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雷貝拉唑聯合莫沙比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療效觀察
張燕
目的探討雷貝拉唑聯合莫沙比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將我院收治并診斷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8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研究組給予雷貝拉唑10 mg,1次/d,莫沙比利5 mg,3次/d;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20 mg,2次/d,療程均為8周。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并于治療后應用胃鏡檢查兩組治愈情況。結果研究組臨床癥狀改善,顯效30例,有效2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4.1%;對照組臨床癥狀改善,顯效22例,有效3例,臨床總有效率為73.5%,研究組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胃鏡下顯效28例,有效3例,胃鏡下有效率為91.2%,對照組胃鏡下顯效22例,有效2例,胃鏡下有效率為70.6%,研究組胃鏡下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期間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均未影響治療。結論雷貝拉唑聯合莫沙比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療效較好,不良反應較低,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反流性食管炎;雷貝拉唑;莫沙比利;奧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酸等胃內容物及膽汁等反流進入食管而引起食管下段黏膜潰爛和潰瘍等,引起食管黏膜發生炎癥[1]。其病程一般較長,病情反復,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近幾年來,反流性食管炎發病率有所增高。雷貝拉唑是新型質子泵抑制劑,可以選擇性激動5-羥色胺受體,在胃腸道疾病治療中具有廣泛的應用[2]。我院應用雷貝拉唑聯合莫沙比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報到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間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68例,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標準[3]:患者有典型的反酸、燒心及胸骨后燒灼痛等癥狀;經胃鏡檢查及病理學檢查有發現有炎癥改變,并排除惡性改變、消化性潰瘍、功能性疾病、神經病變、胃部手術史等;病程≥2個月;4周內為應用非甾體抗炎藥及抑酸藥物;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婦女。68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研究組男22例,女12例,年齡25~75歲,平均(40.2±5.5)歲,對照組,男23例,女11例,年齡22~72歲,平均(40.8±5.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避免食用過冷或過熱的食物,避免使用酸性過高的食物,避免食用咖啡、濃茶、醋酸等。研究組給予雷貝拉唑10 mg,1次/d,莫沙比利5 mg,3次/d;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20 mg,2次/d,療程均為8周。治療期間每周復診1次,詢問患者癥狀改變及藥物不良反應,治療前后進行胃鏡檢查觀察食管改變。
1.3療效評定[4]
1.3.1臨床療效判斷 顯效:患者原有反酸、燒心、胸骨后燒灼痛等癥狀體征全部消失;有效:原有反酸、燒心、胸骨后燒灼痛等癥狀明顯改善;無效:癥狀體征改善不明顯或無效。
1.3.2胃鏡判斷標準 胃鏡下食管炎消失為治愈;改善1個級別或以上為有效;改善不明顯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比較均采用率或構成比比較,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 , 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臨床癥狀改善,顯效30例,有效2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4.1%;對照組臨床癥狀改善,顯效22例,有效3例,臨床總有效率為73.5%,研究組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2.2胃鏡下食管炎愈合情況 研究組胃鏡下顯效28例,有效3例,胃鏡下有效率為91.2%,對照組胃鏡下顯效22例,有效2例,胃鏡下有效率為70.6%,研究組胃鏡下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胃鏡下食管炎愈合情況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1

表2 胃鏡下食管炎愈合情況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1
2.3安全性比較 研究組頭暈1例,腹瀉1例,惡心2例;對照組腹瀉1例,惡心2例,腹痛1例,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均未影響治療。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和(或)與其功能有關的組織結構異常,導致其壓力下降,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胃內容物包括食物還包括胃酸、胃蛋白酶等,一旦食管括約肌功能異常,混合物反流入食管內可引起食管黏膜損傷等一系列病變,患者出現胸痛、燒心、胸骨后燒灼感等。本病好發于40~60歲,以食管中下段最為常見[5]。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病與多方面原因有關,因此治療上首先應重視改變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中均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避免食用過冷或過熱的食物,避免使用酸性過高的食物,避免食用咖啡、濃茶、醋酸等,患者飯后避免平臥。
雷貝拉唑是一種新型質子泵抑制劑,與傳統的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相比,雷貝拉唑抑制質子泵的作用更強大,且抑制作用呈現可恢復性,對血漿胃泌素水平影響較小。近年來研究表明,雷貝拉唑還具有選擇性抑制幽門螺桿菌的作用[6],因此特別適合幽門螺桿菌陽性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莫沙必利是新型的全胃腸道促動力藥,它可以興奮消化道膽堿能神經元肌間神經叢中的5-羥色胺受體,促進胃腸道乙酰膽堿的釋放,增強胃腸道的動力[7]。莫沙必利可以提高食管下括約肌的張力,減少食管返流的發生,也可以促進胃的排空,減輕為內壓力。因此應用雷貝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十分理想。本研究中,研究組給予雷貝拉唑10 mg,1次/d,莫沙比利5 mg,3次/d;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20 mg,2次/d,臨床總有效率達94.1%,其效果明顯優于單獨應用奧美拉唑治療。而治療過程中研究組和對照組均未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雷貝拉唑聯合莫沙比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療效較好,不良反應較低,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1] 孫志卿.莫沙比利治療消化性潰瘍112例臨床觀察.醫學信息,2010,18(23):167-168.
[2] 張霞.雷貝拉唑、莫沙比利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觀察.臨床消化病雜志,2010,22(4):265-266.
[3]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科分會.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方案.中華內科雜志,2000,39(3):210-213.
[4] 中華消化內鏡學會.反流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指南(2003年)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4,21(4):221-222.
[5] 曾艷凌,林志輝.胃食管反流診斷技術進展.醫學綜述,2009,15(12):510-513.
[6] 方敏.雷貝拉唑和莫沙比利聯合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療效觀察.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9):1193-1194.
[7] 謝睿,儲輝,姚萬青.三聯療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療效觀察.實用臨床醫學,2010,11(11):32.33,54.
453100 衛輝,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腎病科
郭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