其余像新安縣、欒川縣、洛寧縣的排名二者相差不大。城鎮人口比重排序與地名多音節比率排序存在一致性,這說明,多音節地名越集中的區域,都市化程度也就越高,同樣地,雙音節地名越集中的區域,城鎮化程度就越低。多音節地名與雙音節地名之比,大體反映了該區域城市與鄉村的二元格局比??梢灶A見,隨著鄉村的進一步城市化,將來地名的演變趨勢將是多音節地名進一步增加,而雙音節地名逐步減少。
5 總結
本文先后討論了洛陽市政區地名及其音節構成和洛陽市政區多音節地名的特點,并以此為基礎論證了地名多音節化與城市化的一致性,得出了“多音節地名越集中的區域,都市化程度也就越高”的結論,揭示了“多音節地名與雙音節地名之比,大體反映了該區域城市與鄉村的二元格局比”這一現象。
參考文獻
[1]陳文彬. 中原地名“營”與“屯”的由來[J].中原地理研究,1984.
[2]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Z].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
[3]洛陽市西工區人民政府http://www.xigong.gov.cn/rkjj/3740.jhtml
[4]孟津縣人民政府http://www.mengjin.gov.cn/webfiles/zjmj/qhrk/quhuarenkou_118.html
[5]新安縣人民政府http://www.xinan.gov.cn/xa/xagk/xaxq/rkgk/webinfo/2007/11/1194494478609475.htm
[6]汝陽縣縣人民政府官網http://ry.ly.gov.cn/jbgk.jhtml
[7]龍騰中州———河南省偃師市新農村印象http://www.lnjn.gov.cn/special/xingnongchun/baiqiangxianfengcai/2006/5/55037.shtml
[8]洛陽日報http://lyrb.lyd.com.cn/html/2007-10/15/content_340872.html
[9]欒川縣人民政府http://www.luanchuan.cn/
[10]旅游發展規劃系列之一:河南嵩縣http://www.town.gov.cn/csgh/201111/18/t20111118_476647.shtml
[11]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貿易投資洽談會http://www.chinafair.org.cn/china/Item/Project_23020c.html
[12]洛寧縣人民政府官網http://www.luoning.gov.cn/ZJLN/about.aspx
[13]伊川政協 http://yczx.yichuan.gov.cn/Article/ShowInfo.asp?ID=634
[14]吉利區國土資源局http://www.jlgt.gov.cn/zwgk10/jlgtj_7426.html
[15]洛陽衛生網http://www.lyws.gov.cn/
作者簡介
宋思佳(1988—),男,河南洛陽人,四川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2011級漢語言文字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