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美科技合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2013-10-30 13:44:22王明國
現代國際關系 2013年7期
關鍵詞:科技

王明國

科技交流與合作是中美兩國關系的重要領域。早在1979年1月31日,中美兩國領導人就簽署了《中美兩國政府間科學技術合作協定》。35年后的今天,中美雙邊科技交流與合作已成為兩國交往中最重要和最富活力的領域之一,具有其他領域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梢哉f,中美科技交流與合作增加了彼此理解,推動了兩國關系全面發展。科技合作已成為中美關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兩國關系的全方位發展做出了貢獻。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編:《中國科技發展60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654頁??傊?,中美科技合作是兩國合作共贏的體現,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可以重點開拓的領域。

當前,中美科技合作步入健康、平穩、有序的發展軌道,已具備“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特點,合作領域和方式得到深化,合作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在國際經濟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以及奧巴馬開始其第二屆任期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討中美兩國科技合作的現狀、問題及合作空間,對于未來兩國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挑戰,進一步夯實中美關系的基礎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中美兩國已經開展了數千個科技合作項目,數萬名科學家參與了雙邊交流。中美科技交流與合作包括政府間合作、企業間合作以及學術研究交流合作三個層面。其一,政府間合作。在《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之下,中美兩國簽訂了超過30份議定書和60份以上的附屬協議,涵蓋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②Richard P.Suttmeier,“From Cold War Science Diplomacy to Partnering in a Networked World 30 Years of Sino-US Rela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hina,Vol.1 No.1,2010,p.20.當前,中美政府間層面的科技合作主要包括九個方面,具體如下表。經過中美兩國政府的努力,中美科技合作產生了一批具有重大科技和經濟意義的合作項目,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30多年來的中美政府間科技合作推動了中美總體關系的發展,為兩國提供了“不受其他緊張因素影響的理

性對話和交流的渠道”①The U.S.Department of State,U.S.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S&T Agreement),April 15,2005,http://2001-2009.state.gov/g/oes/rls/or/44681.htm.(上網時間:2013 年 4 月 28日)。

中美政府間科技合作一覽表

其二,企業間合作。當前,中美企業間的科技合作已經成為中美科技交流與合作的主題。20世紀80年代初,通過技術轉移,中美企業間開始了對話合作。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加速,技術轉移已經成為美方對華投資的一部分。中國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技術市場”戰略。技術市場是連接科技與經濟的橋梁,可以加快科技的社會傳播與普及。在此基礎上,美國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外國技術來源國。盡管受到美國對華出口控制政策的影響,中美企業間的技術合作仍然不斷擴大。②Richard P.Suttmeier,“From Cold War Science Diplomacy to Partnering in a Networked World 30 Years of Sino-US Rela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hina,Vol.1 No.1,2010,p.24.

中美企業科技交流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兩國互在對方設立研發中心。截至2011年,在中國設有研發中心的外國企業已達1594家,其中大部分是美國對華投資企業。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2012》,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年,第204頁。美國500強企業已有300多家進入中國,在華最大的40個研發機構中,美國企業約占一半。如美國摩托羅拉、IBM、通用電器、微軟等大型企業都在中國建立了研發中心。1993年,摩托羅拉公司在華設立第一家研發中心——摩托羅拉全球軟件集團中國中心,這也是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第一家研發中心。④“摩托羅拉:中國企業將在世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2007年11 月8 日,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7-11/08/content_7030431.htm.(上網時間:2013年6月27日)目前,摩托羅拉在華設有19個研發中心。IBM在華設立了15個聯合實驗室、25個技術中心,其中,IBM中國開發中心是IBM全球最大的開發中心。⑤“IBM在中國”,http://www.ibm.com/ibm/cn/zh/?lnk=fai-ibch-cnzh.(上網時間:2013年6月28日)通用電氣在華設立的上海研發中心,已成為該公司全球四大研發中心之一,該公司還于2010年宣布計劃投入5億美元在中國6個城市建立創新中心。⑥“通用電氣宣布投入20億美元擴大在華業務”,2010年12月 2 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202/08483538075.shtml.(上網時間:2013年6月28日)微軟在北京設立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在上海設立微軟上海科技園區,在深圳設立微軟亞洲硬件中心。⑦“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發展歷程”,http://www.microsoft.com/china/ard/course.aspx.(上網時間:2013 年6月28日)美國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研發中心產生了重要影響,推動了中國企業的科研、發展及其創新。近年來,中國企業也在美國設立研發機構,成為科技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華為公司在美國硅谷設立了7個研發中心,其規模已從最初的數百人擴充至一千人以上。除了華為之外,中興、長安汽車、上海電氣也紛紛在美設立研發機構,提高了企業技術吸收能力以及市場國際化的步伐。

中國從美方學習了重要的科技企業理念,突出地體現為企業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理念,這已經成為科技服務經濟的重要方式。企業孵化器,也稱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指通過提供研發、生產、經營的場地,通訊、網絡與辦公等方面的共享設施,政策、融資、法律和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創業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企業的成活率和成功率。目前,中國創辦了894個企業孵化器,其中國家級企業孵化器346個。孵化器促進了科技成果產業化,培育了科技企業和企業家,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性作用。在吸收美國企業孵化器理念的基礎之上,中國科技企業紛紛走出國門,推出技術和人才,興辦海外科技園(海外企業孵化器)。

與此同時,在技術“走出去”戰略的指導下,中國企業憑借先進的技術理念和產品質量,開始進入美國科技、能源市場。中國新奧集團、華能集團成為其中的代表。新奧集團通過倡導“能源新常態”理論和“泛能網技術”指導下的清潔能源實踐,受到美方關注,與美國能源巨頭杜克能源展開了關于光伏能源領域的合作。新奧進軍美國市場,是中美新能源合作的具體實踐。⑧“新奧集團:新能源技術進入美國市場”,2011年9月5日,http://energy.people.com.cn/GB/15584065.html.(上網時間:2013年4月28日)華能集團與美國未來電力聯盟共同投資、建設“未來電力”高端技術項目,促進了中美在能源、科技和環保領域的合作。

中美企業間的科技合作,進一步豐富了中美科技交流的形式,推動中美科技合作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發展。當然,美國國內有人擔心技術泄密、崗位流失,這些反映出科技交流過程中,科技民族主義與科技全球主義的爭論。但是,就中美雙方企業在技術領域的合作而言,利大于弊,推動了中美科技合作的深化以及形式的多樣化。

其三,學術研究交流合作。中美科技合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不計其數的科研人員交流活動。美國《科學》雜志在題為“中美科技合作30年”的社論中指出,有超過100萬的中國學生曾經在美國學習,其中三分之二分布在科技領域。當前,美國大約8%的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博士學位授予了中國留學生。①Norman P.Neureiter and Tom C.Wang,“U.S.-China S&T at 30”,Science,January 30,2009,p.591.從2000年到2010年,中美兩國科學家聯合發表的論文數達8萬篇,遠超中日科學家聯合發表的論文(3萬篇)。②“國際科技合作十年:官方合作穩定,民間交流活躍”,2012年11 月 8 日,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2/1108/c1007-19524536.html.(上網時間:2013 年6月28 日)

隨著中國科技發展和科技實力的增長,中美科技合作的方式不斷創新,呈現出由“跟蹤、模仿”的學習型合作向“以我為主、平等互利、攜手一流機構和人才、通過合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③李昕:“國外民間基金會參與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研究”,《中國科技論壇》,2008年,第6期,第71頁。的創新型合作模式發展的趨勢。中美高校與科研機構之間交流合作的制度化水平越來越高,長期以來美國高校與中國建立正式研究項目較少的情況逐步改觀。比如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催化科學方面進行了密切合作,中科院計算機所與美國德克薩斯農業機械大學在現代通訊技術領域的合作,已經成為中美科學家層面合作的標志。2005年,中美雙方共同建立中國-加州大學系統“10+10”合作科研聯盟,包括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戴維斯加州大學等10所高校及來自北大、清華等10所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雙方把科研重點放在涉及可持續發展等領域,推進了雙方學術與文化交流。2007年,中美“托卡馬克先進運行模式聯合研究”項目獲得重大進展。中美科學家合作在第一個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EAST)上進行了控制研究,成功獲得了等離子體放電和穩定可控的偏濾器位形等離子體,受到國際聚變界的高度關注。④“中美托卡馬克先進運行模式聯合研究項目通過驗收”,2007年4月 24 日,http://www.cas.cn/ky/kyjz/200704/t20070424_1026971.shtml.(上網時間:2013 年6 月28 日)由于聚變能源的開發研究是當前重要的關注領域,中美科研機構進一步加強和深化了在此領域的合作。2012年8月,中國科技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離子體物理國家實驗室、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三方簽署在先進核聚變能源研究方面進行全面合作的備忘錄,在核聚變理論、裝置實驗、聚變堆總體、聚變堆關鍵技術研發方面進行全面合作。⑤李陳續、楊保國:“國際合作助力我國核聚變研究人才培養”,《光明日報》,2012年8月14日,第6版。此外,中美建立多個具有一流水準的聯合實驗室或聯合中心。截至2012年底,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組建量子物理實驗室,中科院計算機所與美國德克薩斯州農業機械大學建立現代通訊技術聯合實驗室。

此外,近年來還出現了美國民間基金會參與中國科技發展的現象,通過出資與中方開展合作,設立基礎研究機構。比如,2007年美國卡弗里基金會(Kavli Foundation)分別與北京大學、中科院合作,設立了北京大學卡弗里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卡弗里理論物理研究所。在這兩個項目中,美方基金會各捐助300萬美元。⑥李昕:“國外民間基金會參與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研究”,《中國科技論壇》,2008年,第6期,第71頁。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資助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190萬美元“用于艾滋病和丙肝病毒的新型小鼠模型開發”項目、資助中國醫學科學院200萬美元用于“自然產品通過細胞機制抑制細胞內微生物”項目。目前,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正積極參與中國農業科技合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進行“綠色超級稻”的研發合作。截至2012年,該基金會在中國衛生和農業領域的直接項目投資額已達到1.1億美元。⑦比爾·蓋茨:“中國農業創新助力發展”,《人民日報》,2013年3月26日,第3版。長期以來,美國基金會對華科技交流主要是政策研究,較少資助純科研項目。美國卡弗里基金會等的舉措既反映出中國科研機構的研究水平受到美方的認可,也為如何利用國際資源推動中國基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由于中美科技合作空間巨大、中美科技交流互補性較強以及全球科技治理的客觀需求,中美科技交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不過,隨著奧巴馬政府的上臺以及中國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中美雙方科技交流也面臨不少問題,包括美國方面的移民與簽證、護照監管、技術出口控制、軍售禁令、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貿易壁壘、技術遏制性并購等。

首先是中美政治關系對科技合作的制約與影響。中美科技交流的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雖然科技本身獨立于政治,具有排除干擾的空間和韌性,但是多年的實踐表明,中美雙方科技往來受到了外交、政治上的干擾。究其實質,科技交流與合作是國家整體外交的組成部分,受到國家總體外交戰略的制約。由于科技合作是外交工作的重要部分,因而,中美總體外交關系與雙邊戰略關系的狀況直接影響了雙方科技合作的發展。美國國內一部分人固守冷戰思維及意識形態,擔心與中國的科技合作會損害美國國家戰略利益。當前,美方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干擾兩國間正常的科技合作。美國國會于2013年3月底通過《2013財年綜合繼續撥款法案》,其中有限制美部分政府部門購買中國信息技術設備的條款。該《法案》第516條規定,美國商務部、司法部、美國宇航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不得利用任何撥款采購由中國政府擁有、管理或資助的一個或多個機構生產、制造或組裝的信息技術設備,除非上述機構負責人與聯邦調查局或其他適當機構進行會商,對網絡間諜或蓄意破壞風險進行評估后,認定這一采購符合美國國家利益。①吳成良:“‘限購令’濫用國家安全 干擾商業活動”,《人民日報》,2013年5月9日,第3版。顯然,這一貿易保護主義做法實質性地限制了中國企業在美商業活動。

其次是簽證與護照管理對科技人員交流的限制??蒲腥藛T應該可以自由地跨國流動和國際間應提倡科學合作,這是國際科技合作的共識。在簽證與護照管理方面,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隨即以安全為由實施了嚴苛的旅游與簽證制度,極大地限制了中國訪問學者赴美交流的機會,已經成為當前中美科技合作的瓶頸。雖然美國政府意識到與中國開展科技合作,同樣可以使美國獲益,但是美國以恐怖威脅和安全為由,對中國科技人員訪美實施監控措施,妨礙了正??萍冀煌?。奧巴馬上臺后,美國采取措施去除了一些嚴格控制,簡化了外國科學和工程專業人員以及學生申請赴美簽證的程序,不過這些措施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科技交流的限制。

第三,對華技術出口上的管制和歧視政策。在技術管控領域,無論是技術出口控制、還是軍售禁令、技術貿易壁壘都體現了國際科技合作中的歧視做法,這一問題尤其體現在高技術領域。中美圍繞對華技術出口、軍售禁令、貿易壁壘的爭端一直是中美科技外交關注的核心。出口管制一直是美國用以維護科技優勢,捍衛國家安全利益,執行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根據1949年的《出口管制法》,美國防部和商務部分別依據《國際武器貿易條例》及《出口管理條例》實施出口管理。當前,出口管制集中體現在中美有關民用高技術出口限制領域,包括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限制對中國出口高性能計算機、新一代核反應堆、先進半導體設備和技術等。凡是美國認為可能威脅到自身安全的國家,美國在轉讓和出售技術、工藝時,并不嚴格遵循市場經濟法則,而是采用行政干預。關鍵在于,保護美國在中國利益的需要和保護美國的競爭力和國家安全之間會產生沖突,且這一矛盾隨著時間發展將會愈加嚴重。②Richard P.Suttmeier,“Listening to China”,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5,No.1,Fall 1988,pp.42-51.奧巴馬上臺后,美國試圖對出口管制進行常規性改革。美國商務部于2011年6月中旬公布實施出口管制新規,即《戰略貿易許可例外規定》,但仍將中國排除在44個可享受貿易便利措施的國家和地區之外。這些反映出美國國內不少人擔心中國科技水平的提高會威脅美國利益而無視中美科技合作可以互利共贏的冷戰思維。

第四,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爭端與沖突。知識產權問題一直是中美爭論的焦點。從1990年起,中美科技聯委會機制中就包含了知識產權的內容,兩國于1991年4月和1992年1月分別就科技合作協定和貿易合作協定中的知識產權問題達成協議。但是,美方指責中國在雙方科技合作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比較嚴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雙方在科技合同上的知識產權紛爭,直接影響了科技合作進展??陀^而言,盡管中國已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但打擊知識產權違法犯罪的力度還遠遠不夠。由于中國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管理力量和經驗不足,知識產權問題成為美國為了技術壟斷和經濟利益而對中國企業實施打壓的一張牌。①吳貽康:“中美科技合作互利共贏之路”,載張德廣、楊文昌主編:《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紀念尼克松訪華40周年》,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第259頁。

為了推動中美科技交流與合作的健康發展,實現在開放中創新、在合作中共贏的目標,中國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在科學分析國際形勢和判斷美國國內政治走勢的基礎上,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從重點領域尋求突破,充分發揮各種潛在有利因素,為中美科技合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不斷向前發展。

其一,建立“中美科技伙伴關系”,不斷夯實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基石。中美科技合作應該從兩國關系的戰略高度出發,構建“中美科技伙伴關系”。中美科技交流與合作為中美關系發展起到了“減壓閥”、“穩定器”的作用。在中美雙邊關系穩定的時候,科技合作的重要性往往并不顯著,而一旦兩國關系出現波折,科技交流的重要性與穩定彼此關系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究其原因,中美科技合作建立在相互需要基礎上,存在內在的利益驅動,因而具有更大的空間與靈活性,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此外,從政治角度看,在科技這樣價值觀比較中立的領域開展對話與合作,可以為當前兩國關系中占主導地位的人權、臺灣、貿易問題的爭端起到緩解作用??傊?,中美關系的改善,關鍵要落實到行動上。在科技交往中,雙方以建立“中美科技伙伴關系”為目標,必將實實在在地充實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新內涵。

其二,堅持機制創新,繼續完善中美科技聯委會機制。作為中美首批啟動的政府間合作機制之一,兩國科技合作聯委會會議為兩國在科技領域開展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對話渠道和協商機制。近35年來,中美科技聯委會已成為中美政府間科技合作與政策對話的聯絡機制,也是中美雙方科技界高層探討和確定政府間雙邊科技合作方向、領域和方式的重要途徑。雙方政府的各自職能部門通常都在聯委會會議舉行時舉行相關的會談,圍繞科技、農業、能源、核安全、衛生、基礎科學、環境、計量科技、生物多樣性、災害管理的遙感技術等進行專題討論。為更加積極引導并推動中美科技關系適應新時期的需要,有必要對其進行改革和完善。如在機制議題設計上,中美雙方應著眼未來,進一步明確科技交流的方向和優先領域;在機制范圍方面,應該在保證優先發展領域的同時,不斷拓寬新的合作議題,對一些傳統領域也應該予以重視;在機制履行建設方面,中美科技聯委會應該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在制定、實施科技合作政策過程中,應該注意聽取并吸收基層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建議;為及時適應情況變化與有效運作,中美科技聯委會應當召開年度會議,而不是目前實際運作的兩年(即每隔一年)才舉辦一次的方式。此外,中美之間可以建立一個與中美科技聯委會機制緊密關聯又獨立的非官方交流機制,作為對中美科技聯委會機制的必要補充。這一非官方交流機制目的在于推動政策決策層面與學術界的互動,為中美科技聯委會機制提供咨詢和建議功能。總之,通過設置這一非官方交流機制能夠推動科技界與政府間的對話。

其三,加強立法層面交流,降低科技合作政治化風險。中美科技交流與合作不僅需要政府間的對話機制,也需要立法機構之間的合作。當前,部分美國議員從意識形態及兩黨政治斗爭需要出發,竭力阻止中美科技交流活動的開展。比如,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共和黨議員弗蘭克·沃爾夫(Frank Wolf)依據不久前通過的一項開支法案(該法案禁止美國政府在由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下屬的商業、司法和科學小組委員會撥款的領域中與中國進行合作),要求美國司法部約束美國總統科技助理約翰·霍爾德倫(John P.Holdren)的涉華活動。其倡議得到了共和黨議員約翰·庫伯森(John Culberson)的附和。鑒此,中方應加強與美國立法機構特別是美國國會“美中工作小組”以及主管中國問題的四個機構、美國眾議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以及該委員會下屬的若干個小組委員會、參議院能源與自然資源委員會等機構的交流與合作,重視對美選民及國會議員的溝通工作。總之,加強立法部門的合作,有助于中美雙邊科技交往有序、穩定地運行,進而增強中美兩國間的戰略互信,實現“在競爭中增進合作、在合作中規范競爭”的目標,推動中美科技關系的深入發展。

其四,互設中美科技年和博覽會,對接中美科技交流創新需求。舉辦科技年活動,或者設置科技方面的展覽會和博覽會,有助于中美雙方更直觀、快速地了解和把握對方的研發及技術發展,增加彼此了解,便利雙方科技合作需求,是中美科技合作的催化劑和有效平臺。同時,科技展覽能提升國家的知名度,是公共外交的重要領域和重要資源。這類科技交流也是充實中美人文交流機制的重要內容,是達到“人文交流覆蓋更廣泛、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目標的重要保障。

其五,積極推動美方解除對華技術出口管控。中國是美出口管制政策的主要目標國。①朱立群、[美]蓋瑞·博馳、盧靜主編:《國際防擴散體系——中國與美國》,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第355頁。當前,美仍然對超過2000種出口到中國的商品施加限制,并且將中國排除在美所確定的164個戰略貿易授權國之外,其向中國的出口必須獲得許可證。美國的對華出口管控政策阻礙了其產業競爭力,喪失了更多的市場份額,損害了美國經濟利益。據統計,美國對華高科技管控使美國企業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一些美國學者也意識到該問題,比如伊凡·菲根鮑姆(Evan A.Feigenbaum)就認為美國不應該試圖通過出口控制來減緩中國的發展,而是注重美國自身的發展。②Evan A.Feigenbaum,China’s Techno-Warriors: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from the Nuclear to the Information Age,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pp.216-220.希拉里·克林頓在“美國的太平洋世紀”演講中曾主動表示要對中國開放技術,她說:“中國公司希望向我們購買更多的高科技產品,對我國進行更大的投資,并得到市場經濟體所享有的同樣的準入條件,我們能夠為實現這些目標共同努力。”③Hillary Clinton,“America’s Pacific Century”,East-West Center,Honolulu,HI,November 10,2011,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m/2011/11/176999.htm.(上網時間:2013年7月2日)然而,美國說得多,做得少。中國要在科學分析美國國內政治走勢的基礎上,抓住美國急于擺脫金融危機的時機,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對話與交流,努力打消美國解除對華技術管控的顧慮,推動形成美國國內要求解禁對華技術出口的氛圍等。

其六,設立“美中科技合作基金”,夯實科技交流的經濟基礎。以雙方政府或吸收民間組織共同注資的方式成立“美中科技合作基金”,組織、贊助中美之間的友好交流活動,促進雙方的科技活動和項目,支持雙方在基礎領域的科研活動。這種聯合資助機制,有助于中美科技領域的聯合研究、技術推廣和產業化項目。此外,還需要挖掘企業基金會在推動中美科技關系中的作用。與私人基金會相比,美國企業基金會在中美科技交流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結語

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要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與此同時,美國于2011年出臺了《創新戰略——確保經濟增長與繁榮》文件,提出加大對人才、基礎研究、信息生態系統等創新要素的投資,促進基于市場的創新,確保美國經濟高速、持續、長久的增長,確保美國未來的繁榮。放眼未來,中美科技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將隨著中美兩國共同應對科技全球化的挑戰、推動全球科技治理的開展等共同利益需求而不斷增強。

當前,中美兩國致力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中美科技交流與合作具有較強的互補性,是中美兩國長期合作的重要基礎。可以說,中美科技合作是兩國合作共贏的重要體現,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可以重點開拓的領域。為此,應從戰略層面重視中美科技交流的重要性,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并提高合作成效?!?/p>

猜你喜歡
科技
點亮科技之光
中國化妝品(2022年4期)2022-09-15 11:59:04
科技向善
科技智囊(2022年4期)2022-04-28 19:00:58
科技賦能未來
科技智囊(2022年4期)2022-04-28 19:00:58
韋地科技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7:04
筆中“黑科技”
春之希望:期待未來科技之花開放
科學中國人(2018年8期)2018-07-23 02:26:34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色婷婷|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日韩在线2020专区| 91国内在线观看| 精品1区2区3区|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色|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国产第三区|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国产正在播放| 久久青草视频| 全部毛片免费看| 亚洲视频影院|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屏| 亚洲性视频网站|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五月婷婷综合色| 热99精品视频|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嫩草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h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伊人91视频|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国产精品v欧美|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婷婷色中文|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日韩第九页| JIZZ亚洲国产|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色有码无码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日本成人一区| Jizz国产色系免费|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无套av在线|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