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波
(安徽省休寧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安徽 休寧245400)
休寧縣位于安徽省最南端,毗鄰江西省和浙江省,是安徽省重點林業縣。全縣土地總面積21.37萬hm2,其中林業用地17.7萬hm2,有林地15.02萬hm2,松林1.94萬hm2,森林覆蓋率75.84%。2009年首次出現因松褐天牛危害造成大量松樹枯死現象,尤以嶺南林場最嚴重,是典型冰凍雪災(2008年初)后次生性災害。為準確掌握松褐天牛成蟲活動規律和種群動態,2010~2011年在嶺南林場開展了松褐天牛種群密度監測技術研究試驗。該試驗作為黃山松材線蟲病三道防線項目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內容之一,旨在通過利用誘捕器、黑光燈在馬尾松純林和混交林中設立標準地引誘松褐天牛成蟲,從中探尋出適合本地的引誘監測方法,為防控松褐天牛提供科學依據。
嶺南林場地處休寧縣最南端,東南與浙江開化縣交界,南、西與江西省婺源縣相鄰,地理位置東經119°10′~119°20′,北緯29°23′~29°65′,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6.2℃,全場總面積2771hm2,其中馬尾松1288.4hm2。試驗地設在該場黃土嶺林區,標準地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標準地概況
黑光燈采用河南鶴壁佳多公司生產的佳多頻振式殺蟲燈(型號PS-15Ⅱ)。誘捕器采用鋅鐵皮制作,由傘形蓋、漏斗和誘芯等構成,漏斗下套掛一集蟲杯,引誘劑由浙江省林檢局和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研制,浙江黃巖鼎正化工有限公司生產。
在馬尾松純林和馬尾松混交林中各設立3塊標準地,每塊標準地均設誘捕器、黑光燈各兩次重復,每種重復均相距30m以上。誘捕器和黑光燈用木棍做成的支架懸掛,下端離地面2.3m左右,監測試驗時間選在松褐天牛的重點活動期每年的5~10月份(2010年由于特殊情況,觀測時間從6月15日~10月31日)。標準地設專人負責,高峰期每天下午4點觀察一次,其他時間兩天一次,收集整理記錄每種方法引誘天牛的數量,統計雌蟲的孕卵量,每月進行一次匯總,引誘劑每3d更換1次。2010~2011年對試驗地枯死松樹進行了清理,并噴施噻蟲啉進行化學防治。
2010年共誘捕成蟲13936頭,其中頻振式殺蟲燈誘捕13530頭,占97%,誘捕器誘捕406頭,占3%;2011年共誘捕成蟲2920頭,其中頻振式殺蟲燈誘捕2454頭,占84%,誘捕器誘捕466頭,占16%(見表2)。由此可見頻振式殺蟲燈誘捕顯著。

表2 不同誘捕方式誘捕松墨天牛統計 頭
休寧縣松褐天牛成蟲期為5月8日至10月12日,共計158d,盛期為6月15日至9月15日,計92d,高峰期7月1日至9月10日。
2010年共誘捕成蟲13936頭,其中雌蟲8558頭,雄蟲5348頭,雌雄比為1.60∶1。2011年共誘捕成蟲2920頭,其中雌蟲1301頭,雄蟲1619頭,雌雄比為0.8∶1。說明休寧縣2008年冰凍雪災后,松褐天牛種群數量呈暴發式增長,對松林危害嚴重,經過2010~2011年防治,蟲口密度在減低,種群數量在下降(表3)。

表3 2010~2011年松褐天牛雌雄比統計
2010年3 塊純林標準地共誘捕成蟲7077頭,3塊混交林標準地共誘捕成蟲6859頭,2011年純林共誘捕成蟲1675頭,混交林共誘捕成蟲1245頭(表4)。
純林中誘捕的成蟲要多于混交林,不同標準地之間誘捕的成蟲數差異明顯,說明林分中蟲口密度大小,是影響誘捕效果的關鍵。
試驗表明,該地化學防治松褐天牛成蟲最佳時間是6月中旬開始,誘捕松褐天牛成蟲以殺蟲燈效果最好,誘捕器次之。在電源到達地方,可廣泛使用殺蟲燈,在通風良好、空間較大的林分或山脊誘捕器有良好誘捕效果。

表4 不同林分誘捕松褐天牛統計表 頭
[1]周樟庭,徐真旺,戴黎瑤,等.冰雪凍災后松褐天牛成蟲種群數量動態研究[J].中國森林病蟲,2011(3):18~19.
[2]劉際建.利用蛀干類害蟲引誘劑來引誘松褐天牛初步試驗研究[J].生物學雜志,2006(1):17~18.