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明智 張柏林
(1.丹東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遼寧丹東 118000;2.大連海事大學道橋所,遼寧大連 116026)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增多,公路建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目前針對路基性能的研究以路基模擬為主,通常采用ANSYS,FLAC等通用軟件。馬南飛[1]結合現場并應用FLAC3D軟件完成了浙江某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規律的計算機模擬,李慶元等[2]對路基變形規律進行了現場監測并用FLAC2D軟件進行數值模擬。龍海濤等人針對綿遂高速公路采用現場監測與FLAC3D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對軟土地基快速填筑時的變形規律進行了研究[3]。
盡管這些研究都取得了有益的成果,但都是建立在較為成熟的通用軟件之上。本文基于C++自主開發彈塑性有限元程序,以大連某路段為依托,模擬整個路基施工過程前后路基的沉降值。用到的土體的彈性模量、內摩擦角、粘聚力參數都是由三軸壓縮實驗測得。
有限元法是將連續體劃分為多個簡單的單元體,先進行單元體的分析,再綜合分析整體結構。以下重點介紹本文用到的彈塑性材料的有限元原理。
Drucker-Prager(以下簡稱D-P)屈服準則在三維主應力空間中的屈服面為光滑圓錐體,在π平面上投影為圓形。目前通用的有限元軟件都包含D-P準則,本文中用到的程序也是基于此準則。表達式為:

式中:α,K——與巖土材料粘聚力c和內摩擦角φ有關的常數,在主應力空間中是一個圓錐面;I1——應力張量第一不變量;J2——應力張量第二不變量。

本程序采用應力回映算法,給予一個初始的彈性預測步,以及塑性調整步,使其在應力返回后到達更新的屈服面上。

在彈性預測階段,彈性預測狀態由總體應變的增量控制,塑性應變和內變量保持穩定,塑性修正狀態由塑性參數的增量控制。通過式(4)以及投射點將塑性修正反映回到屈服表面上。
目前對于有限元計算的方法很多,而本文主要以Newton-Raphson方法為主(見圖1)。

利用式(5)方程得到第n次近似解a(n)。將φ(a(n+1))表示成在a(n+1)附近保留線性項的Taylor展開式,得到近似解a(n+1)。

通過式(6)計算出的a(n+1)仍是近似的解,重復上述迭代過程直到滿足收斂為止。

圖1 Newton-Raphson方法
本程序采用C++編制而成,程序采用了模塊化,通過一個或多個子程序,實現本模塊的需要。本程序分為前處理,計算分析,后處理三部分,通過主程序控制。前處理對結構的單元進行劃分,確定材料的性質等。計算分析階段,計算各單元的應力,位移,單元剛度矩陣,以及總體剛度矩陣的組裝等。后處理對計算的結果整理,并繪制各種圖形。
選取某路段典型的路基工程進行模擬。路基包括軟土層、加固區、路基填土三部分。建立的整個模型深30 m,寬100 m,厚8 m,路基填土高度3 m,上部寬度15 m,底部寬度23 m。模型幾何形狀如圖2所示。
根據施工進度及規程,路基填土分三步施工。每步填筑高度為1 m。根據我國車輛荷載規定,路堤填筑完畢后在路面施加12 kPa的均布應力。通過三軸實驗測得土的密度、粘聚力、摩擦角參數,見表1。加固區采用等效參數 ρ=1 997.7 kg/m3,c=200 kPa,φ =22°。
將實驗中獲得的參數代入到有限元程序中,模擬得到路基的最大承載力為250.9 kPa。根據普朗德爾極限承載力解析公式,得到的極限承載力為262.53 kPa。兩者誤差為4%,說明此程序的塑性模型是比較合理的,計算值足夠準確。

圖2 模型幾何尺寸

表1 實驗取得的參數

以下模擬路基施工過程。在路基填土與加固區接觸面設置13個監測沉降點。沉降監測點布置見圖3。

圖3 路基沉降監測點布置圖
在施工的整個階段,每階段填筑路基1 m,整個路基施工完成。根據程序計算各施工階段路基沉降,各監測點沉降如圖4所示。由圖可見,路基中部沉降最大,兩邊較小,隨著施工階段逐漸增大。

圖4 各監測點沉降圖(單位:m)
采用tecplot進行后處理文件,得到第二、三階段和加載后的沉降等色圖,分別見圖5~圖8。
第一階段,路基填筑1 m,由監測點測得沉降最大值在路基中線位置,為 1.72 cm。
第二階段,路基共填筑2 m,由監測點測得沉降最大值為3.27 cm。
第三階段,路基共填筑3 m,由監測點測得沉降最大值為4.5 cm。路堤填筑完畢后在路面施加12 kPa的均布應力。由監測點測得路基在整個過程中沉降最大值為5.5 cm。

圖5 第二階段沉降圖

圖6 第三階段沉降圖

圖7 加載后的沉降圖

圖8 塑性區圖
圖8是路基的塑性區圖,由于加固區作用,塑性區出現在加固區下方。
采用本文自主開發的有限元程序驗算地基承載力,并與理論計算值進行比較,計算結果誤差為4%,說明開發的塑性有限元程序比較準確。模擬施工過程中路基的沉降,在施工過程中最大沉降為4.5 cm,能夠更好地預測在施工過程中路基的變形。模擬在有車輛荷載情況下的整個路基最大沉降為5.5 cm。對于在有車輛荷載作用下路基的變形做出預測。模擬結果對于該工程施工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1] 馬南飛.高速公路軟土路基沉降規律監測及FLAC模擬[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07(27):251-254.
[2] 李慶元,任建喜.軟土路基變形規律現場監測及FLAC模擬研究[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09(29):712-717.
[3] 龍海濤,李天斌,孟陸波,等.高填方軟土路基快速填筑沉降監測規律及FLAC3D模擬[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學報,2012(38):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