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冰華 陸 俊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圖書館 湖南長沙 410205)
閱讀關系到一個民族的興盛和進步。開展全民閱讀已逐漸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公共文化政策。隨著閱讀媒介的數字化,數字閱讀方式日益成為潮流。為了順應這一時代發展的潮流,全國各大高校都紛紛建立起了數字圖書館。然而,當前高校數字圖書館的應用并未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其閱讀推廣工作有待優化。本文試圖通過對目前高校數字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現狀進行調查,從而了解高校數字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一系列改進策略,以期為優化高校數字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提供參考。
為了全面客觀地了解我國高校數字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現狀,2012年3月到7月,筆者選擇841所本科院校作為重點調查對象,從這些高校的門戶網站以及數字圖書館信息門戶入手,通過網絡調查、電子郵件咨詢、電話咨詢等方式對各館數字資源建設、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閱讀推廣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調查,并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由于有102所高校網站因權限、網絡等問題無法訪問,最后只收集到739所高校的調查數據。
首先,從數據庫總量來看,由圖1可知,大部分高校數字圖書館的數據庫館藏量集中在(20-39)和(40-59)這兩個區間段。9%的高校數據庫總量在100以上,都是985或211工程大學。近14%的高校數字圖書館數據庫館藏量不到20,這些高校數字圖書館大多是由于缺乏資金支持,數字圖書館建設理念較為落后,以及相應的技術管理人才較為貧乏。

圖1 數據庫數量分布
其次,從數據庫類型來看,所調查的739所高校共引進中文數據庫25003個,遠遠超過外文數據庫的9248個,但在所調查的112所985和211工程大學中,中文數據庫總數為3895個,外文數據庫總數為6632個,外文數據庫數量明顯多于中文數據庫。
最后,從數據庫來源來看,數據庫來源一般分為購買、自建、試用三類。圖1的數據只包括購買和自建的數據庫數量。試用數據庫試用時間較短,一般只有3-6個月,數字圖書館無長期使用權限,故排除在統計結果外。所調查的高校數字圖書館自建特色數據庫總量為2107個,占數據庫總量的6%,平均每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數量為2.85個,而平均每個圖書館購買數據庫數量為43.49個,數據庫自建量遠遠低于其購買量。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建立了本校的學位論文數據庫和隨書光盤數據庫。
首先,從網絡覆蓋范圍來看,在調查的所有高校中,科研、辦公地點已經聯網的比例為100%,教室已經聯網的比例為96.7%,教工宿舍已經聯網的比例為95.8%,學生宿舍已經聯網的比例為79.4%。在校園內鋪設有無線網絡的比例為58.3%,但無線網絡覆蓋范圍狹窄,平均覆蓋率不足10%(覆蓋率=覆蓋人數/在??側藬?。采用VPN技術實現校外訪問校內資源的高校比例為37.4%,但這一服務目前基本上只對高校教師和研究生開放,其他學生不具備訪問權限。
其次,從網絡訪問終端來看,在教學、科研、辦公區域,教師用電腦的配備率為1臺/人。高校為研究生提供有專門的學習、科研場所,電腦配備率為1臺/人。學生訪問數字圖書館,除了使用自己的電腦外,只能去學校機房和電子閱覽室。學校機房只在上課時間向學生開放,因此,對于其他學生來說,能夠自由訪問數字圖書館的地方就是電子閱覽室。經調查顯示,高校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建設率為100%,但容量不大,平均每所高校電子閱覽室的學生容量大約300人左右,平均覆蓋率不足12%。
最后,從網絡訪問速率來看,約36.4%的高校網速一般,約近三成的高校網速可以,約34.2%的高校校園網網速較慢。
首先,從活動類型來看,高校數字圖書館采取的閱讀推廣類型主要有文獻檢索與利用選修課、新生入學培訓、電子教案、有獎知識競賽、數據庫講座五類。其中,開辦文獻檢索與利用選修課的高校占比89.4%,開展新生入學培訓的高校占比91.4%。絕大部分高校都選擇將相關數據庫使用的電子教案直接掛到圖書館網站供讀者下載學習,這一比例高達86.5%。有獎知識競賽比例較低,為62.4%。數據庫講座是閱讀推廣的重要形式,開展比例為100%,但是開展頻次各異。數據庫講座的形式主要有“一小時講座”和“預約講座”。
其次,從開展頻次來看,由于選修課和入學培訓都是一年一次,在這里主要統計數據庫講座和知識競賽這兩類閱讀推廣活動開展的頻次。將數字資源的閱讀推廣當成常態化活動每學期不定期開展的高校比例約為12.2%。絕大部分高校是以“讀書月”或“讀書節”的形式集中在某個時間段開展,其比例為61.5%。還有約26.3%的高校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頻次極少,一個學期才有1-2次講座或競賽,這些高校圖書館不僅數字圖書館建設落后,并且閱讀推廣意識十分淡薄。
最后,從讀者參與度來看,約39.3%的高校認為讀者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積極性一般,約26.4%的高校認為讀者參與活動積極,還有約34.3%的高校認為讀者參與不積極。
調查數據發現,絕大部分高校數據庫館藏量嚴重不足,館藏量在(20-59)之間的高校占了66%,并且還有14%的高校數據庫館藏量竟不到20。數據庫館藏主要由購買數據庫和自建數據庫兩部分組成。購買數據庫成本高昂,很多高校由于資金的限制,在數據庫的購買上受到一定的約束,而自建數據庫是緩解高校資金壓力,解決數據庫建設問題的一大有效措施。但是從目前來看,高校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狀況并不樂觀。全國739所高校自建數據庫總量2107個,僅占數據庫總量的6%,平均每所高校自建數據庫不到3個,并且自建數據庫質量不高,最普遍的自建數據庫是本校的學位論文數據庫和隨書光盤數據庫。在調查的各高校圖書館自建的數據庫中真正具有較高價值、形成特色的寥寥無幾。這說明絕大部分高校在數據庫建設方面過分依賴于購買,自建數據庫意識淡薄、水平低下;數據庫類型發展極為不平衡,除985和211工程大學外,絕大部分高校對外文數據庫不夠重視,中文數據庫以73%的絕對優勢遠遠超過外文數據庫。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相比于中文數據庫,外文數據庫能讓科研工作者接觸到國際領先的科學研究理論和科學技術與方法,具有更高的科研價值,當前高校數字圖書館應加強外文數據庫的建設。
由于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目前高校數字圖書館都是建立在校園網內,校園網成為高校師生讀者訪問數字圖書館的通道。
就目前網絡建設情況來看,網絡覆蓋的廣度還有待進一步拓展。目前在教師教學、科研、辦公、教工宿舍區域基本已全面覆蓋校園網絡,還有少部分高校建立了VPN校外訪問系統,教師訪問數字圖書館的網絡需求已基本滿足。但學生訪問數字圖書館的網絡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還未能滿足。目前校園網在學生宿舍的覆蓋率只有79.4%,這說明還有20.6%的高校學生不能在宿舍訪問數字圖書館,而無線網絡的覆蓋率極低,電子閱覽室的規模也遠遠不能滿足在校學生的需求。并且,學生每年至少還有1/4的時間(寒暑假)不在校內,而當前建立VPN校外訪問系統的高校比例只有37.4%,除部分教師和研究生外,絕大部分學生無校外訪問權限。這說明,當學生不在校園,則無法使用數字圖書館學習和生活。
網絡訪問速度也是高校讀者訪問數字圖書館的又一大瓶頸。只有近三成的高校讀者對校園網訪問速度表示滿意,有高達七成的高校讀者持一般或不滿意的態度。網絡訪問速度影響高校讀者使用數字圖書館的效率和效果,影響高校讀者訪問數字圖書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高校急需解決網絡訪問速度問題,提高讀者網絡使用效率。
閱讀推廣活動是數字圖書館進行自我宣傳的工具。只有不斷進行閱讀推廣,才能使高校讀者養成閱讀習慣,建立閱讀文化。這不是一兩次閱讀活動就可以做到的,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和積淀。從調查情況來看,只有少部分重點高校比較重視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而絕大部分高校數字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呈現明顯的階段性,有的是在一年中的某月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有的是在每個年度開展閱讀推廣活動。閱讀推廣活動往往是以“讀書月”或“讀書節”的形式集中在某個時間段開展,一般持續1個月左右。很多高校圖書館把閱讀活動的開展與行政業績掛鉤,這就使得閱讀推廣活動形式化現象嚴重,影響了閱讀推廣活動的效果。
此外,閱讀推廣活動讀者參與度整體不高。這一方面由于閱讀推廣活動的宣傳力度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讀者對推廣活動內容的興趣不大,閱讀推廣活動效果不佳。在文獻檢索與利用選修課和新生入學培訓中,只對數字圖書館的使用做淺顯的介紹,起不到較好的閱讀推廣效果;講座、知識競賽這類活動形式枯燥、乏味,難以激起讀者的興趣。還有很大部分高校直接將電子教案上傳至網絡,供讀者下載使用。這種被動的推廣方式,不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起不到推廣的效果。閱讀推廣更多的應該是以主動的形式向讀者推送信息,將豐富多彩的知識內容送至讀者面前,吸引讀者的眼球,調動讀者的積極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這才是閱讀推廣應該取得的理想效果。
通過強有力的宣傳,使高校讀者認識閱讀的重要性,了解數字圖書館的魅力,從而使讀者主動參與到數字資源的閱讀當中,體驗閱讀帶來的樂趣,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數字閱讀氛圍。
數字資源是數字圖書館的立館之本,也是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基本條件。高校數字圖書館要結合自身特點及其讀者的閱讀傾向,建立合理的數字資源配置體系,保證數字資源館藏能夠充分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1〕雖然各館情況不同,其辦館條件和資源建設經費也多寡不均,但圖書館都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則是共同的。因此,高校應將購買數據庫和自建數據庫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以購買為主,自建為輔,充分利用本館優勢資源,建立本館特色數據庫;同時,對本館信息資源進行深度加工,開發高質量的二次或三次文獻信息資源,滿足讀者深層次信息需求。根據重點學科、重點課題,對國內外該研究領域的新觀點、新思潮、新動向進行跟蹤、提供定性、定量的專題報告和論點匯編,以輔助科研?!?〕加強與各高校、各組織機構之間的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通過館際互借、文獻傳遞、聯合參考咨詢、聯合建庫、集團采購等方式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在緩解資金短缺問題的同時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充分利用公共網絡信息資源,加強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與開發,建立學科信息門戶,為讀者提供統一的檢索入口和服務平臺,有效提高網絡信息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4〕
網絡是讀者訪問數字圖書館的唯一通道,只有將網絡通訊設施建設完善,才能真正做到讓數字圖書館走向讀者、貼近讀者,才能實現數字圖書館的廣泛應用。
加強校園網建設,尤其加強校園網在學生公寓的建設,這樣既可以方便學生獲取數字資源,又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的電腦,節約學校訪問終端的建設開支。在經濟、技術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無線網絡的靈活性,盡最大可能將校園網絡鋪設到可以鋪設的范圍,為讀者營造良好的網絡服務環境。同時,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管理和維護,通過更新網絡設備、改造網絡拓撲結構、引進先進網絡應用技術、增加網絡帶寬等方式改善校園網絡訪問速度,提高讀者網絡使用效率?!?〕
加強VPN等網絡技術建設,突破地域的限制,服務身處校園網外的高校師生讀者,從而實現公網用戶的遠程訪問。
數字圖書館應從館員自身抓起,提高館員對閱讀推廣工作的認識。只有館員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才會盡全力推動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強有力的人力資源隊伍是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強力助推器,圖書館應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面對各類型讀者的專業的閱讀推廣人才,全面的指導并服務于讀者閱讀,使讀者能夠有針對性、快捷地獲得閱讀信息,由此培養讀者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推廣活動應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制定完善并且長效的計劃,構建常態化的閱讀推廣活動機制,應避免如“讀書月”一樣定時來,定時走,而應長年常態化地貫穿于讀者閱讀活動之中。閱讀推廣活動的內容形式應充分考慮讀者的興趣和意見,除專題講座、知識競賽等形式外,還應開創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廣大讀者參與,使閱讀推廣活動的效果最大化。譬如,可以采取博客、微博、播客、維基、社交網絡和內容社區(如豆瓣、優酷)等社會化媒體進行閱讀推廣;還可以采取電子閱讀器借閱模式,通過電子閱讀器外借,推動電子圖書的閱讀,有效提高數字圖書館文獻的使用率;跟隨3G網絡時代發展潮流,開通移動圖書館服務,讓讀者利用智能手機、Kindle、IPad、PSP等移動終端設備訪問圖書館數字資源,充分利用讀者碎片化時間,進行有益的閱讀?!?〕
數字圖書館的閱讀推廣還應建立起評價與反饋機制,對每次閱讀推廣活動的成敗得失進行總結。〔7〕通過問卷調查、電話采訪、讀者座談等方式從讀者那里獲取反饋信息,并通過科學的測評手段評估閱讀推廣活動,找出活動開展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只有在一次次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與教訓的總結當中,才能揚長避短使閱讀推廣活動日趨成熟,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稿時間:2012年8月)
1.呂學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研究.吉林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11
2.習衛妮.我國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調查研究.圖書館工作研究,2009(10):71
3.婁策群,卜冰華,楊小溪.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互利性分析及優化研究.情報科學,2010(11):1609-1611
4.劉曉崢,胡帆.基于學科信息門戶的網絡信息資源整合.科技信息,2010(4):87
5.陳錦斌.如何改善校園網網速談.電腦知識與技術,2005(8):26-28
6.謝蓉.數字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研究.圖書館論壇,2012(5):23-27
7.鄂麗君等.高校圖書館基于區域圖書館聯盟開展閱讀推廣的探討.圖書館建設,201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