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堯
(長春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啦啦操起源于美國,距今有100 多年的歷史,現已有近5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啦啦操運動,參加人數高達1000 多萬。如今啦啦操已風靡世界,成為一項全球性的體育運動。啦啦操以其獨特的觀賞性、時尚性在全國各大高校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目前我國開設啦啦操選項課程的學校屈指可數,課程的理論研究和啦啦操的技術發展還處于摸索階段。本文調查了啦啦操運動在吉林省高校開展的狀況,針對調查結果分析限制吉林省啦啦操運動發展的原因,促進我省體育教學改革的進展。
選取吉林省內長春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北華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吉林工商學院、長春工業大學六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師生作為調研對象,對啦啦操運動的開展現狀、學生的認知狀況、價值等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1.2.1 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內容,查閱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等數據庫和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資源,查找并整理有關啦啦操運動以及課程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文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1.2.2 問卷調查法
就吉林省高校啦啦操開展的現狀等相關問題,設計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針對上述6所高校師生發放。其中發放教師問卷60 份,回收有效問卷56 份,回收率為93%;發放學生問卷400 份,回收有效問卷350 份,回收率87.5%。
1.2.3 專家訪談
請教省內外專家,了解開展啦啦操課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與調查對象接觸、交流,了解學生對啦啦操的認知情況。
1.2.4 數理統計法
利用Wps2012excd和Spss11.5 統計軟件對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從而為吉林省高校體育啦啦操課程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
啦啦操在我國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2000年美國啦啦操協會主席來到廣州講學,擴大了啦啦操在我國的影響力;2001年9月28日至9月30日廣州舉辦了“統一冰紅茶迎九運會啦啦操挑戰賽”,這是國內的第一屆啦啦操比賽,它的成功舉辦為啦啦操在我國的興起奠定了基礎;2006年我國開始選拔啦啦操隊伍參加世界啦啦操錦標賽,中國啦啦操隊伍正逐漸走向成熟,并與國際接軌。2010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體育運動管理中心指定了《全國啦啦操規定套路》,并在全國推廣。據調查目前在我國開設啦啦操課程的高校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數存在于專業的體育院校中,如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院、廣州體育學院等,只有這類院校進行對外的學習和訓練。其他院校啦啦操隊都是臨時組建的,在學校并未設置啦啦操課程,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啦啦操快速、健康發展的進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啦啦操運動只有在校園大力推廣,才能達到真正的普及。通過資料發現啦啦操運動在我國兩廣地區高校開展得較普及,從參賽隊伍的整體實力和教練水平看,廣州、武漢、廣西地區的發展較好,東北地區的高校啦啦操競賽參與項目總體水平較低。
通過走訪和調查,目前吉林省內高校并未開設啦啦操選項課,只有個別院校將啦啦操運動穿插到健美操選修課的教學中。調查得知,其主要原因為領導重視不夠,學校不具備專業師資力量、教學硬件不足、社會對啦啦操運動認知不足等。
表1 大學生了解啦啦操的認知分析(N=350)
由表1 可見,吉林省高校學生對啦啦操運動的認知情況較差。回收的350 份有效問卷顯示:對啦啦操運動非常了解的僅有3人次,占總人數的0.8%;一般了解的有42人次,占總人數的12%,僅僅知道而已的有293人次,占總人數的83.7%;不了解啦啦操的有12人次,占總人數的3.4%。說明啦啦操運動雖然引了大學生的注意,但在吉林省熟悉它的大學生較少。
表2 大學生知道啦啦操的途徑統計(多選)
從表2 的數據可以看出,60%以上的學生通過媒體、新聞、網絡信息認識了啦啦操項目,10%的學生通過報刊雜志對啦啦操進行了解,通過學校了解啦啦操的僅有5%,可見大部分高校還沒有把啦啦操引入體育課堂,且對啦啦操的宣傳較少,大多數學生都沒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這項運動。只有每年的運動會,各院校會以單位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表演比賽,為競技運動員助威,且擔任指導的多為學生會成員,極少有專業教師參與指導與編排。
表3 大學生參與和學習啦啦操的意愿(N=350)
有85.4%的大學生對啦啦操運動感興趣,并認為有必要在學校體育課中開設啦啦操課,只有5.1%的學生不愿意參與啦啦操課的選修。在接受調查的350人當中有9.5%的學生持觀望態度。詳見表3。
表4 吉林省教師對開設啦啦操選項課的可行性情況統計分析(N=56)
通過表3 我們可以看出,有92.9%的教師認為在體育教學中開設啦啦操選項課是可行的;4%的教師不確定開設啦啦操選項課是否可行,其主要考慮到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認識能力、校內場地進展等問題。
結合表3和表4 可見,有超過85%的學生和教師都認為啦啦操進入高校體育教學課堂是有必要且可行的。
啦啦操、健美操、體育舞蹈、藝術體操、街舞等體育運動項目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喜愛,這是因為這些項目不僅具有健身價值,而且具有美育價值。
2.4.1 啦啦操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
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園文化,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豐富多樣的校園生活可以塑造學生的人格。學生會被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感染,從而感到心曠神怡、神清氣爽。學校通過各種體育比賽、體育藝術活動來豐富校園文化,培養學生進取心與勇于接受挑戰的能力。激情四射的啦啦操可以增添學校文化的組織形式,它以表演、競賽等形式存在于校園中,以其獨具的感召力和動感活力,吸引著大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啦啦操運動是快樂體育的傳播者,在校慶、開學典禮、球類賽場、田徑運動會等大型活動上啦啦操隊員以極富感召力的口號和激情活力的表演,向觀眾傳播著體育的魅力,使運動員把緊張的肢體競技對抗轉化為使人精神振奮的娛樂項目;也可以使觀眾受到感染,與隊員之間產生互動,激發觀眾的情緒,調節賽場的氣氛,從而增進學生的凝聚力。啦啦操運動把校園體育文化帶動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推動了校園文化的發展,促進了和諧校園的建立。
啦啦操把學生們聚集在一起,精心設計編排、組織演練,為共同的目標而奮斗,不僅增強了學生團結協作、相互支持和相互鼓勵的意識,也有助于對學生社會意識的培養。
2.4.2 啦啦操運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舞蹈啦啦操動作以獨具的時尚性、多樣性和藝術性,深受年輕人的追崇。據調查顯示,99.1%的學生和教師認為啦啦操運動同時具有表演、娛樂、鍛煉及競技等功能,能夠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2.4.2.1 啦啦操對隊員的影響
啦啦操運動要求在限定的時間內將特定難度動作通過舞蹈動作組合連接起來,既要表達出表演內容的主題與意境,還要達到一定的運動負荷和強度,這使啦啦操隊員比舞蹈演員和健美操運動員更加健美奔放,更能讓人體會到青春和活力,是一項比較符合現代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體育運動。啦啦操動作的編排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有利于開發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和素養,進一步完善大學生的人格和身心素質。啦啦操運動項目十分強調整體效果,舞蹈動作和隊形的完美變換,必須要經過集體的反復練習才能表現出來,因此在練習中隊員們必須同心協力、默契配合。同時,啦啦操中的高難度造型的完成,需要隊員有良好的平衡和穩定性。
啦啦操動作對提升隊員自信也有顯著地成效。據美國著名學者調查結果顯示:男性運動員在做啦啦操運動中的托舉、空翻和翻跟斗時,表現出高超的興奮性和自信心,而女性在做啦啦操成套動作中的手臂操化動作、跳躍轉體以及舞蹈動作時,會表現出較強的運動自信心。
2.4.2.2 啦啦操對觀眾的影響
啦啦操不同于其他的體育運動,它是一項表現性很強的運動,啦啦操可以優化學生的素質結構。它不但具有健身價值,而且具有美育價值。啦啦操隊員穿著時尚、性感,在表演中始終將富有朝氣的笑臉和激潮澎湃的情緒展示給觀眾,感染觀眾,讓整個氣氛變得非常喜氣、活躍、富有激情,促使觀眾的心理變得更健康,思想感情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陶冶。
啦啦操運動可提高觀眾的審美能力,無論是競技啦啦操還是技巧啦啦操,人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它所傳遞的美感。比如啦啦操舞蹈動作的優美、體操的壯美、技巧高難度動作的驚險、音樂與動作的和諧之美、運動員的形體體態美、道具美、健康美、服飾美、表情美、道德心靈美等等。這種美的傳遞恰恰符合體育藝術的教育精神,使教育和娛樂雙結合。
2.5.1 通過問卷調查研究得出,吉林省健美操專項體育教師年齡在26-37 歲的居多,這個年齡段的教練員富有激情與活力,有充沛的精力去學習和專研這項運動,能適應啦啦操運動內容與形式上與時俱進的風格變化,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教學與訓練經驗,能夠勝任基本的教學與訓練任務。
2.5.2 從啦啦操運動與健美操運動的表現形式來看,均屬于表演性運動項目,兩種項目之間的相同之處為教學提供了可重復利用的資源,如場地設施、教學方法與受眾的群體都為啦啦操項目進入吉林省高校體育課堂提供了保障。同時經過啦啦操在我國十多年的發展,啦啦操運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教學與訓練體系,并出版了教材,這為啦啦操教學提供了依據。
2.6.1 制約我省高校啦啦操選項課開展的主要因素是東北老工業地區民眾的思想保守、觀念滯后,接受新鮮事物的觸角與視角不夠敏感。教育主管部門對啦啦操運動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不夠,宣傳和推廣不足,導致學生對啦啦操的了解不及沿海發達地區。
2.6.2 東北地區經濟落后,體育經費比較短缺,校園室內場館緊張,加之冬季漫長、寒冷、雨雪量大,導致啦啦操運動不能在室外開展,阻礙了啦啦操在吉林省的開展。
2.6.3 吉林省教育主管部門沒有出臺相應政策對啦啦操運動進行宣傳和扶持,且較少組織專項教師參與有關啦啦操的大型會議與培訓,所以啦啦操專項教師的空缺限制了啦啦操在我省的推廣。
啦啦操是我國體育運動中的一個新興項目,它將體育藝術的美表現和傳遞得淋漓盡致。吉林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增設啦啦操選項課是與國際接軌,豐富體育課程體系、進行課程創新的需要。
[1]劉潤珍.河北省高校啦啦操運動隊現狀調查與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
[2]宋麗霞.湖北高校開設舞蹈啦啦操選項課的可行性研究[D].荊州:長江大學,2012
[3]李凡.北京市海淀區高校啦啦操運動開展現狀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