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傳霞
積極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后康復的影響
石傳霞
目的探討剖宮產產后在積極護理干預下對康復的影響。方法將我院產科2011年至今治療的240例剖宮產產婦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20 例,兩組均給予基礎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積極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康復效果。結果實驗組產婦術后排氣時間為(22.5±2.9)h,術后拔尿管后排尿時間為(1.0±0.5)h,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4.6±5.4)h 和(2.8±1.2)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術后拔管后成功排尿、24 h內下床活動、產生壓瘡情況以及分泌乳汁情況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剖宮產產婦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使產婦術后的康復情況大大改善,減輕患者的身心負擔,臨床推廣使用前景廣闊。
剖宮產;護理干預;康復
進入21世紀以來,剖宮產比率逐漸上升,作為重要的產科手術剖宮產術日益成為人們重視的焦點。雖然在實際臨床應用中剖宮產術的價值已得到了普遍肯定,逐漸為人們所接受,但是,剖宮產術中及術后護理,如何減少術后并發癥,怎樣使剖宮產產后康復率得以提高,成為產科護理人員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剖宮產產婦的康復在某種意義上越來越決定于產科護理工作的改進及其護理干預的有效性[1-2]。我科自2011年以來通過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使剖宮產產婦的康復情況大大改善,現將有關研究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1年至今收治的剖宮產住院產婦240例作為研究對象,該研究對象既往身體健康,其中實驗組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26.2歲,孕1~2次,對照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7.1歲,孕1~3次。兩組產婦在年齡、懷孕次數、術前查體、產后出血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具有可比性。
1.2護理干預方法 兩組產婦首先按基礎護理處理,主要包括術后觀察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子宮收縮強弱、腹部切口及陰道出血情況,術后24 h或酌情拔除尿管,囑咐產婦早期功能鍛煉,圍手術期抗生素預防感染,3 d后停抗生素,視傷口情況可酌情延長,鼓勵產婦進食或靜脈補充營養。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心理輔導、母乳喂養指導等護理干預。術前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以減輕其恐懼緊張情緒,講解術前各項準備工作,使產婦對手術醫生、麻醉師產生信任感,進而配合其工作,使其產生充分的自信和安全感,主動配合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同時應使手術室保持溫馨、寧靜,產婦情緒穩定,手術過程順利。為了能讓產婦自行排尿,避免細菌逆行感染,術后早期即進行膀胱功能訓練,并于24 h內拔除尿管,囑患者多喝湯水,以促進患者盡早自行排尿。通過對患者雙腿行按摩及臀部抬高訓練以鍛煉雙下肢及臀部使其盡早活動,對于宮縮好、陰道流血較少者可鼓勵患者緩慢翻身,預防壓瘡。在剖宮產圍手術期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積極與其家屬交換意見,盡量穩定產婦情緒,使其平靜安詳地進入手術狀態,其中對醫護人員的充分信任尤其重要,這將直接關系產婦術中、術后的治療效果。術后使用抗生素期間嚴禁哺乳,抗生素停藥后,應勸導產婦進行母乳喂養,并指導其正確的母乳喂養方法,鼓勵產婦在無乳狀態下讓新生兒吮吸乳頭,建立泌乳反射,以促進乳腺泌乳,防止乳腺導管阻塞,每日不少于8~10次。
1.3評價標準 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實驗組除基礎護理外還實施護理干預措施。通過術后成功排尿、24 h內下床活動、壓瘡發生情況以及乳汁分泌情況的對比,了解護理干預對于產婦術后康復情況的影響。
1.4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 15.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產婦術后排氣時間為(22.5±2.9)h,術后拔管后排尿時間為(1.0±0.5)h,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4.6±5.4)h和(2.8±1.2)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術后成功排尿、24 h內下床活動、壓瘡發生情況以及乳汁分泌情況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復術后康復情況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社會醫學模式正逐漸成為現代醫學模式的主導方向,生物醫學模式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與之相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悄然隨之改變,作為護理學的新趨勢,人文關懷日益受到醫學及社會學者的重視。護理人員應將重視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等各個層面的變化與重視患者的生理情況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做到生理和心理的平衡。作為婦女中的特殊群體,剖宮產產婦術后康復將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對其身心健康產生影響,手術所帶來的不適以及術中對腹腔器官的刺激易致產婦產后腹脹、排氣時間延長、排尿困難等問題,不但影響產婦的身體恢復,還會直接影響泌乳和哺乳,由于手術刺激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如緊張、焦慮等時時籠罩產婦心頭,產后的康復效果將打折扣,甚至產生惡性循環。因此,采取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對提高產婦術后的康復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3,4]。
本研究在基礎護理基礎上給予剖宮產產婦圍手術期、心理以及母乳喂養等全面護理干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產婦術前嚴重的心理應激經過術前護理心理干預很大程度上得以緩解,恐慌、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顯著減少,產后出血亦隨之減少,醫護人員術前、術后治療過程變得安全而順暢,術后盡早翻身活動、盡早進食成為可能,正常的胃腸蠕動、肛門排氣不再成為困難。通過母嬰產后第一時間接觸,積極地讓新生兒吸吮乳頭,通過泌乳反射弧的建立,促進催乳素和催產素的分泌,充分分泌乳汁,使乳腺導管通暢,防止導管阻塞,利于乳汁排出,減少乳房脹痛[5],通過積極護理干預,絕大多數的產婦能夠在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乳汁分泌充足,且壓瘡、血尿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此外,護理人員可以在術后2~3 h后,積極按摩雙下肢,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協助產婦緩慢翻身,減少壓瘡的發生率。
由此可見,積極的護理干預對于減輕剖宮產產婦的生理、心理壓力具有顯著的作用,因此臨床上具有廣闊的推廣使用前景。
[1] 許小宴.剖宮產后哺乳期人工流產患者術前心理狀況評估及護理對策.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8):339.
[2] 常延軍.人性化護理在剖宮產手術中的體現.中國實用醫藥,2010,5(33):234-235.
[3] 左思華,黃小燕.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中護理宣教的應用.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0,10(1):77-78.
[4] 羅紅,葉燕紅,余麗紅.護理干預蛛網膜下腔阻滯-硬膜外腔聯合麻醉下剖宮產患者低血壓綜合征的效果觀察.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30(6):792-793.
[5] 王燕霞.影響初乳分泌因素的分析.廣西婦產科護理學術會編,2004.
250200 山東省章丘市婦幼保健院產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