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峰,黃 新,安海蓮,李青紅,王雪蓮,崔曉媛,張海云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青海 810001)
臨床帶教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向臨床實踐的過渡,是課堂教學的深化和延續,是護生轉變為 名合格護士的必經之路[1]。目標教學模式在充分汲取國內外現代化教育科學成果,通過實施目標教學模式帶教,彌補了常規帶教模式的不足。促進了手術室臨床帶教工作科學、規范,可在臨床護理帶教中進一步推廣。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0年7月~2012年5月在我院實習的本科護理實習生120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分成兩組,進行同期對照研究,其中60人采用目標教學模式帶教,對照組60人采取常規模式帶教。納入標準:自愿參加;應屆實習生;手術室實習滿4周。帶教老師應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主管護師以上職稱,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職業素養、專科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并根據我院編訂的《手術室帶教老師知識手冊》進行統一培訓,兩組全部采取一對一帶教。
1.2 帶教方法:常規帶教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帶教,根據護生的基礎知識結構特點,結合我院手術室的條件,建立學習模塊,將實習階段分為前期準備、中期實施、終末測評三階段進行帶教。目標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法是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結合本學科特點,提出的具體教學目標,按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法的一種模式[1]。試驗組采用目標教學模式帶教,在常規帶教模式基礎上,制定手術室目標教學手冊,將手術室帶教總目標分為態度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三個模塊,并將總目標層層分解,制定每周周目標,使帶教老師和實習學生都明白在實習的4周中,每周應達到的態度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并實施目標模式帶教。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兩組實習生完成手術室實習,出科前就兩種帶教模式在手術室臨床帶教中實習學生實習態度、手術室理論知識、手術室操作技能、對帶教老師滿意度測評采用預先設計的測評表進行測評,分析兩種帶教模式在手術室帶教中的可行性及優缺點,為臨床護理帶教探討新方法。
1.4 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生的一般資料比較:兩組護生年齡、在校綜合測評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中途無退出實習者。見表1。
2.2 實習效果評價:兩種帶教模式實習生態度測評、對帶教老師滿意度測評、理論考試測評、操作考試測評四項結果,P≤0.01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兩組護生一般情況比較()

表1 兩組護生一般情況比較()
組別 護生數 年齡 在校綜合測評成績(%)60 23.85±1.61 80.52±7.31對照組試驗組60 23.18±1.42 81.34±9.12
表2 兩種帶教模式效果評價指標()

表2 兩種帶教模式效果評價指標()
組別 實習態度 理論考試 操作考核 帶教老師滿意度試驗組 96.31±3.14 89.29±5.12 91.25±6.42 98.06±1.43對照組 91.26±2.68 78.37±4.14 86.02±7.76 83.14±6.13 t值 9.48 12.84 4.02 18.36 P值 ≤0.01 ≤0.01 ≤0.01 ≤0.01
3.1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美國著名教學家布魯姆(B.S.Bloow)認為[1],學生在教學中不應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與教師共同進行創造性勞動的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目標教學模式的開展、實施,改變了傳統模式經驗帶教的現象,提高了護生在手術室實習的適應能力與主動參與性。兩組實習生態度測評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2 目標帶教模式使手術室臨床實踐教學質量得到保證:目標帶教避免了帶教老師的中途更換或其他原因而出現的帶教不完整、不規范等,保證了帶教的質量[5]。使護生在較短時間內熟悉手術室工作環境,掌握嚴格的無菌操作技術及中、小手術的臺上、臺下配合;在帶教中做到突出重點,環環緊扣,教學結合,提高了臨床教學質量[6]。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顯著提高,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
3.3 帶教老師與學生關系融洽:目標教學模式的開展和運用,加強了臨床帶教老師的責任感,明確了教學目標,使教學管理趨向目標化和規范化,教學雙方均提高了主動參與的意識[4],發揮了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作用,改變了傳統帶教模式老師說學生做,以完成工作為目的的狀況,提高了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3-4]。
3.4 提高了帶教老師的帶教水平:實施目標教學模式,帶教老師的教學目標明確,按目標執行帶教和考核,同時學生的進步促使帶教老師主動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以滿足護生的學習需要[3]。增強了帶教老師的責任感,提高了帶教老師的工作能力,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學生對帶教老師的認可度也有了明顯提高[2],兩組實習學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測評有統計學意義(P≤0.05)。
3.5 實施中存在的不足:由于完全把人作為受試對象,因此個人因素不免對結果產生影響,而影響依靠數據表達是無法實現的。人的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已在雙向互動及溝通中產生作用。只要這種溝通是積極的,那么,必將對結果發生良性的影響。
[1]湯小華,汪彩虹,吳琳群,等.目標教學法在醫學基礎課教學中的嘗試[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4,16(6):212.
[2]于麗霞,劉建新,李 姿.規范臨床護理教學管理的實踐與體會[J].中華護理教育,2005,2(4):169.
[3]薛小玲,景秀琛,鈕美娥.護理臨床目標設計與應用[J].現代護理,2004,10(11):981.
[4]周小香,馮麗欽,梁艷娉.分層次分階段目標教學法在內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09,7(2):549.
[5]劉新榮,趙 蕾,于謹英.互動式《目標教學測評表》在護理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5,5(8):35.
[6]徐亞梅,胡先國.手術室帶教的體會[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1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