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利平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2)
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01年申奧成功到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我國掀起了一股活動健身熱潮,全民健身運動在全國各地大規模展開。尤其是近幾年,社區體育蓬勃開展,體育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體育社會化、生活化得發展趨勢,都顯示出社區體育的重要性和在社會體育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參與社區體育活動已逐漸成為一種人們較為普遍的行為,追求健康成為當今社會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已成為迫切需求。本文針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商丘市民現階段參與社區體育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從而為商丘市社區體育全面發展提供參考。
本文研究對象為隨機抽取的200名經常參與社區體育的商丘市社區居民。
(1)文獻資料法:通過圖書館、中國知網等方式查閱大量有關社區體育運動的相關資料,進行邏輯整理。(2)問卷調查法:參考同類問卷的設計,征求專家意見,根據本文研究內容擬訂問卷,發放問卷共計180份,回收問卷172份,無效問卷8份,問卷有效率91.1%。(3)訪談法:走訪當地相關經驗豐富的專家、老師及部分長久健身當地居民,聽取近期社區體育現狀及對策信息,深層次了解商丘市民參與社區體育的健身現狀。(4)數理統計法:將調查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13.0和Excel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客觀的量化分析。
2.1.1 商丘市民對體育法律法規及相關條例的了解程度
自覺的、道德的體育鍛煉還需要一定的約束條件,我國有關的體育法規及條例已經比較完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及《全民健身條例》等,有效地支撐了我國國家及地方的體育發展,商丘市民對體育法規及條例的了解狀況能夠一定程度轉變個人對體育的認識,從而可以提高居民自覺投身體育活動的人數,有利于社區體育發展。調查結果表明,商丘市民對體育法規及條例了解程度不高。在調查的樣本中,有18.26%的人口根本不了解體育法規及條例的內容。

表1 商丘市居民社區體育鍛煉動機調查表

表2 商丘市民參加社區體育鍛煉的主要項目

表3 商丘市居民參加社區體育活動的形式一覽表
2.1.2 商丘市民參加社區體育的動機
從表1的調查結果顯示:商丘市民參加社區體育的主要動機是增強體質,由于中老年面臨退休、離職等因素,加之物質水平的提高,健康成為首要目標;其次是交流,我國城市化進程較快,進入城市面臨新的環境,生活更需要交往;再者是娛樂,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大,緩解精神情緒壓力是自我調整的積極狀態,這表明商丘市居民對社區體育的本質功能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
2.1.3 商丘市民參加社區體育鍛煉的主要項目
通過長期的實地觀察訪問,從表2可以看出,選擇最多的健身方式為散步,有氧健身舞也越來越受中老年的歡迎,特別是女性中老年人,再者是慢跑、各類棋牌等運動項目。健身項目多樣化,有利推動商丘市社區體育的良好發展。
2.1.4 商丘市民參加健身活動的形式
調查表明,商丘市民參加社區體育鍛煉形式主要有家庭、個人、單位、俱樂部方式等。其中以家庭親緣關系為主,個人鍛煉次之,以中青年為多,多以俱樂部及個人慢跑等形式參與;再者以單位形式參與,加強同事間情誼關系(如表3)。
2.2.1 社區指導員存在不足,部分市民參與意識不強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社會體育開展的基本條件,也是社區居民體育鍛煉質量的前提保證。應大力培養各級各類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高等院校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教師、體育場地等資源應與社會共享[1]。社區指導員不足影響商丘市社區體育鍛煉的科學性,缺乏體育指導思想。體育意識是客觀存在的體育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具體反映,是人們對體育的感覺、思維和判斷能力的總和[2]。部分市民參加社區體育存在一定盲目性,沒有結合自身實際科學鍛煉,達不到自身的鍛煉目的。
2.2.2 體育場地設施發展還不完善
盡管國家對社區體育設施的建設有一定投入,但從目前商丘市體育設施看,遠不能解決市區體育的開展需求。部分社區只有少量或沒有體育設施是城市發展的部分遺留問題,是有待完善的社區體育問題;再者一定區域內社區體育設施種類的重復性較高,不能完全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
2.3.1 加強體育法律法規及條例的宣傳、提高健身意識
社會的發展使信息傳播快、傳播媒多,體育主管部門應積極倡導有關體育法律法規及條例不同媒介的宣傳,普及全民健身知識,推廣科學、文明、健康的體育健身項目和方法。增強廣大市民的健身意識,樹立科學健身的理念,形成有利于全民健身發展的良好環境,激勵和吸引更多的市民參加社區體育活動,從而提高商丘市民的健身意識。
2.3.2 加強社區體育設施建設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利用
社區體育設施主要依靠國家與當地政府的投入,往往難以滿足現在城市化的社區體育設施需求。有關體育職能部門應與教育部門協商,適當開放大、中、小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提高現有體育場地設施的利用率。對于損壞的公共體育器材應及時修理,使其做到真正為社區居民服務[3]。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具備科學指導能力的社區體育指導員,以滿足社會的廣泛需求,通過他們指導廣大市民了解和掌握社區體育健身的科學鍛煉方法和手段,提高健身的效果。
商丘市民對我國體育法律法規及條例了解程度不深,社區體育健身意識較為淡薄,經常參加社區體育的人群年齡結構還不合理,體育指導員不足,影響商丘市民參加社區體育健身鍛煉的動力。
[1]顧雪蘭.學校體育資源開發利用的戰略構思[J].體育學刊,2003,10(4):98-100.
[2]李相如.群眾體育實踐與探索[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3]胡素霞,馬英.商丘市社區居民體育鍛煉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