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義彬
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水平變化對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表現的影響研究
郝義彬
目的探討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水平對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表現的影響。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兒科診斷為過敏性紫癜的患兒65例臨床資料,按其臨床表現分為皮膚型、關節型、腹型、腎型、混合型組,以正常兒童作為對照組,檢測其血清中IgA、IgM、IgG和補體C3、C4水平。結果IgA在腹型、腎型、混合組中增高(2.20±0.62vs2.27±0.77vs2.62±0.89 g/L);與對照組(1.41±0.58 g/L)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IgM在關節型、腹型、腎型及混合型組減低(1.14±0.44vs1.16±0.64vs1.06±0.42vs1.10±0.44 g/L),與對照組(1.72±0.42 g/L)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補體C3在腹型、腎型及混合型組升高(1.36±0.22vs1.32±0.20vs1.46±0.17)升高,與對照組(1.04±0.26 g/L)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IgG和補體C4在各組中與對照組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過敏性紫癜患兒存在免疫球蛋白分泌異常,IgA水平升高及IgM水平的下降可能與臨床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是相關的。
過敏性紫癜;免疫球蛋白;嚴重并發癥
過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種常見于兒童及青少年的血管出血性變態反應性疾病,它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血管壁所導致一系列的炎癥反應而出現的各種相關臨床癥狀[1]。在既往研究中,紫癜的持續時間、年齡大小、凝血因子XIII的活動性及基因的易感性均有助于我們對疾病的預后做出判斷[2],本文主要探討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水平對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表現的影響。
1.1臨床資料 病例選擇為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診斷為急性期過敏性紫癜住院患兒及隨訪患兒共65例,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齡18個月至14歲,中位年齡5.42歲。正常對照組為本院健康體檢兒童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齡17個月至14歲,平中位年齡6.21歲。本次臨床研究的納入標準是符合美國風濕協會的診斷分類標準[3],年齡18個月到14歲的男性或女性患兒,血小板數量是正常的,具有典型皮疹的臨床表現,伴或不伴關節痛及腹痛。排除標準是2周內使用了糖皮質激素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劑,并且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性疾病或者感染及腫瘤性疾病。
1.2方法 分組方法:①皮膚型組:表現為反復出現皮膚紫癜損害,僅局限于皮膚。②關節型組:除皮膚損害表現外,呈固定性或游走性關節腫痛,在皮疹發展時更為劇烈。③腹型組:除皮膚損害表現外,以臍周或下腹部隱痛或絞痛為主要表現,伴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嘔血、便秘、便血,嚴重時發生腸套疊或腸出血。④腎型組:除皮膚損害表現外,可有血尿、蛋白尿、管形尿以至腎功能不全者,腎臟損害可與紫癜同時發生或在紫癜前后。混合型組:指皮膚型組加另外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實驗室檢查:均在患兒治療前晨起空腹采血并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IgA、IgM、IgG及補體C3、C4的水平。

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在不同類型過敏性紫癜患兒的比較可見IgA在腹型、腎型、混合組中增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IgM在關節型、腹型、腎型及混合型組減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補體C3在腹型、腎型及混合型組升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IgG和補體C4在各組中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在不同類型過敏性紫癜患兒的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過敏性紫癜是兒科常見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不甚清楚[5]。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IgA在腹型、腎型、混合組中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皮膚型和關節型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變化;IgM在關節型、腹型、腎型及混合型組減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IgM的檢測中,本研究觀察到血清中IgM濃度在關節型、腹型、腎型及混合型中均可降低,而在具有嚴重并發癥的患兒中(累及消化系統如:腸套疊、便血及腎臟:臨床表現為急性腎炎綜合征)伴隨著血清中IgA濃度和C3濃度的升高,這種關聯性值得注意。在動物實驗的相關研究中,在某種意義上,IgM抗原與抗體結合在腎小球的沉積可能在腎臟損害的基因病理方面發揮著作用[6]。此外,對過敏性紫癜患兒,C3的激活可通過不同的通路,而IgA和IgM的整合作用可能在其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而國內徐心榮[7]研究發現HSP患兒周血IgA、C3明顯增高。補體C3水平高低可能與與患兒疾病發作的急性期、恢復期及病程進展有一定的關系。
總之,在本研究觀察中,其血清中高IgA水平、低IgM濃度,在預測患兒病情及判斷預后方面可能發揮著一定作用。
[1] 胡亞美,江載芳,陸華,等.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88-689.
[2] Rostoker G.Henoch-Schonlein purpura in children and adults:diagnosis,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BioDrugs,2001,1 5(2):99-138.
[3] Sileikiene R,Tamakauskiene E,Baksiene D.Henoch-Schonlein purpura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systemic vasculitis in childhood.Medicina(Kaunas),2003,39(5):476-479.
[4] 金燕樑,周緯,徐亞珍,等.兒童過敏性紫癜與T-細胞亞群研究.臨床兒科雜志,2006,24(9):754-755.
[5] Wiercinski R,Zoch-Zwierz W,Wasilewska A,et al.1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of peripheral blood in children with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and IgA nephropathy.Pol Mekuriusz lek,2001,10(58):244-246.
[6] Motoyama O,Iitaka K.Henoch-Schonlein purpura with hypocom-plementemia in children.Pediatr Int,2005,47:39-42.
[7] 徐心榮.免疫球蛋白、補體C3的檢測與過敏性紫癜的關系.檢驗醫學與臨床,2006,3(1):41-42.
450000 鄭州市中心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