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剛 江莉蓉


摘 要:本文首先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簡單介紹,然后對湖北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SWOT分析,得出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對策,并提出相關發展建議。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 ;SWOT分析;發展戰略
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全國甚至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并且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著未來產業和科技發展的新方向,體現了當今世界知識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潮流。在國際經濟發展的宏觀背景下,湖北應當采取一系列的對策措施,以促進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進而促進湖北經濟跨域式的崛起。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是支撐我省跨越式發展、體現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支點作用的必然選擇,也是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構筑我省發展新優勢的迫切需要。
1 戰略性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礎上,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體現當今世界知識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發展潮流,目前尚處于成長初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對經濟社會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的產業。 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征,立足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2 湖北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SWOT分析
湖北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除了借鑒分析經濟較發達省市的經驗外還要對自身有明確的定位,只有對自身進行深入剖析才能了解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現狀及對策。下面將對湖北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SWOT分析,具體表現為優勢分析、劣勢分析、機遇分析以及威脅分析。從以下四個角度出發,分析湖北如何克服不足,抓住機遇,對培育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工業結構轉型升級以及帶動經濟快速增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 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對策及建議
3.1 發展對策
根據SWOT分析法對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的定性分析如上圖3所示,我們可以得出關于湖北新興產業發展的SO戰略、WO戰略、ST戰略和WT戰略。
1.SO戰略
(1)緊緊抓住機遇,加大扶持力度;
(2)利用區位、科教優勢等一系列優勢發展產業新優勢;
(3)產學研緊密結合,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4)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不能忘記對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2.WO戰略
(1)加快高新產業發展步伐,重點扶持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項目,才能產生有優勢
的規模效應;
地方政府應該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引導資金市場進入;
充分利用科教優勢,探索出產業的商業模式;
(4)利用優勢克服劣勢,加大支持,打造“美麗湖北”。
3.ST戰略
(1)利用現有優勢積極開拓新市場;
(2)加強新興產業的市場培育;
(3)競爭中求生存,突出特色產業;
(4)加強周邊區域乃至全國戰略產業基地的交流與溝通。
4.WT戰略
(1)努力進行市場開拓與各方面的合作,例如與金融機構的合作,認清發展方向;
(2)財政主要支持市場前景好以及需要重點培育的企業;
(3)集中力量支持科技和產業基礎較好的武漢;
(4)加強各地人才交流,優勢產業的溝通學習。
目前,湖北新興產業的發展既有優勢又有劣勢,并且機會與風險同在。湖北新興產業想要快速健康發展下去,就必須理論聯系實際,了解新興產業的發展周期、發展現狀以及現階段發展水平。與此同時更要緊緊抓住機遇,利用其優勢力量來克服產業發展環境中的威脅因素。湖北新興產業的發展還要立足本省實際情況,量力而為,切勿盲目跟風,通過學習和借鑒其他地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經驗,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戰略。
3.2 建議
針對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其他經濟較發達省份的對比分析及自身的SWOT分析,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給予一定的建議。
1.因地制宜,優化布局
目前湖北確定的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國家重點發展的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名稱完全一致,這樣做有利有弊。好處是上下對口,有利于爭取中央有關部委支持。弊端是缺乏湖北特色,容易因與其他省產業布局雷同而導致惡性競爭。應該從湖北省情出發,為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結構布局,揚長避短,最好將文化創意產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也列為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首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而湖北作為一個文化大省,目前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已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4.4%,逼近支柱產業的門檻值。重點培育文化創意產業既可彰顯湖北在文化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優化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結構,又能加強經濟與文化的結合,加速實現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其次,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的技術含量高,市場需求旺盛,產業鏈長,發展潛力大,特別適合湖北這樣一個處于工業化進程中期的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湖北在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方面又有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重點培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不僅能夠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而且還能有效促進
就業。
2.典型培養,重點扶持
首先,湖北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宜遍地開花,應首先集中力量支持產業和科技基礎較好的武漢,使之成為中部地區乃至全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排頭兵。武漢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兼有科技、產業、區位和政策優勢。支持武漢成為中部地區乃至全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排頭兵,不僅有利于帶動湖北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加速湖北由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的跨越,而且有利于加快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進程,有利于強化武漢在“支點”建設中的支點地位。其次,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以園區為依托,充分發揮園區特別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集聚、引領和輻射效應。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目前我國業績最好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國務院又賦予其若干先行先試的權力我們應抓住機遇,將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進一步促進各種創新要素向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聚集。
3.自主創新,產業升級
首先要加強自主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必須從一開始就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走創新驅動的路,切實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要進一步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技術研究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支持的力度,并做好相關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其次要進行產業升級,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在一定條件下,傳統產業可以轉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湖北作為一個傳統工業大省,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不僅要做大做實做強高新技術產業也要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產業,使部分傳統產業“脫胎換骨”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但要注意不論是產業升級還是延續傳統產業都要注意保護環境,切勿以犧牲環境作為發展的代價,全力以赴共建“美麗湖北”。
4.加強宣傳,促進交流
中央在湖北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新聞媒體等是推動湖北科學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發展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依靠對象。首先要通過中央在鄂新聞媒體進一步加大對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宣傳,為湖北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營造更加良好的輿論環境。其次要加強中央與湖北本省的交流學習,通過聘請專家來湖北視察指導或派遣人才進京進修等方式來交流學習,及時了解中央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動態,學習最新技術,促進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