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見庭
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相關性研究
司見庭
目的 研究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方法 選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65例腦梗死患者為觀察組, 并隨機選取同期本院65例健康正常人作為對照組, 分析觀察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分布特征及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間的相關性。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患者血漿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較高, 兩組對比差異明顯, 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存在性別差異, 且與患者性別、年齡及葉酸水平相關。結論 男性腦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 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年齡呈正相關, 與葉酸水平呈負相關。
腦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相關性
目前, 我國每年腦梗死引起死亡的患者逐年增加, 臨床研究發現, 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關系密切, 猜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極可能是引發腦梗死的一大因素。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 嵩縣人民醫院對收治的腦梗死患者進行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相關性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65例腦梗死患者為觀察組, 并隨機選取同期我院65例健康正常人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51例, 女14例;年齡32~78歲, 平均年齡(47.3±3.5)歲。對照組男49例, 女16例;年齡33~81歲, 平均年齡(49.1±3.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其他臨床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 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排除標準:甲狀腺功能異常、急性感染、Alzheimer病、嚴重營養不良、肝腎功能不全、酗酒、惡性腫瘤、器官移植患者、服用甲氨蝶呤、左旋多巴、考來烯胺、抗癲癇藥物、茶堿及避孕藥物。
1.2 方法
1.2.1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檢測 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2 ml置于2%依地酸鈉抗凝管中, 常溫離心5 min, 分離血漿, 得100 μl血漿標本, 在零下20℃下保存待測[1]。利用英國 DREW DS30監測儀及其配套試劑監測血漿標本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2.2 葉酸水平檢測 取上述血漿標本, 利用瑞士羅氏公司 E170型及電化學發光法監測血漿標本中葉酸水平。
1.3 臨床標準[2]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處于5~15 μmol/L正常;輕度增高15.1~30 μmol/L;中度增高30.1~100 μmol/L;重度增高 >100 μmol/L。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x-±s), 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 計量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布比較 觀察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 男性 18.9 μmol/L, 女性 13.9 μmol/L, 兩性對比差異明顯, 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患者血漿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較高, 兩組對比差異明顯, 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多重逐步回歸分析將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作為因變量, 將患者性別、年齡、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血脂異常、葉酸、體重指數等作為自變量, 進行多重逐步回歸分析, 當α=0.05時, 性別、年齡及葉酸水平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現相關性, 見表1。

表1 觀察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高同型半胱氨酸酸水平多重逐步回歸分析
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謝中間產物, 其在體內代謝途徑主要有:①胱硫醚酶催化, 轉硫基生成半胱氨酸;②蛋氨酶合成酶催化作用下, 甲基化生成蛋氨酶;③以上兩個代謝路徑遇阻時, 高同型半胱氨酸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作用下, 生成同型半胱氨酸硫內脂[3]。高同型半胱氨酸在人體血漿中以游離的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二硫化物及二硫鍵結合的高同型半胱氨酸三種方式存在。
本文研究腦梗死患者與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間的相關性,運用多重逐步回歸分析法進行相關性分析, 分析結果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與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心臟病及體重指數等無明顯的相關性, 而與性別、年齡和葉酸水平呈現一定的相關性, 這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在高同型半胱氨酸多重逐步回歸分析結果中, 可以得出, 標準化之后葉酸回歸系數最大, 與葉酸水平呈負相關, 這說明葉酸影響最大, 葉酸缺乏可能是引起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主要原因。以往研究指出, 遺傳和營養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主要因素, 高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相關酶基因因存在人種和地域的差異而呈現多態性分布。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年齡呈正相關, 這與國外報道類似, 具體原因尚未明了, 臨床分析這種與年齡的正相關性可能與營養飲食有關, 葉酸多分布在綠葉植物中, 不穩定, 老年人因腸胃功能及口腔情況較差, 不喜愛烹調、加熱過久或者腌制的食品, 從而降低了綠葉植物的攝入量, 降低了葉酸的攝入量,最終使得高同型半胱氨酸與年齡呈現正相關性。另外, 研究發現, 腦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性別也存在相關性,男性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顯高于女性, 臨床分析這可能與雌激素分泌有關, 另外, 也認為其與患者吸煙、酗酒等生活方式有關, 具體原因尚待進一步探究。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男性腦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 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年齡呈正相關, 與葉酸水平呈負相關, 這為臨床腦梗死預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提供了依據,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李永杰.老年腦梗死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關因素研究.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 8(7):459.
[2]呂曉莉.血清版型同半胱氨酸水平與腦梗死相關性分析.陜西醫學雜志.2010, 39(7):875.
[3] 李永鴻.急性腦梗死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的相關性.中外醫療.2009, 2(1):15.
471400 河南省嵩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